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8篇
  免费   306篇
  国内免费   909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183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271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在大鼠晶状体器官培养的条件下,运用单细胞电泳法(SCG),对远在晶状体混浊之前的晶状体上皮细胞进行了有关TNT致其DNA损伤(SSB)与修复的初步观察。提示DNA损伤也是体外TNT性白内障中的早期变化。  相似文献   
33.
神经营养因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成  敖世洲 《生命科学》1996,8(5):32-35
神经营养因子能够促进神经细胞的存活.生长和分化.神经营养因子可以通过逆向、正向、自分泌和非分泌等途径发挥神经营养作用.神经营养因子的作用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不同神经营养因子具有相互交叉但又各自特定的神经营养活性.种经营养因子研究为治疗早老性痴呆、帕金森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以及外周神经损伤带来了新希望。  相似文献   
34.
肿瘤易感性标志物研究进展齐红伟,李中骞(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100053)(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北京100021)关键词 代谢酶,DNA修复能力,遗传性基因缺陷,致癌基因生物标志物(biomarkers)是反映生物体或生物样品中某种事件的...  相似文献   
35.
多巴胺在碱性条件下会发生自聚合生成聚多巴胺。由于聚多巴胺具有超强黏附性能,在过去几年中其被大量应用于修饰各类生物材料。神经修复中使用的材料多为聚合物,但单独使用聚合物修复神经的效果不佳。聚多巴胺改性聚合物的亲水性和生物相容性均优于单一聚合物。除此以外,聚合物上的聚多巴胺涂层还可用于进一步修饰促进神经修复的分子。综述了聚多巴胺的合成机理、性能以及聚多巴胺改性各类聚合物在神经修复中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该类材料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6.
DNA修复不均一性的研究现状与展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7.
随着花生种子萌发率和活力指数的下降,胚轴DNA开始合成的时间推迟,其合成水平也降低。但DNA合成都是先于吸胀的12h(高活力胚)或18h(低活力胚)出现一个峰,然后再持续上升。腐胺预处理明显地促进老化胚轴萌发早期(12~2dh)的DNA合成。钙离子预处理则有一定抑制作用,但两种预处理均能提高种子的活力指数,并能促进吸胀30h以后的DNA合成。  相似文献   
38.
当前因SARS-CoV-2感染而引起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肆虐全球,严重危害人类健康。SARS-CoV-2感染性强,危重症患者死亡率高,尽管各种各样的治疗正在进行临床试验,但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在临床前试验中对多种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因而受到了广泛地关注。MSC可能利用分化潜能诱导分化成功能性肺样细胞、免疫调节与免疫细胞互作、抑制炎症来降低促炎细胞因子分泌、迁移和归巢靶向损伤肺部、抗病毒作用来减少肺上皮细胞中的病毒复制、产生细胞外囊泡来修复受损的组织,进而使COVID-19患者肺功能逐渐恢复正常,缓解并达到治疗COVID-19的目的。综合讨论了COVID-19的基本特征和当前主要治疗手段,同时总结了MSC在COVID-19中的临床研究和当前面临的挑战,探讨了MSC治疗COVID-19的应用前景,为MSC在COVID-19中的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联合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心衰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疗效及对血清脑钠素(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自2013年1月到2019年4月收治的98例心衰合并OSAHS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9例,ACEI常规治疗)与实验组(49例,ACEI联合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RBC)、平均红细胞蛋白含量(Mean corpuscular protein content,MCH)、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red blood cell volume,MCV)、夜间平均最低血氧合度(Lowest oxygen saturation,LSaO2)、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血清脑钠素(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中心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SP)及中心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DP)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EPO、Hb、RBC、MCH、HCT、MCV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患者的以上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LSaO2高于明显高于治疗前,AHI水平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LSaO2高于对照组,AHI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NP、SP和DP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以上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CEI及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心衰合并OSAHS可改善患者的睡眠紊乱、睡眠呼吸障碍、心衰及高血压,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40.
目的:研究思维导图引导康复锻炼对胸腰椎肿瘤术后功能恢复的干预效果,为患者术后的康复提供指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200例胸腰段肿瘤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采用思维导图引导康复锻炼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康复锻炼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腰背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社会生活生存质量及康复质量的评分结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生活自理能力、疼痛情况、站立、坐位、步行、睡眠情况、社会生活的Oswestry功能障碍(ODI)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Barthel指数以及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与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躯体症状、心理状态及康复状况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思维导图引导康复锻炼对胸腰椎肿瘤术后功能恢复有着较为理想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