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5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降脂疗效及对血管内皮舒张功能(FMD)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92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作为实验组并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另选择同期来我院参加健康体检的健康志愿者42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治疗前(T0),以及治疗1个月(T1)、2个月后(T2)的血脂水平及肱动脉FMD和非依赖性血管内皮舒张功能(NMD),并对其治疗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实验组患者血浆中TC、TG和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T0,实验组患者T1和T2血浆中TC、TG和LDL-C水平明显下降,而HDL-C水平显著升高,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T2时血浆中TC和LDL-C水平明显低于T1的水平(P0.05),而TG和HDL-C水平与T1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实验组患者的FMD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健康志愿者(P0.05)。经过瑞舒伐他汀干预2个月后,实验组患者T2时FMD值明显高于T0(P0.05),而T2的NMD与T0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并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对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降脂效果显著,且有改善FMD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
筛选出高效降三酰甘油降胆固醇菌株,为新型药物、食品的制备提供优良菌株。从样品中筛选分离出酵母菌株,并测定菌株降三酰甘油能力,采用磷硫铁比色法测定菌株降胆固醇能力,通过耐酸、耐胆盐及毒性实验研究菌株各项性能,通过生理生化及26S rDNA法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试验筛选出1株高效降脂降胆固醇酵母菌EAM-ZT003T,降三酰甘油能力高达80.2%,菌株具有很好的耐酸、耐胆盐能力,为期42 d的小鼠毒性试验发现,小鼠未出现异常体征,未发现异常死亡,且解剖观察各器官一切正常,菌株经26S rDNA鉴定为解脂亚罗酵母菌(Yarrowia lipolytica)。  相似文献   
23.
Kremen2 (kringle-containing transmembrane protein 2)是经典Wnt信号通路中的重要调控因子。起初Kremen2蛋白仅被认为是Wnt信号通路的抑制因子,但后期研究发现Kremen2蛋白在某些特定的生物环境中却发挥促进Wnt信号通路活化的作用。在对Wnt信号通路的调控过程中, Kremen2蛋白需要与多种蛋白质调控因子相互作用,以参与胚胎发育、骨形成、肿瘤发生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通过对Kremen2相关研究文献的整理,本文综述了Kremen2蛋白的发现与分子结构,以及其主要的相互作用因子和蛋白质功能,并提出了相关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24.
阿尔茨海默氏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退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许多已知的AD危险因素都与胆固醇的代谢有关。大量研究发现,胆固醇代谢异常与该病神经变性的机制相关。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关于胆固醇在脑内的代谢过程及其与AD相关因素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5.
摘要 目的:探讨阿霉素注射剂量对肾病综合征(nehpmtic syndrome,NS)大鼠脂蛋白脂酶和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eci-thin 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LCAT)水平的影响。方法:64只SD大鼠随机平分为四组-对照组、小剂量阿霉素组、中剂量阿霉素组与高剂量阿霉素组,四组大鼠经尾静脉一次性注射阿霉素0 mg/kg、2 mg/kg、4 mg/kg、8 mg/kg,检测造模后不同时间点大鼠肾脏脂蛋白脂酶和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小剂量阿霉素组、中剂量阿霉素组与高剂量阿霉素组造模后7 d、14 d、21 d的体重与每日采食量、血肌酐与尿素氮都低于对照组(P<0.05),24 h尿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且存在剂量依赖性,三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阿霉素组、中剂量阿霉素组与高剂量阿霉素组造模后21 d、28 d的肾脏脂蛋白脂酶和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相对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且存在剂量依赖性,三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阿霉素可抑制大鼠肾脏脂蛋白脂酶和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的表达,能快速有效建立肾病综合征大鼠模型,具有很好的模拟造模效果。  相似文献   
26.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运动系统常见的退行性疾病,具有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既往研究认为骨关节炎发病主要与创伤因素相关,而近期研究表明,以胆固醇代谢异常为主的代谢性因素同样与骨关节炎密切相关,骨关节炎的治疗以早期对症治疗和晚期手术治疗为主,尚无针对病因的特效药物。既往研究中发现,有一种具有软骨保护作用的小分子药物BNTA,其在创伤引起的骨关节炎中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其对高胆固醇引起的骨关节炎的作用尚不明确。本研究为探究BNTA对高胆固醇引起的骨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采用高胆固醇饮食构建了大鼠骨关节炎模型,取膝关节石蜡切片进行组织学评估,使用油红O染色评估大鼠软骨细胞内的脂质积聚情况,使用RT-qPCR、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评估软骨细胞合成代谢、分解代谢及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显示,BNTA可缓解高胆固醇大鼠骨关节炎模型中的病理表现,改善OARSI评分。在大鼠软骨细胞中,BNTA可促进合成代谢相关基因col2、sox9、acan的表达,抑制分解代谢相关基因mmp13、adamts5的表达,可改善高胆固醇引起的大鼠软骨细胞脂质积聚。在大鼠软骨细胞和高胆固醇大鼠骨关节炎模型中BNTA均可上调Insig1表达。本研究证实,高胆固醇可在体内和体外实验中加重骨关节炎,可引起大鼠软骨细胞脂质积聚增加。在体内和体外实验中BNTA均能缓解高胆固醇引起的骨关节炎表型,改善软骨细胞内的异常脂质积聚,其作用可能为通过上调Insig1抑制细胞内的胆固醇生物合成,从而缓解脂质异常积聚。  相似文献   
27.
