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4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23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基因T3541G单核苷酸多态性(SNP/C1772T)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的分布特征.方法:通过PCR-RFLP实验方法,解析206名中国北方汉族人群EPO基因SNP/T3541G.结果:中国北方汉族人辟EPO基因SNP/T3541G多态位点的基因型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  相似文献   
92.
目的研究羊骨胶原肽(sheep bone collagen peptide,SBCP)对类固醇诱导的去卵巢大鼠催乳素(pro-lactin,PRL)和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分泌脉冲的影响。方法 6周龄子宫颈未开口的青春期SD大鼠实施双侧卵巢摘除手术,康复1周或3周后以类固醇替代方法诱导PRL和LH脉冲,处理组同时按1000 mg/(kg.d)的剂量以SBCP灌胃,通过颈导管采集血样,利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各组大鼠外周血中的LH和PRL浓度。结果对于术后康复1周的大鼠,SBCP对LH脉冲振幅起到增强作用,而对PRL脉冲没有影响;对于术后康复3周的大鼠,SBCP对LH和PRL脉冲振幅均表现为降低作用,但卵巢摘除后立即给予SBCP可减弱这种降低作用。结论雌激素和孕激素替代注射的同时,补充羊骨胶原肽,不仅仍可诱导LH和PRL脉冲的产生,还可预防由于卵巢摘除带来的骨代谢紊乱,免疫力低下等不良影响,因而是对现有类固醇替代方法的改良。  相似文献   
93.
目的比较促泌素(secretagogin,SCGN)与传统神经内分泌标记物在肾上腺原发肿瘤中的表达差异。方法收集肾上腺原发肿瘤手术标本共37例,其中包括18例皮质腺瘤、3例皮质腺癌、16例嗜铬细胞瘤。同时选取5例正常肾上腺组织,5例肾透明细胞癌作为对照。所有标本均使用SCGN、PGP9.5、CD56、NSE、Syn及CgA进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结果SCGN在全部5例正常肾上腺皮质均有表达,而在髓质不表达(P<0.01),其中在皮质的表达明显高于PGP9.5和CgA的表达(P均<0.01);全部18例皮质腺瘤均表达SCGN,且明显高于NSE(P<0.05)、PGP9.5和CgA(P均<0.01);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中SCGN的阳性表达率仅为18.8%(3/16),明显低于其它标记物(P均<0.01)。SCGN在皮质腺瘤(18/18)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嗜铬细胞瘤(3/16)(P<0.01),而PGP9.5和CgA在嗜铬细胞瘤(15/16,16/16)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皮质腺瘤(3/18,1/18)(P均<0.01);CD56、NSE和Syn在皮质腺瘤、皮质腺癌和嗜铬细胞瘤中均有高表达,但两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SCGN在全部5例肾透明细胞癌中均不表达。结论SCGN对肾上腺皮质腺瘤有较高敏感性,其与嗜铬细胞瘤的标记物CgA和PGP9.5联合可在两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4.
利用促血管生成因子促进血管生成已成为当前治疗缺血性疾病研究的一个热点。CD151蛋白作为四跨膜超家族蛋白(transmembrane-4 superfamily proteins,TM4SF)的重要成员之一,其在促血管生成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CD151在体外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值、迁移及管状结构的形成,在体内能增加大鼠缺血后肢和缺血心肌区域的微血管数量,促进血管生成。CD151蛋白作为一个新的促血管生成因子日益受到大家的关注。本文就CD151促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5.
目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具有保护心血管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EPO在血液透析病人中对脂联素(ADPN)水平及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46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用EPO治疗8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2、4、8周后测定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浆白蛋白(ALB),体重指数(BMI),C反应蛋白(CRP),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饱和度(TAST),ELISA测定ADPN水平;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左心室心肌重量(LVM)及计算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结果:血液透析患者血清ADPN水平高于正常人;用EPO治疗2周后即出现ADPN水平升高,第4周后ADPN水平进一步升高,第8周与第4周比较无明显变化;应用EPO可降低CRP、SF水平;ADPN是LVMI的重要影响因子,EPO可改善左心室肥厚与功能。结论:EPO可提高血液透析患者ADPN水平,降低CRP、SF水平,减轻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96.
目的:研究促卵泡激素(FSH)结合片段对卵巢上皮性细胞癌细胞株hey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卵巢上皮性细胞癌细胞株hey作为实验对象,分别加入FSH、FSH结合片段、FSH+FSH结合片段。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卵巢癌hey细胞的生长状况,Westernblot检测cyclinD1、Akt、pAkt分子的表达。结果:FSH对卵巢癌hey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细胞生长活性提高21%。FSH结合片段对卵巢癌细胞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对细胞平均抑制率为22%,且能下调cyclinD1的表达,在2.5×10^-9Mol/L达70%。FSH结合片段对FSH有竞争抑制作用,细胞抑制率为18%,能抑制FSH上调cyclinD1的作用,抑制率为61%。FSH能上调pAkt的表达,对Akt的袁达没有明显影响,在40mlU/ml的浓度时pAkt/Akt上调率达224%。FSH结合片段对Akt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但能明显下调pAkt的表达,且呈时间依赖性(在15分钟时达66%)和剂量依赖性(在2.5×10^-9Mol/L达31%)。FSH结合片段能抑制FSH上调pAkt的作用,抑制率为80%。结论:FSH结合片段可通过抑制FSH诱导的P13FdAkt-cycl—inD1信号通路进而抑制上皮性卵巢癌hey细胞的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97.
欧洲有3种非专利生物技术药品[人生长激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日本有2种(人生长激素、促红细胞生成素)已经上市销售。但是,美国虽然已经确立了关于非专利生物技术药品批准制度的方针,但必要的法律制度和指南等尚不完备。围绕生物技术药品的这种环境差异源于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在判断专利生物技术药品和非专利生物技术药品之间的等同性上踌躇不决。  相似文献   
98.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是一种能促进巨核系祖细胞增殖、分化生成血小板的造血因子,研究表明它能促进射线照射小鼠造血功能恢复,前期工作证明rhTPO早期干预可显著提高致死剂量照射小鼠的活存率.本文以7.0Gy照射恒河猴为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ARS)模型,研究了rhTPO早期干预对重症ARS的治疗作用,并与WR2721和"500"的辐射防护作用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rhTPO早期干预可明显促进ARS猴造血功能恢复,改善ARS猴症状,简化对症治疗措施,提高重度骨髓型ARS猴活存率,其对重度骨髓型ARS的防治作用优于现有的辐射防护药WR2721和"500",有望开发成安全有效的新型辐射防治药物.  相似文献   
99.
Cong BH  Ni X 《生理科学进展》2005,36(4):349-352
Urocortin(Ucn)是一含40个氨基酸的多肽,属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家族的新成员。它不仅在脑组织中表达,而且也存在于外周组织,特别是在心脏中高表达。Ucn有高效的心血管作用,它可以降血压、增强心脏收缩力,还可提高心肌细胞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抵抗力。本文集中讨论了Ucn的心血管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0.
血管生长素(angiogenin,ANG)是一种促使新血管生成的诱导剂,它属于核糖核酸酶超家族中的一员。ANG蛋白含123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为14.4kD,在肿瘤细胞中首先发现,也存在于正常细胞中,可由多种细胞分泌,其核糖核酸酶活性较弱。研究证实,ANG可以在细胞间及细胞内发挥促血管生长作用。ANG与缺血性疾病、肿瘤、及其它疾病的关系已见不少报道。本文简述ANG促血管生成作用机制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