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55篇
  免费   1877篇
  国内免费   8005篇
  2024年   203篇
  2023年   799篇
  2022年   741篇
  2021年   799篇
  2020年   868篇
  2019年   865篇
  2018年   609篇
  2017年   826篇
  2016年   791篇
  2015年   867篇
  2014年   1026篇
  2013年   962篇
  2012年   1163篇
  2011年   1306篇
  2010年   1111篇
  2009年   1108篇
  2008年   1313篇
  2007年   965篇
  2006年   893篇
  2005年   855篇
  2004年   849篇
  2003年   735篇
  2002年   778篇
  2001年   638篇
  2000年   586篇
  1999年   481篇
  1998年   364篇
  1997年   335篇
  1996年   349篇
  1995年   330篇
  1994年   224篇
  1993年   197篇
  1992年   270篇
  1991年   250篇
  1990年   237篇
  1989年   225篇
  1988年   82篇
  1987年   82篇
  1986年   51篇
  1985年   83篇
  1984年   37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6篇
  1966年   5篇
  1963年   7篇
  195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对同一菌物不同形态型分别命名的做法于2011年结束,这就需要对非地衣化的多型性子囊菌和担子菌采用统一的命名。地衣生的Koordersiella属因此也只需要单一的名称,而后发表的Hansfordiellopsis就是该属的异名。此属共有5个种,包括在此发表的2个新组合:K.tenuissima和K.variegate combs.Nov.。本文列举了该属的地衣寄主和已报道的地理分布,同时也提供了已被接受的物种检索表。此外,在Hansfordiellopsis下发表的1个种和在Koordersiella下发表的2个种,因与该属的模式种显然为不同的属而被排除。由于缺乏分子序列数据,Koordersiella属在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中的系统学地位目前仍然不明确。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病死率和致残率高,且极易复发。但目前针对急性脑梗死在时间窗内溶栓、抗凝等治疗手段不能从根本上切实有效地修复受损脑组织,且伴有出血等风险。寻找脑梗死形成发展的原因并予以治疗迫在眉睫。酸中毒是引起缺血性脑损伤的重要机制。大量实验研究表明,酸中毒能加重神经元的缺血性损伤,且其梗死面积与酸中毒的程度直接相关。但缺血产生的酸中毒如何引起神经元损伤的确切机制尚不明确。最近研究发现酸中毒能激活一种在中枢及周围神经中广泛存在的膜通道,即酸敏感离子通道,它对Ca2+通透,能引起细胞内Ca2+超载,同时能激活胞内酶引起细胞内蛋白质、脂类及核酸的降解,加重缺血后脑损伤。本文就酸敏感离子通道1a与脑梗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至今可以感染Ⅰ型人免疫缺陷病毒(HIV-1)的动物只有黑猩猩和长臂猿,这严重阻碍了HIV-1的疫苗研究和治疗研究。因此,寻找新的可以感染HIV-1的动物模型成为十分迫切的课题。已知树qu对许多重要的医学病毒易感,为了探讨树qu是否可以感染HIV-1,利用不同辅助受体的5种HIV-1病毒株,体外感染云南野生成年树qu的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同时还用这些病毒感染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然后用RT-PCR、PCR和流式细胞术分别进行检测。用RT-PCR方法未检测到感染上清中有病毒粒子的存在,用PCR法未能发现树qu的这些免疫细胞中有前病毒DNA,用流式细胞术也未能在这些感染HIV-1的树qu细胞的表面检测到特异抗原;而感染HIV-1的人免疫细胞均为阳性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树qu的这些免疫细胞在体外未能感染上HIV-1,可能的原因是树qu的这些免疫细胞的HIV-1受体(CD4)和辅助受体(CCR5或CXCR4)与人的免疫细胞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4.
15.
秦岭产珠子参叶的达玛烷型皂甙研究(1)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陕西省秦岭产珠子参(Panax japonicus C.A.Meyer var.major(Burk.)Wu etFeng)的叶中分离到十个新的达玛烷型四环三萜皂甙,经光谱测定和化学降解,其中四个的化学结构分别为珠子参甙(majoroside)F_1(1)、F_2(2)、F_3(3)和F_4(4)。同时,还分离到已知的人参甙(ginsenoside)Rd(5)、Re(6)、Rg_1(7)、Rg_2(8)和F_2(9)。  相似文献   
16.
