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5篇
  免费   215篇
  国内免费   81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205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吸胀冷害是干种子在吸胀阶段遭受低温造成不萌发的现象,结果可能造成农作物损失严重。虽然吸胀过程中细胞膜的修复是关键事件,而且细胞膜在响应水分和温度胁迫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是种子吸胀过程中膜变化的过程,特别是膜流动性变化过程研究较少。本文比较了吸胀冷害耐受型(LX)和敏感型(R5)两个大豆品种在吸胀冷害过程中膜脂不饱和度(double bond index, DBI)的变化,结果发现,LX和R5在常温(25℃)吸胀时变化趋势一致,质体膜脂DBI升高,质体外膜脂中磷脂酰甘油(phosphatidylglycerol, PG)分子DBI下降。LX和R5在低温(4℃)吸胀时DBI变化有很大差异,低温吸胀仅仅延缓了耐受型LX中质体膜脂DBI的升高,但是敏感性R5质体膜脂DBI不仅没有升高反而下降。用浓度33%的聚乙二醇 (polyethylene glycol, PEG)引发没有直接引起DBI变化,但是所引起的细微而显著的变化可能为萌发做好准备。PEG引发处理后的R5在吸胀冷害后第二和第三阶段质体膜脂DBI迅速增加,这个增加模式与LX的DBI增加相似。结果表明,吸胀冷害延缓或者阻滞了质体膜脂不饱和度的升高,大豆种子的吸胀冷害抗性与质体膜脂不饱和度正相关,提高质体膜质DBI可以提高吸胀冷害抗性。  相似文献   
992.
物种界定是生物学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如分子条形码的发展,物种界定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界定一个物种或相似的一组物种时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选择适合的分子标记。然而,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不完全谱系筛选与种间渐渗却常常会阻碍准确鉴定物种。最近,有关基因流介导的种间渗入和物种界定在理论和实验研究中都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综述了基因流介导的物种形成;评价了种间渐渗与不完全谱系筛选的区别;最后总结出应该利用基因流速度较快的分子标记去鉴定物种。  相似文献   
993.
ISAAA信息     
通过大豆蛋白载体提高水稻降胆固醇肽含量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由肥胖和不健康生活方式引起的严重心血管疾病,每年造成全球许多人口死亡。牛奶Β-乳球蛋白中的生物活性肽LACTOSTATIN对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效果显著。由此,京都大学CERRONE  相似文献   
994.
从实验室保藏的菌株中筛选获得Candida sp.PT2A,并通过18S rRNA鉴定为安大略假单胞菌Candida on-tarioensis。对C.ontarioensis不对称还原合成(R)-2-氯-1-(3-氯苯基)乙醇的发酵产酶条件和转化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了最适的发酵产酶条件和转化条件:温度30℃,初始pH 6.5,摇床转速180 r/min,菌体质量浓度200 g/L。采用2-氯-1-(3-氯苯基)乙酮质量浓度为10 g/L时,还原反应72 h,(R)-2-氯-1-(3-氯苯基)乙醇的e.e.值为99.9%,产率为99%;底物质量浓度提高至30 g/L时,产率下降为84.3%。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C.ontarioensis细胞进行通透性处理(CTAB g/L,4℃下处理20 min),在30 g/L底物下反应24 h,产物的e.e.和产率分别达到99.9%和97.5%。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逆行交锁髓内钉联合单侧骨皮质钢板固定治疗股骨髁上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股骨髁上骨不连,均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联合单侧骨皮质钢板固定加自体髂骨植骨治疗。结果:25例获12~24个月随访,平均12个月。4~8个月内均获骨性愈合。结论: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联合单侧骨皮质钢板固定后骨折端可获得坚强内固定,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可早期进行膝关节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是一种治疗股骨髁上骨不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基于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的知识发现方法在建立应用临床检验项目的门诊患者聚类模型中的适用性,为临床检验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以2009-2011年西安市两所最大的综合医院的内科门诊患者就诊资料为训练样本,运用MatlabR2009b软件包中的SOM Tool Box工具箱建立应用临床检验项目的门诊患者的自组织映射网络聚类模型.用Excel软件绘制柱状图描述各组门诊患者的疾病特征.结果: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训练学习后,得出聚类结果,输出结果与临床检验决策真实值具有一定一致性,训练结果表明患者的聚类结果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患者性别、年龄、3年累计临床检验项目数、疾病特征对聚类模型的贡献较大.结论:自组织映射方法对应用临床检验项目的门诊患者聚类效果较好,具有较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可为临床检验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提供方法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7.
近20年来,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发展,相关的研究日益增多,许多研究显示炎症反应在行PCI治疗的患者的预后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PCI术后患者心肌再灌注的疗效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再灌注无复流的危害和重要性,如何控制炎症因子(如hs-CRP,IL-6,TNF-α等)的水平,以有益于行PCI术的患者,需要更多一些前瞻性研究去观察。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于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多支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据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均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并比较两组的差异,在阳性结果基础上行ROC曲线分析。结果:1.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hs-CRP存在显著差异;2.ROC曲线下面积>0.5。结论:针对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其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病变血管支数关系密切,对于临床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99.
协作设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设计过程中协作的互动性与设计高效性,在协作环境中通过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支持对自己所见所闻所感的信息进行传递,使协作人员身临其境在一个共同的虚拟工作空间内。随着新媒体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例如网络视频通话、虚拟现实等技术,新媒体技术使设计过程中的信息传播更加高效、准确。  相似文献   
1000.
摘要 目的:探讨宫颈环扎术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双胎妊娠合并宫颈机能不全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及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01月至2022年0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冻融胚胎移植后PCOS双胎妊娠合并宫颈机能不全的1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行宫颈环扎术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根据宫颈环扎手术时间,将行宫颈环扎的PCOS双胎妊娠合并宫颈机能不全患者分为孕周≤16周组和孕周>16周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组别的临床资料、妊娠结局,分析宫颈环扎术对PCOS双胎妊娠合并宫颈机能不全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和不同手术时机的治疗效果。结果:PCOS双胎妊娠合并宫颈机能不全患者中67例行宫颈环扎手术,47例未行宫颈环扎手术。手术组晚期流产率低于非手术组,胎膜早破率、产后出血率、剖宫产率、活产率高于非手术组(P<0.05)。两组妊娠合并症、早产、足月产、新生儿结局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周≤16周有33例,孕周>16周有34例,孕周≤16周组的延长妊娠时间长于孕周>16周组(P<0.05)。结论:接受辅助生殖助孕的PCOS患者发生双胎妊娠,在任何孕周发现宫颈扩张并进行经阴道宫颈环扎术均可改善妊娠结局,减少晚期流产的发生,提高活产率,但会增加胎膜早破和产后出血的风险,因此需要做好围手术期的管理。同时在孕周≤16周时行宫颈环扎术可有效延长妊娠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