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07篇
  免费   1257篇
  国内免费   2929篇
  2024年   119篇
  2023年   329篇
  2022年   394篇
  2021年   437篇
  2020年   444篇
  2019年   377篇
  2018年   333篇
  2017年   335篇
  2016年   309篇
  2015年   299篇
  2014年   480篇
  2013年   327篇
  2012年   432篇
  2011年   488篇
  2010年   449篇
  2009年   396篇
  2008年   515篇
  2007年   384篇
  2006年   325篇
  2005年   273篇
  2004年   295篇
  2003年   288篇
  2002年   238篇
  2001年   247篇
  2000年   175篇
  1999年   193篇
  1998年   157篇
  1997年   153篇
  1996年   152篇
  1995年   139篇
  1994年   105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98篇
  1991年   97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8 毫秒
991.
宋敏  彭晚霞  邹冬生  曾馥平  杜虎  鹿士杨 《生态学报》2012,32(19):6259-6269
基于动态监测样地(200 m×40 m)的网格(10 m×10 m)取样,以农作区为对照,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喀斯特峰丛洼地人工林、次生林和原生林3类典型森林生态系统表层土壤(0—15 cm)有机质的空间变异,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探讨了其生态学过程和机制。结果表明:喀斯特峰丛洼地土壤有机质很高,沿着农作区-人工林-次生林-原生林的恢复梯度,土壤有机质显著提高,变异系数逐步增大;农作区和3类森林土壤表层有机质均具有良好的空间自相关性;农作区试验半变异函数C0/(C0+C)值为26.5%,呈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3类森林的C0/(C0+C)值为9.0%—22.6%,呈强烈的空间相关性;农作区和人工林土壤有机质呈单峰分布,次生林呈凹型分布,原生林呈凸型分布;不同森林的主导因子不同,农作区的主导因子为主要土壤养分,人工林为地形和物种多样性,次生林为森林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原生林为地形和物种多样性,且同一因子在不同森林与土壤表层有机质的正负作用关系和相关程度也不同。因此,农作区和3类森林应根据其土壤表层有机质的空间变异及主要影响因子制定相应的固碳措施。  相似文献   
992.
南北样带温带区栎属树种种子化学组成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东胜  史作民  刘世荣  耿丽君 《生态学报》2012,32(24):7857-7865
选取南北样带温带区8个核心分布区的7种优势栎属树种作为对象,通过检测种子的化学组成,包括淀粉、蛋白质、油脂、可溶性总糖、单宁和脯氨酸,分析其化学组成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气候因子中,温度是影响种子化学组成的主要因素,日照时数次之,而降水没有明显影响.在南北样带温带区,随纬度的增加,温度降低,年日照时数增加,生长积温减少,生长季缩短,淀粉含量积累下降,并趋向于水解为可溶性糖类;同时,从南到北,为适应低温的环境条件,栎属树种通过增加种子蛋白质、可溶性总糖和脯氨酸的含量,以提高种子的抗寒性.栎属树种种子的化学组成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可溶性总糖、蛋白质和脯氨酸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它们三者与淀粉均为负相关,种子化学组成之间的这种相互关系是植物对环境适应的生态策略.  相似文献   
993.
王跃中  孙典荣  陈作志  贾晓平 《生态学报》2012,32(24):7948-7957
带鱼(Trichiurus japonicas)是南海北部的重要经济鱼类,其渔获量的变化不仅与捕捞压力有关,还与气候环境变化有关.为了研究气候变化和捕捞对南海北部带鱼渔获量变动的影响,使用长时间序列渔业统计资料和气候变化数据对1956-2006年的南海北部带鱼渔获量变动进行了分析.南海北部的带鱼渔获量变化可划分成因捕捞效应所产生的趋势变化和因气候环境变化所导致的渔获量变动.捕捞效应所产生的趋势变化可用Fox模型拟合,Fox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南海北部带鱼渔获量与捕捞努力量关系显著(P<0.01),说明捕捞压力的增长显著影响到南海北部带鱼渔获量的变化.移除捕捞效应所产生的趋势变化后,渔获量变动与中国南方降雨、南海北部海表水温、南海北部夏季季风以及南海北部冬季季风等气候因子呈显著正偏相关(P<0.04),与热带气旋影响指数呈显著负偏相关(P<0.03),这种相关说明南海北部带鱼渔获量变动还受气候环境因子的影响.南海北部带鱼渔获量可用捕捞努力量和气候变量来拟合,且拟合效果显著(R2=0.958,P<0.01),表明南海北部带鱼渔获量的变动归因于捕捞压力的单调增长和气候环境的变化.在南海北部的捕捞压力维持在现有水平下,未来的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引起营养盐的增加都可能有利于南海北部带鱼渔业产量的增加,且由于未来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繁发生,可能还会引起带鱼渔获量的变动幅度加剧.  相似文献   
994.
C1酯酶抑制剂(C1 esterase inhibitor,C1INH)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家族,能够调节补体系统、激肽释放系统、纤溶系统和凝血系统。目前在临床上主要用于遗传性血管性水肿的治疗。但最近的研究表明C1INH除丝氨酸蛋白酶抑制作用外,还具有多种非蛋白酶抑制功能,如抗炎和抗凋亡作用。而且很多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显示C1INH对脓毒症(sepsis)、心肌缺血等疾病也有治疗作用。本文主要综述C1INH的非蛋白酶抑制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95.