盾叶薯蓣地上部分的三个新甾体皂甙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盾叶薯蓣Dioscorea zingiberensis Wright地上部分分离鉴定了四个甾体皂甙,经鉴定甙A为约莫皂甙元-3-O-[α-L-鼠李吡喃糖基(1→2)]-β-D-葡萄吡喃糖甙;甙B为24α-羟基约莫皂甙元-3-O-[α-L-鼠李吡喃糖基(1→2)]β-D-葡萄吡喃糖甙;甙C为约莫皂甙元-3-O-[α-L-鼠李吡喃糖基(1→2)][β-D-葡萄吡喃糖基(1→4)]-β-D-葡萄吡喃糖基;甙D为约莫皂甙元-3-O-[α-L-鼠李吡喃糖基(1→2)][β-D-葡萄吡喃糖基(1→3)]-β-D-葡萄吡喃糖甙。前三者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盾叶皂甙A_1、A_2、A_3(zingiberoside A_1、A_2、A_3),其中盾叶皂甙A_2的甙元为一新甾体皂甙元,命名为盾叶皂甙元(zingiberogenin)。  相似文献   
17.
在一次卫生调查中我们从我国北方储水池表面生长的一层霉菌漂浮物中分离到一株漆斑菌(Myrothecium W96),经纯化培养后在实验室中用玉米、小麦和大米天然培养基中培养,然后用培养物的粗提物进行兔子皮肤过敏试验和豌豆发芽抑制试验。试验表明漆斑菌W_(96)株的玉米和小麦培养物的粗提物可使兔子皮肤出现红肿,起疱等过敏症状;豌豆发芽抑制试验结果也发现有毒性反应。兔子皮肤过敏试验和豌豆发芽抑制试验表明这株漆斑菌能产生霉菌毒素。  相似文献   
18.
明胶-戊二醛固定化细胞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明胶-戊二醛在有机溶液中成球的方法制备固定化细胞,方法简便,固定化细胞酶活力为6.25—6.75单位/g(湿重)。用该固定化细胞裂解3.0—8.0%的青霉素溶液,裂解率达95.3%以上。裂解液经过浓缩后提取6-APA,产率为86.3%,不经浓缩直接提取6-APA,产品收率为72.4%,产品质量合格。  相似文献   
19.
沙市菌痢患者中,宋内氏菌在六十一七十年代占10.4—11.8%,进入八十年代上升到25.8%;各年龄组中0—4岁组患者的菌株数占总数的51.7%;在季节分布上,宋内氏菌的季节高峰比福氏菌早一个月。对192株宋内氏菌用上海市防疫站的φ1~6噬菌体裂解试验可分为5个噬菌体型,其中Ⅰ型占75.5%,并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在抗药性上,依其对SD、TC,CM、SM的抗药性可分为7个型,其中以抗SD、TC、CM、SM及抗SD、CM、SM型占71.3%;在生化分型方面,观察到有不同的生化反应株和少数异常生化反应株。  相似文献   
20.
沙棘弗兰克氏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辽宁省西部的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根瘤中分离到8株内生菌,它们都具有Frankia菌的典型形态特征。 回接鉴定表明,8株菌均可使寄主结瘤。各菌株的侵染能力不同;回接培养液的种类是影响侵染力的重要因素。分离于两个不同地区的菌株Frankia sp.Hr16和Hr32在GyA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有一定差异。实验菌株可利用多种碳源,其中丙酮酸盐是理想碳源。在以丙酮酸盐为唯一碳源,浓度为10mjlf的Bap培养基中,Hrl6菌株的对数期倍增时间可降至知小时,菌体在两周内达到最大生长量o Hrl6菌株的自生固氮活性亦受碳源的影响,在以5mM的丙酮酸盐的无氮Bap培养基中,其话性为176.5nmol. C2H4/mg蛋白/小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