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5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细胞器之间存在广泛的直接相互作用,其主要功能是参与物质运输、细胞器新生与生长、细胞器分裂与融合等.细胞器间的互作主要由定位于这些膜器表面的蛋白质分子相互作用介导,磷脂也在其中发挥作用.脂滴作为储存中性脂的细胞器,是细胞内脂质代谢的中心,同时对机体脂稳态的维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脂...  相似文献   
32.
昆虫专性内共生细菌及其基因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饶琼  吴慧明 《微生物学报》2014,54(7):728-736
昆虫专性内共生细菌是一类与宿主昆虫长期协同进化的共生微生物,在许多昆虫体内均有发现,主要存在于昆虫特化的器官(含菌体)内,以垂直传播的方式由母系遗传。专性内共生细菌与昆虫的生存、繁殖以及进化等方面息息相关,其主要功能是为宿主提供必需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因其长期生活在宿主细胞内处于封闭的高营养的环境中,其基因组的特征与普通细菌基因组有很大区别,包括基因组大小、GC含量、基因缺失等方面。通过对共生细菌基因水平上的深入研究,有助于理解专性内共生细菌在宿主昆虫协同进化过程中的作用。目前,昆虫内共生细菌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内共生细菌之间以及内共生细菌与宿主之间的互作机制还不是很清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33.
张帆 《生物学通报》2014,(10):62-62
<正>2014年9月5日本刊"生物探秘"专栏作家、美国南加州大学医学院朱钦士教授应邀来京讲学,并在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笃志会堂做了题为"生命的偶然和必然"的学术报告。本次学术活动由《生物学通报》期刊社和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来自北京市各区县的300多位中学骨干教师聆听了  相似文献   
34.
为探究父本剥夺对子代棕色田鼠(Microtus mandarinus)同性间行为及相关脑区神经元活性的影响,本实验观察了父本缺失子代棕色田鼠成年后社会互作实验和相关脑区Fos蛋白的表达情况。社会互作实验结果显示,与雄性对照组相比,雄性父本剥夺组田鼠对另一雄性个体的探究和聚团行为显著减少(P0.01);与雌性对照组相比,雌性父本剥夺组田鼠对另一雌性个体的探究行为有减少的趋势,对视和自饰行为显著减少(P0.05);但父本剥夺组雌雄棕色田鼠静止时间均显著增加(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通过短暂社会互作后,与雄性对照组相比,父本剥夺组雄性在终纹床核(bed nucleus of the stria terminalis,BST)、杏仁中央核(central nucleus of the amygdale,Ce)和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us of the hypothalamus,PVN)Fos阳性神经元数量显著增加(P0.01);与雌性对照组相比,父本剥夺组雌性在终纹床核(BST)和室旁核(PVN)阳性神经元数量也极显著增加(P0.01)。综上,父本剥夺可能导致幼仔成年后社会性和活动性下降,并可能增加成年后应激反应相关脑区的神经元活性。  相似文献   
35.
几种讨论式方法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加强学生创新精神与应用能力的培养,解决微生物学教学内容递增与课时递减的矛盾,提出在微生物学课堂上实施辩论赛、学术报告竞赛与讲课比赛等几种讨论式教学方法。实践证明,这些新方法与传统灌输式课堂教学方法相比,具有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倍增;学生担当评委,师生打成一片;鼓励标新立异,倡导个性发展;弥补课时不足,拓展课程内容等鲜明的优势,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6.
