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73篇
  免费   1135篇
  国内免费   2162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357篇
  2022年   329篇
  2021年   333篇
  2020年   379篇
  2019年   374篇
  2018年   252篇
  2017年   314篇
  2016年   315篇
  2015年   318篇
  2014年   389篇
  2013年   334篇
  2012年   469篇
  2011年   481篇
  2010年   372篇
  2009年   386篇
  2008年   417篇
  2007年   359篇
  2006年   329篇
  2005年   365篇
  2004年   332篇
  2003年   318篇
  2002年   282篇
  2001年   266篇
  2000年   197篇
  1999年   179篇
  1998年   131篇
  1997年   128篇
  1996年   141篇
  1995年   108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21.
摘要 目的:为了探究长非编码RNA SNAI3-AS1(LncRNA SNAI3-AS1,即SNAI3-AS1)在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进展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通过全转录组测序筛选出在OA中差异表达的lncRNA SNAI3-AS1,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SNAI3-AS1在软骨细胞退变模型中的表达情况。在软骨细胞C28/I2中分别转染SNAI3-AS1特异性siRNA或真核过表达质粒,分别敲低或过表达SNAI3-AS1,通过MTT、平板克隆形成和EdU掺入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活力,Western Blot检测炎症和细胞外基质蛋白的表达情况。通过生物信息学网站预测SNAI3-AS1相互作用的miRNA和下游靶基因,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和RIP实验进行验证。结果:相较于正常软骨细胞, SNAI3-AS1的表达水平在OA中显著下调。敲低正常软骨细胞中SNAI3-AS1的表达后,软骨细胞的增殖能力减弱并促进了软骨细胞的退变,而在OA模型的软骨细胞中过表达SNAI3-AS1后,软骨细胞的增殖活力加强并抑制了软骨细胞的退变。在机制上,SNAI3-AS1可充当竞争性内源性RNA(ceRNA),经海绵吸附miR-2278间接上调PRELP,发挥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和抑制其退变的作用。结论:LncRNA SNAI3-AS1通过LncRNA SNAI3-AS1/ miR-2278/PRELP轴参与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2.
摘要 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MPP)患儿血清可溶性共刺激分子B7-H3(soluble co-stimulatory molecule B7-H3, sB7-H3)含量与细胞因子水平及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MPP患儿共96例,根据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MPP组和重症MPP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健康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受试者的一般资料、主要临床表现、临床指标及细胞因子水平,对各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PP组患儿的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 NE)、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a sedimentation rate, 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sB7-H3、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GM-CSF)、干扰素-γ(interferon-γ, IFN-γ)、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白介素-17A(interleukin-17A,IL-17A)均较高(P<0.05);与轻症MPP组患儿相比,重症MPP组患儿的WBC、NE、ESR、CRP、sB7-H3、GM-CSF、IFN-γ、IL-10和IL-17A均较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sB7-H3与WBC、NE、ESR、CRP、GM-CSF、IFN-γ、IL-10和IL-17A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GM-CSF(β=0.103,P<0.001)、IFN-γ(β=0.121,P<0.001)、IL-10(β=0.026,P<0.001)和IL-17A(β=0.093,P<0.001)是sB7-H3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MPP患儿血清sB7-H3、GM-CSF、IFN-γ、IL-10和IL-17A与MPP的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且sB7-H3的表达水平与GM-CSF、IFN-γ、IL-10和IL-17A的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3.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病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清铁蛋白、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降钙素原与白蛋白比值(PAR)的变化及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09例ARDS患者,根据氧合指数(PaO2/FiO2)将患者分为轻度组(200 mmHg<PaO2/FiO2≤300 mmHg,38例)、中度组(100 mmHg<PaO2/FiO2≤200 mmHg,42例)、重度组(≤100 mmHg,29例)。检测所有ARDS患者血清铁蛋白、ANGPTL4水平及PAR,根据患者入院后28 d内生存状况将其分为存活组(69例)、死亡组(40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RDS患者入院后28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铁蛋白、ANGPTL4、PAR评估ARD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重度组血清铁蛋白、ANGPTL4、降钙素原及PAR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中度组和轻度组(P<0.05)。死亡组血清铁蛋白、ANGPTL4、降钙素原及PAR高于存活组(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存活组(P<0.05)。高SOFA评分、高PAR及血清铁蛋白、ANGPTL4水平升高是 ARDS患者入院28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联合血清铁蛋白、ANGPTL4、PAR三项指标预测ARDS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67,高于单独指标预测的0.775、0.727、0.776。结论:ARDS患者血清铁蛋白、ANGPTL4水平及PAR增高与病情加重以及预后不良有关,联合检测三项指标在ARDS患者预后评估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24.