【背景】研究发现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 LDL)具有特异性相互作用,有报道证实P. aeruginosa表达的Rah U蛋白可以与LDL/ox LDL特异性结合。【目的】验证Rah U蛋白是否是P.aeruginosa表面主要的LDL/ox LDL配体。【方法】大肠杆菌表达Rah U蛋白(r Rah U),ELISA验证r Rah U与LDL/ox LDL的相互作用。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RahU基因缺失突变株(ΔRahU菌株)作为阴性对照菌株,制备小鼠抗r Rah U抗体,经WesternBlot及ELISA分别检测抗r Rah U抗体与P.aeruginosa野生型菌株膜蛋白中RahU蛋白及菌体表面RahU蛋白的结合。通过ELISA方法对P. aeruginosa野生型菌株及ΔRahU菌株与LDL/ox LDL的结合差异进行比较,并对不同蛋白酶水解ΔRahU菌体表面蛋白后ΔRahU菌株与LDL/ox LDL结合能力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经ELISA验证rRahU与LDL/oxLDL存在特异性结合。Western Blot及ELISA方法证实小鼠抗rRahU抗体可以与P. aeruginosa野生型菌株膜蛋白中RahU蛋白及菌体表面RahU蛋白特异性结合,而不与ΔRahU菌株相互作用。P.aeruginosa野生型菌株及ΔRahU菌株与LDL/oxLDL结合能力无显著差异,且蛋白酶水解后ΔRahU菌株与LDL/oxLDL的结合能力相近。【结论】RahU蛋白是P. aeruginosa表面的LDL/oxLDL配体之一,但不是唯一的配体。  相似文献   
28.
Liu YR  Tao QM  Chen JZ  Tao M  Guo XG  Shang YP  Zhu JH  Zhang FR  Zheng LR  Wang XX 《生理学报》2004,56(5):566-572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hypercholesterolemia familial,FH)是由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LDLR)基因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多发黄色瘤、高水平血浆LDL、早发性冠心病及有阳性家族史。本研究通过临床症状结合血脂测定诊断出一个FH家系,其纯合子FH患者的血浆总胆固醇水平高达19.05mmol/L,LDL达17.06mmol/L,并有黄色瘤;而杂合子FH患者的血浆总胆固醇水平为7.96mmol/L,LDL为5.55mmol/L,并有心绞痛症状和黄色瘤。我们对该FH家系患者LDLR基因的PCR扩增DNA片段进行测序,发现纯合子FH患者LDLR基因Exon4区域内发生了GAG683GCG突变,即编码LDLR第683位的谷氨酸被丙氨酸替换,而杂合子FH患者该位点呈现杂合突变。此基因型与临床诊断遗传谱完全一致。同时,利用获得Epstein-Barr(EB)病毒转化型人永生淋巴细胞株(EBV-Ls)与荧光探针DiI标记的LDL结合反应,再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具有功能性LDLR的EBV-Ls细胞比例,在纯合子FH患者(7.02%)和杂合子FH患者(62.64%)均比健康对照者(84.69%)低,纯合子FH患者LDLR活性仅为健康对照者的8.29%、而杂合子FH患者LDLR活性约为健康对照者的73.96%,前者呈现非常显著的降低。这些EBV-Ls细胞LDLR的功能变化分析,有力地支持了该FH家系的临床诊断和DNA测序结果。经查阅最新的UMD-LDLR完全版证实,本研究发现鉴定的GAG683GCG突变是人LDLR基因的新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高蛋白高胆固醇饮食诱导心肌纤维化的协同效应及其发生机制.方法:在每日标准饮食中增加20%蛋白质或/和100 mg胆固醇摄入8周的大鼠,以羟脯氨酸法测心肌胶原含量;以放免法测左心室及血浆AngⅡ和Ald浓度;以Griess法测血清亚硝酸盐(NO-2)浓度.结果:高蛋白高胆固醇组较高蛋白组心肌胶原含量升高了1.69倍,血总胆固醇和AngⅡ浓度分别升高了0.7倍和1.5倍,血NO-2 浓度亦明显降低,心肌Ald含量上升了1倍;较高胆固醇组心肌胶原含量升高了0.48倍,血AngⅡ升高了0.23倍.结论:高蛋白高胆固醇饮食可协同诱导心肌纤维化,其发生机制可能与RAAS激活和内皮功能受损有关.  相似文献   
30.
瘦素对高脂血症小鼠血胆固醇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瘦素对高脂膳食所致的高血胆固醇的调节作用。方法:喂饲高脂饲料建立高脂血症模型,瘦素干预后测定血浆中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结果:干预组血浆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显著低于高脂对照纽。结论:瘦素可降低高脂血症小鼠血浆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