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8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31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1.
为从地衣中筛选耐寒基因,采用CTAB法提取岛衣北极变种的共生菌藻中基因组DNA,经Sau3AⅠ酶切,获得2~6 kb的DNA片段。再与经BamHⅠ酶切消化并经去磷酸化处理的质粒载体pUC19体外连接,转化至DH5α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感受态细胞中,成功构建了岛衣北极变种的宏基因组文库。  相似文献   
92.
常敏  王娟  田峰  张庆华  叶波平 《微生物学报》2010,50(10):1385-1391
摘要:【目的】鉴定一株来自于红海榄根际土壤并具有分泌抑菌活性代谢产物的真菌菌株F12,并从其发酵液乙酸乙酯浸膏中分离抑菌活性成分。【方法】通过形态学观察以及ITS序列分析方法对菌株F12进行鉴定;利用色谱技术分离发酵液乙酸乙酯浸膏中的次生代谢产物,根据化合物的质谱、氢谱、碳谱以及理化性质确定其结构,并检测它们对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菌株F12被鉴定为Aspergillus awamori strain F12;从其发酵液乙酸乙酯浸膏中分离到3种化合物:1,4-二甲氧基苯(1)、大黄素(2)和3,6-二苯甲基哌嗪-2,5-二酮(3),其中化合物1属于在本属真菌中首次报道。化合物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6ng/L和32ng/L,化合物1和3对上述菌株的生长无明显的抑制活性。【结论】首次发现从红海榄根际土壤中分离到的泡盛曲霉(Aspergillus awamori)菌株F12具有合成1,4-二甲氧基苯和大黄素的能力,其中后者对微生物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3.
目的:研究含蛋白的不对称膜高分子囊泡包封进PLGA微球后对其体外释放动力学的改善作用.方法:将包封有BSA蛋白的不对称膜高分子囊泡采用S/O/W法包裹进PLGA微球中,制备复合微球,对微球表征后,以包封葡聚糖颗粒的微球做对照品,于37℃测定微球的体外释放,比较两者的释放曲线,考察不对称膜高分子囊泡时微球中蛋白释放的改善作用.结果:①经扫描电镜(SEM)观察,包裹高分子囊泡的复合微球形态圆整,表面光滑,平均粒径为75.20μm,粒径较为均匀,复合微球制备成功.②比较复合微球和对照微球的释放曲线,发现对照微球有较小的突释,而复合微球的几乎没有突释效应.结论:不对称膜高分子囊泡包封进PLGA微球后可以很好的改善蛋白的释放行为,获得更为理想的释放曲线.  相似文献   
94.
目的:通过建立了内质网应激预处理条件下的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探讨内质网应激预处理在体内的应用.方法:以衣霉素为内质网应激诱导剂,采用大鼠肝脏70%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按照不同给药剂量分为50μ g/kg组、100μ g,kg组、200μ g/kg组、对照组,观察不同给药剂量条件下,血清转氨酶水平的变化.结果:给药100μ g/kg体重、诱导5天条件下大鼠术后转氨酶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它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肝组织病理切片证实该预处理条件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结论:在特定的给药剂量条件下,衣霉素诱导的内质网应激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5.
为理解植物无孢子生殖胚囊未受精条件下的退化,对无孢子生殖植物非洲狼尾草未受精成熟胚囊中央细胞退化做了细胞形态学研究。没有受精的中央细胞退化时最显著的特点是细胞核产生核膜囊泡。核膜囊泡有两种类型:单层膜的囊泡和双层膜的囊泡,单层膜囊泡在细胞质中,双层膜囊泡在细胞核内。核膜囊泡有两种发生方式:1)核膜的外膜向细胞质一侧膨胀产生囊泡,囊泡进入细胞质;2)核膜向核内凹陷形成囊泡,囊泡进入细胞核。核膜囊泡类型与产生方式密切关联。核膜囊泡吞噬并消化包括线粒体在内的细胞质和核质。  相似文献   
96.
花粉管细胞结构与生长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粉管的极性顶端生长是一个复杂的动力学过程,在高等植物有性生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花粉管的生长过程包括许多方面,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花粉管细胞骨架动态和胞质运动。本文较全面地综述了花粉管的结构、细胞骨架、胞质运动、囊泡转运及循环、线粒体运动以及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之间囊泡运动等。  相似文献   
97.
记述采自湖南省的弹尾目Collembola鳞(虫兆)科Tomoceridae鳞(虫兆)属Tomocerus 3种,包括2新种:六斑鳞(虫兆)Tomocerus(Tomocerus)hexipunctatus sp. nov.和多毛鳞(虫兆)Tomocerus(Tomocerus)multisetus sp. nov.和1个已知种T.(T.)kinoshitai Yosii,1954.  相似文献   
98.
记述弹尾目Collembola鳞姚科Tomoceridae鳞姚属Tomocerus 1新种,即斑点鳞姚Tomocerus (Tomocerus) maculatus sp.nov.和1新纪录种,即巴地鳞Tomocerus (Tomocerus) asoka Yosii et Ashraf,1965.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99.
首次利用核糖体28S rDNA C1-D2区序列对鳞盘虫科开展初步的系统学分析,探讨鳞盘虫科各亚科是否成立及其相互关系,并考察鳞盘虫属的单系性问题.结果表明:1)寄生在黄姑鱼Nibea albiflora上的Sinodiplectanotrema属虫种与鳞盘虫科虫种表现出较近的亲缘关系,因虫种后吸器不具鳞盘,故应纳入鳞盘虫科4亚科之一的Murraytrematoidinae亚科;2)本研究不支持Murraytrematoidinae亚科的单系性,并支持Doumingous(2004)废除Murraytrematoidinae亚科并将其中的Lobotrema和Murraytrema二属归入Diplectaninae亚科这一做法;3)对于Doumingous(2004)所提议的新Diplectaninae亚科是否为单系群需进一步探讨;4)本研究支持Lamellodiscinae亚科的单系性;5)7种鳞盘虫属虫种的分析结果显示鳞盘虫属具有明显的非单系性.今后需要将形态学分析和分子系统学分析结合起来,通过分析更多的虫种,才有可能理解鳞盘虫属及鳞盘虫科其它种类的适应辐射问题.  相似文献   
100.
突触泡蛋白2(SV2)是一类跨膜糖蛋白,定位于脊椎动物神经元及内分泌细胞,与神经递质的释放、内分泌泡胞吐作用、突触泡稳态的维持、神经肌肉接头的形成及肾上腺素能受体α2C的定位密切相关。最近还发现SV2是肉毒神经毒素BoNT/A的受体,介导BoNT/A进入神经元。SV2可作为突触泡标记蛋白,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及肿瘤诊断。此外,SV2还是抗癫痫药物的作用靶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