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脑啡肽酶(NEP)、正五聚蛋白3(PTX3)及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慢性心力衰竭(CHF)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入我院2019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的110例CHF患者作为观察组,并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标准进行心功能分级,另取同期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之间、观察组不同心功能分级之间的血清NEP、PTX3及H-FABP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三者与CHF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出院后随访90 d,记录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清NEP和LVE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PTX3、H-FABP及LVED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NYHA分级升高,NEP和LVEF逐渐降低(P<0.05),PTX3、H-FABP及LVEDD逐渐提高(P<0.05),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TX3、H-FABP与NYHA分级和LVEDD存在明显正相关(P<0.05),与LVEF呈明显负相关(P<0.05),NEP与NYHA分级、LVEF和LVEDD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MACE患者血清NEP水平显著低于非MACE患者,血清PTX3和H-FABP水平显著高于非MACE患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血清NEP、PTX3和H-FABP均是CHF诊断的重要生物学标志物,尤其是PTX3和H-FABP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存在密切关系,联合检测对CHF早期诊断、病情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5.
摘要 目的:探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TP53、信号转导与转录因子3(STAT3)表达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2月收治的71例DLBC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采用R-CHOP方案进行治疗,记录患者外周血NETs、TP53、STAT3表达情况并分析DLBCL患者外周血NETs、TP53、STAT3表达与其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结果:髓细胞组织增生蛋白(MYC)阳性在TP53阳性中的占比显著高于TP53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844,P<0.001);Hans分型生发中心B细胞(GCB)在STAT3阳性中的占比显著高于STAT3阴性(x2=4.331,P=0.037),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截止至2022年6月,随访时长8~28个月,71例患者中共53例缓解DLBCL患者,其余18例为R/R DLBCL患者;NETs阳性、TP53阳性、STAT3阳性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显著低于NETs阴性、TP53阴性、STAT3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NETs阳性、TP53阳性、STAT3阳性患者存活率均低于NETs阴性、TP53阴性、STAT3阴性患者(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nn Arbor分期、NETs、TP53、STAT3为DLBCL患者的影响因素(P<0.05);以患者预后情况(R/R DLBCL=1,缓解DLBCL=0)为因变量,将Ann Arbor分期、NETs、TP53、STAT3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COX回归模型中,结果显示:NETs、TP53、STAT3为DLBCL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TP53、STAT3表达与DLBCL临床病理存在一定相关性,临床应对DLBCL患者TP53、STAT3表达情况引起重视;NETs、TP53、STAT3表达为DLBCL预后的危险因素,可作为DLBCL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6.
摘要 目的:探讨肝硬化原发性肝癌(PHC)直径<1cm超声造影(CEUS)表现及其与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甲胎蛋白异质体-L3(AFP-L3)、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肿瘤特异生长因子(TSGF)、高尔基体糖蛋白(GP73)水平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8月于湖北省襄阳市中医院收治的肝硬化PHC直径<1 cm患者44例,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高分化组、中分化组和低分化组。所有患者术前均完善CEUS和血清AFU、AFP-L3、GPC3、TSGF、GP73水平检查。比较三组CEUS表现、定量时间-强度曲线(TIC)分析、血清AFU、AFP-L3、GPC3、TSGF、GP73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肝硬化PHC直径<1 cm患者的CEUS表现与血清AFU、AFP-L3、GPC3、TSGF、GP73水平的相关性。结果:44例肝硬化PHC直径<1 cm患者的CEUS表现均为肝内单发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病灶边界清晰,周围可见声晕。不同分化程度肝硬化PHC直径<1 cm患者在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的CEUS表现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组、中分化组和低分化组的达峰时间、廓清时间和峰值加速时间逐渐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分化组、中分化组和低分化组的峰值强度增加率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组、中分化组和低分化组的增强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组、中分化组和低分化组血清AFU、AFP-L3、GPC3、TSGF、GP73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达峰时间、廓清时间和峰值加速时间与血清AFU、AFP-L3、GPC3、TSGF、GP73水平呈负相关(P<0.05);峰值强度增加率与血清AFU、AFP-L3、GPC3、TSGF、GP73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肝硬化PHC直径<1 cm患者的CEUS表现均为肝内单发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病灶边界清晰,周围可见声晕。CEUS表现和血清AFU、AFP-L3、GPC3、TSGF、GP73水平具有相关性,两者可辅助鉴别肝硬化PHC直径<1 cm的不同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127.