为了对工程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所产人源重组促红素(rhEPO)的N-糖基化特点进行考察,静置培养工程细胞后,通过等电聚焦和凝集素共沉淀对培养上清中的rhEPO进行分析,并对无血清培养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和唾液酸酶活性进行检测,发现这株CHO细胞可以表达唾液酸含量较高的rhEPO蛋白。但是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的存活率逐渐降低,死亡的细胞将胞内的唾液酸酶释放到胞外,唾液酸酶的降解作用会造成N-糖链分枝末端的唾液酸占有率降低,导致rhEPO蛋白糖基化形态的变化。所使用的方法及得到的结果为进一步对工业过程进行分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96.
为揭示岩溶区植物生长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利用年轮分析方法研究了岩溶区广泛分布的乔木树种青冈栎的年轮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青冈栎年轮宽度和年轮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2.565±0.028) mm和1.108±0.012.随着胸径的增大,年轮宽度和年轮指数在逐渐增大,年轮指数与气候因子的变化有着相关关系,与前一年6月份、12月份以及当年12月份的平均温度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前一年4月份、10月份以及当年4月份的降雨量和前一年8月份、9月份以及当年2月份的日照总时数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岩溶区青冈栎的生长可能主要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降雨量和日照时数的变化也影响着青冈栎的年轮特征.温度,降雨量和日照时数等环境因子共同制约着岩溶区青冈栎的生长.  相似文献   
997.
征稿简则     
《生物数学学报》2012,(1):191-191
一、《生物数学学报》是中国数学会生物数学学会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综合性生物数学学术刊物,主要刊登用数学的理论与方法创造性地解决农、林、牧、医药、生态以及其他有关生命科学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的论文以及在理论和方法上有所发展的研究报告及研究简报等.《生物数学学报》自1986年创刊以来,已在国内外受到广泛的重视.自1994年起每一篇  相似文献   
998.
目的人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婴幼儿可导致手足口病,偶尔伴随有严重的并发症。建立EV71的小鼠模型是深入研究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进行疫苗和药物评价的基础。方法将EV71的临床分离株在小鼠骨骼肌中进行系列传代,得到了小鼠的肌肉适应株MP10。使用MP10经腹腔注射感染10日龄ICR小鼠,对感染小鼠的症状、病毒复制和病理进行了监测。结果与临床分离株相比,MP10对人横纹肌瘤细胞(rhabdomyosarcoma cell,RD细胞)的感染力提高,并且对小鼠的毒力增强,MP10感染10日龄小鼠可导致其瘫痪和死亡。病毒主要在骨骼肌中复制,并引发大面积的坏死性肌炎,同时神经组织未观察到病变。病理分析发现:感染小鼠体内与呼吸运动相关的肌肉均发生严重的坏死性肌炎,推测此类肌肉的坏死会影响小鼠的呼吸功能,从而成为导致小鼠死亡的因素之一。结论建立了C4亚型EV71毒株感染10日龄ICR小鼠的模型,该模型可作为研究EV71感染的致病机制、以及疫苗和药物评价的工具。  相似文献   
999.
温度、盐度和pH对尼罗罗非鱼性别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海贞  王辉  强俊  徐跑  李瑞伟 《应用生态学报》2012,23(10):2893-2899
采用Box-Behnken设计及响应曲面法研究了温度(20~36℃)、盐度(0 ~16)和pH(5.5 ~8.5)3个主要环境因子对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性别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的一次和二次效应分别对吉富罗非鱼性别分化的影响显著.盐度和pH的一次和二次效应分别对吉富罗非鱼性别分化的影响不显著,3个环境因子中任意2个因子之间的互作效应都不显著.采用响应曲面法分析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吉富罗非鱼的雄性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温度为36℃、盐度为8、pH为8.5时,吉富罗非鱼最大雄性率可达80%.建立雄性率与温度、盐度和pH三者之间关系的模型方程,并剔除相关不显著的因子后,得到雄性率与温度之间的模型方程,可用于预测吉富罗非鱼雄性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通过观察Ang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呼吸机所致肺组织TNF-α水平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的影响,探讨氯沙坦对呼吸机所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24只健康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呼吸机所致肺损伤组(VILI)和氯沙坦干预组(LAP),分别采用ELISA法测定大鼠肺组织中血管紧张素II(AngⅡ)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大鼠肺组织TNF-α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肺组织匀浆中MPO活性。结果 VILI组大鼠肺组织AngⅡ含量、TNF-α蛋白表达水平以及肺组织匀浆中MPO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氯沙坦干预组大鼠肺组织AngⅡ含量与VILI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肺组织TNF-α蛋白表达水平、肺组织匀浆中MPO活性和肺W/D比值均较VILI组明显降低(均P〈0.01),同时肺组织病理损伤程度也较VILI组明显减轻。结论 AngⅡ通过调控肺组织中TNF-α的表达在VILI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氯沙坦可阻断AngⅡ与AT1受体的结合,下调肺组织TNF-α表达,降低MPO的活性,对VILI具有一定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