北京东灵山土壤动物-植物互作关系对海拔格局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动物可能会与植物形成复杂的互作网络,有关其对海拔梯度做出响应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了解不同生境下的生态网络为理解和预测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动态变化机制提供了新途径。于北京东灵山地区调查了沿海拔梯度凋落物层与土壤层中的土壤动物以及木本和草本植物的多样性,并通过零模型的方法对比了土壤动物-植物互作网络特征参数的标准化效应值在高-中-低三个海拔段的差异。结果显示:土壤动物的稀有类群在中海拔段多样性较高,木本植物多样性随海拔降低,而草本植物多样性则随海拔升高。各生物类群组成都随海拔距离而增加,存在明显的聚集性分布格局。植物与土壤动物之间的互作网络特征参数不仅随海拔改变,且在凋落物与土壤层之间、木本与草本植物之间存在差异。总体而言,土壤动物与木本植物互作网络的海拔变化主要与土壤动物多样性有关,而与草本的互作网络则与草本植物多样性有关。沿海拔梯度,存在土壤动物-木本植物向土壤动物-草本植物网络的适应性转变。本研究在同一海拔梯度上探讨了不同层土壤动物与植物的互作关系,对深入理解山地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类群的共存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7.
旱地小麦理想株型与生长冗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68年Donald提出作物理想株型(ideotype)以来,众多学者在如何减少生长冗余、塑造理想株型方面做了大量努力,在旱地小麦育种策略和栽培管理模式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而该方面的进展有限,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对理想株型和生长冗余的认识存在严重分歧。综述了近年来旱地小麦理想株型研究进展,以过去20年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的观测数据为主进行了集成分析,将产量分别与根系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和株高等指标进行回归分析,勾画了旱地小麦在根系、茎秆和分蘖等器官中生长冗余的演变趋势,对生长冗余产生的生态学机制展开了分析,并对理想株型与生长冗余的互作关系进行了讨论。已有的研究进展表明,旱地小麦理想株型演变是一个不断消减生长冗余,但又无法完全消除冗余的复杂过程,一定程度的冗余存在是理想株型发生的物质基础。旱地小麦理想株型育种必须以基因型和环境互作关系为基础,通过减少个体间的竞争强度和个体大小不整齐性,促进物质和能量更多地向籽粒迁移,最终提高种群产量。综上所述,旱地小麦理想株型选择需建立在生长冗余理论基础上,根据生态学基本原理对基因型和表现型进行耦合分析与选择权衡。  相似文献   
38.
一种新型的昆虫诱捕器及其对长足大竹象的诱捕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瑶君  刘超  汪淑芳  邓丽  罗耀  刘敏  罗慧 《生态学报》2011,31(20):6174-6179
生态诱捕竹林主要害虫是当前研究的难点。用长形竹条和可降解的聚乙烯光滑细线编织成圆柱体虫网诱捕器,以竹笋为引诱剂,研究了不同孔径的虫网对不同大小的长足大竹象成虫的捕获效果,分析了虫网诱捕器捕获成虫的主要部位及该部位的的超微结构,在此基础上,探索了成虫足的作用力特点及其与虫网的互作机制。研究表明(1)在一定范围内,诱捕率Y与虫网边长X1极显著相关,并受中足长度X2的影响,三者间的回归方程为Y=-30.551+ 13.945X1+ 7.825X2(X1∈ 、X2∈ )。(2)虫网诱捕器主要捕捉成虫的主要部位是前、中、后足的转节和腿节。(3)足与虫网的互作主要是机械作用,诱捕器对长足大竹象的捕获主要是虫网与足间的机械作用的结果。虫网诱捕器制作简便,成本低,无毒无污染,是捕获长足大竹象的有效工具。其研究结果为竹林害虫生态防治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9.
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是我国作物科学最高级别学术交流会议,是每年我国作物科学工作者相聚的盛会。大会汇聚了作物科学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并邀请作物科学界的两院院士和著名专家作大会学术报告。我会自2002年创办学术年会以来,已成功举办八次,会议质量逐年上升,会议规模和影响  相似文献   
40.
JAZ(jasmonate ZIM-domain)蛋白是茉莉酸(jasmonic acid,JA)信号途径中关键的负调控因子,明确JAZ蛋白和MYC2之间的结合关系对整个JA信号通路至关重要.通过qRT-PCR筛选了在籽粒中较特异表达的ZmJAZ4、生殖器官中高表达的ZmJAZ8以及组成型表达的ZmJAZ12,利用玉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