摘要 目的:筛选表达量高、血凝活性好的H3N2流感病毒血凝素(HA)重组蛋白。方法:以A/MINNESOTA/41/2019(H3N2)毒株的HA为基础,将HA胞外区N端融合GP67信号肽,C端融合三聚化基序,分别构建HA胞外区全长及近膜区截短2个氨基酸的HA重组杆状病毒,并构建相应的不含三聚化基序的HA重组杆状病毒;经昆虫细胞表达,Western blot鉴定,亲和层析纯化后分析重组蛋白的血凝效价及稳定性。结果:四种HA重组蛋白均获得有效表达,其中HA胞外区全长融合三聚化基序的重组蛋白(HA-T)表达水平最高,经Strep tag亲和层析获得高度纯化,产量高达30 mg/L,Ethylene glycolbis交联分析显示为稳定的HA三聚体形式,血凝活性分析显示HA-T的活性最高,血凝效价为29,动态光散射显示HA-T在4℃放置3个月性质稳定。结论:HA-T表达量高、稳定性好、血凝活性高且易于纯化,研究结果为流感重组蛋白疫苗的研发策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8.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奥司他韦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炎性因子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2年1月期间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80例。按照双色球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和研究组(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两组各为90例。对比两组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情况、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研究组的咳嗽、发热、咽痛、鼻塞流涕等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5 d后,研究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清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奥司他韦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提高患儿的免疫力,降低血清PCT、IL-6、SAA、hs-CRP水平,有助于临床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129.
摘要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伴慢性牙周炎(CP)患者龈沟液网膜素-1(Omentin-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骨保护素(OPG)/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比值与牙周指标、氧化应激和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收治的73例T2DM患者(T2DM组),77例CP患者(CP组),83例T2DM伴CP患者(T2DM伴CP组)。检测所有患者龈沟液中Omentin-1、MMP-9、OPG/RANKL比值,分析其与牙周指标、氧化应激和NLRP3炎症小体相关分子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的相关性。结果:T2DM伴CP组龈沟液中Omentin-1,OPG/RANKL比值、总抗氧化能力(TA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低于T2DM组和CP组(P<0.05),MMP-9、丙二醛(MDA)、NLRP3mRNA、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mRNA、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mRNA表达以及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牙周袋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高于T2DM组和CP组(P<0.05)。T2DM伴CP患者龈沟液中Omentin-1、OPG/RANKL比值与TAC、SOD呈正相关(P<0.05),与MDA、NLRP3mRNA、ASC mRNA、caspase-1mRNA表达以及PLI、SBI、AL、PD呈负相关(P<0.05),MMP-9与TAC、SOD呈负相关(P<0.05),与MDA、NLRP3mRNA、ASC mRNA、caspase-1mRNA表达以及PLI、SBI、AL、PD呈正相关(P<0.05)。结论:T2DM伴CP患者龈沟液中Omentin-1水平、OPG/ RANKL比值降低,MMP-9水平升高,与牙周组织破坏加重、氧化应激、NLRP3炎症小体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30.
摘要 目的:观察玉肤解毒膏治疗结直肠癌患者卡培他滨化疗所致手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合理治疗方案。方法:选择2021年月-2022年5月湖南省肿瘤医院门诊或住院部确诊为结直肠癌行含卡培他滨方案化疗所致手足综合征患者60例。所有患者采用抛掷硬币法分为玉肤解毒膏组和尿素软膏组,各30例。玉肤解毒膏组采用玉肤解毒膏治疗;尿素软膏组采用尿素软膏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1 d。观察2组手足综合征分级改善情况、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手足皮肤反应生活质量量(HF-QoL)评分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玉肤解毒膏组在降低手足综合征分级及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上均优于尿素软膏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HF-QoL评分及S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玉肤解毒膏组均低于尿素软膏组(P<0.05)。结论:玉肤解毒膏治疗结直肠癌患者卡培他滨化疗所致手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临床分级,降低中医证候积分、缓解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焦虑状况,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