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6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47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名刊封面     
《生命世界》2010,(3):54-55
澄江动物群和寒武纪大爆发研究 中国学者的文章首次登上本杂志封面,报道了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澄江动物群和寒武纪大爆发研究取得的成果。针对澄江动物群的埋藏机制和生态群落特征问题,该研究不仅定量论证了节肢动物是澄江动物群的优势类群,还识别了两个重要的化石埋藏相,证实了同一群落经过不同埋藏过程是导致两种埋藏相内化石群落差异的丰兽原因。  相似文献   
82.
利用温暖指数(WI)和最冷月平均最低气温(MTCI)预测韩国森林覆盖和植被分布的变化. 为模拟气候变化引起的植被分布变化, 利用过去30年(1971~2000年)的气候数据和第5代NCAR和Penn State Mesoscale 模型(MM5)计算得到IPCC特别报告中A1B情景下的未来气候数据. WI 和MTCI是非常重要的热量指标, 它们与植物获得的有效热量和抗寒能力密切相关, 树种的最适分布范围也受这两种热量指标的影响. 为获得树种的热量相似组合(TAG), 将树种分布范围的WI和MTCI配置于二维网格图上, 然后根据处于相似WI和MTCI 范围的树种划为同一TAG. 通过聚类分析产生出17种用于解释韩国森林植被分布的TAG. 预测结果显示, 未来几年韩国境内的WI和MTCI分布将向右上方移动. 同时发现, 与Pinus densiflora和P. koraiensis等种类有关的热量相似组合的面积将会缩小, 而常绿阔叶树(如Camellia japonica, Cyclobalanopsis glauca)占优势的热量相似组合的面积将扩大. 与过去使用的全球或大陆尺度的植被模型相比, 针对TAG的过程分析能够更明确地解释气候变化在区域尺度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83.
84.
采用四因素五水平(1/2实施)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选取灌水、施氮肥、施磷肥和秸秆覆盖四因素作为试验因素,在辽西半干旱区褐土农田进行了水肥耦合效应长期定位试验。按照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统计分析方法建立回归模型,分析了水肥耦合对玉米籽粒全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肥单因子对籽粒全氮的含量有较明显的影响,影响顺序为施氮秸秆覆盖施磷灌水;当灌水量为700m3.hm-2、施氮量为180kg.hm-2、施磷量为120kg.hm-2和秸秆覆盖量为7500kg.hm-2时,它们每个因素对玉米籽粒全氮含量的影响都集中11.7g·kg-1,此时籽粒蛋白质含量为73g·kg-1,产量为12000kg.hm-2,表明该处理组合下,玉米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达到最佳,推荐生产上以此进行施肥。  相似文献   
85.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对小勾儿茶变种毛柄小勾儿茶(Berchemiella wilsoniivar. pubipetiolata)伴生群落4个分布点(浙江省临安市湍口和马啸、安徽省霍山县马家河和舒城县万佛山)的种类组成及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种类丰富,但含多属或多种的大科、大属的优势地位不明显,极小科(仅含1属)、极小属(仅含1种)所占比例大;(2)属的北温带分布类型最多,科的世界分布类型比例大,仅次于泛热带分布类型;(3)4个分布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优势度均很低;灌木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较大,在4.13~4.49之间,乔木层和草本层较低。湍口、马家河、万佛山以灌木层Heip均匀度指数最大,马啸以乔木层均匀度指数最大;(4)马家河与万佛山之间的植物种类组成最相近,湍口与马啸也较相近;乔木层种类组成差异最大,灌木层最小。  相似文献   
86.
珠海市陆生天然次生林优势种的生态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珠海市10个陆生次生林群落中设置了112个10m×10m样方,用于珠海市次生林群落23个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的研究。结果表明:珠海次生林群落23个优势种的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和Levins生态位变度值范围为0.4049~0.7736和0.0551~0.3086,生态位宽度较大的种类分别是山油柑(Acronychia pedunculata)、大头茶(Gordonia axillaris)、银柴(Aporosa dioica)、小盘木(Microdesmis casearifolia)、白颜树(Giron-niera subaequalis)和假苹婆(Sterculia lanceolata);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值为0~0.3810,银柴与阴香(Cinnamomum burmanii)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值最高;山油柑与另外22个优势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态位重叠;大头茶只与少数优势种存在生态位重叠;另有20.6%的种对之间不存在生态位重叠。建议使用山油柑、大头茶、白颜树和黄桐(Endospermum chinense)等生态位宽度较高、分布广泛、适应力强的树种,进行森林恢复与人工林改造。  相似文献   
87.
小麦条锈病的预测是制定小麦条锈病防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小麦条锈病病害系统的复杂性和灰色性,首先用Brown指数平滑法和灰色预测建立了甘肃天水地区1995年到2003年的普遍率的单项预测模型,然后采用预测残差方差最小的原则进行优化组合,从而获得更为精确的预测模型和预测值,拟合率达到94.5%.  相似文献   
88.
新疆塔里木拜城地区早白垩世舒善河组孢粉组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北部拜城卡普沙良河剖面下白垩统舒善河组发现的29属48种孢子花粉的研究,建立舒善河组自下而上的4个孢粉亚组合,分别为Classopollis-Cycadopites-Lygodioisporites-Biretisporites(CCLB)亚组合,Classopollis-Dicheiropollis-Schizaeoisporites-Klukisporites(CDSK)亚组合,Classopollis-Dicheiropollis-Par-visaccites-Lygodiumsporites(CDPL)亚组合和Classopollis-Dicheiropollis-Pinuspollenites-Impardecispora(CDPI)亚组合。舒善河组孢粉植物群以松柏类掌鳞杉科植物占优势以及真蕨类海金沙科的繁盛为主要特征。该孢粉植物群与欧洲、亚洲、美洲和澳大利亚早白垩世尼欧克姆期孢粉植物群可以对比。根据孢粉学证据,舒善河组的时代属于尼欧克姆期或欧特里夫期至巴列姆期。  相似文献   
89.
中国陕西中三叠世中蝎蛉科三新属新种(昆虫纲,长翅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记述中蝎蛉科Mesopanorpodidae 4属4种,其中包括3新属4新种:Longifurcula hejiafangensi gen.et sp.nov,Ladinochorista lata gen.et sp.nov.,Allochorista erdosensis gen.et sp.nov.,Itaphlebia tongchuanensis sp.nov..化石标本采自陕西铜川中三叠统铜川组下段上部的灰绿色泥岩和页岩.这些新属、种系陕西昆虫群铜川昆虫组合的新成员(属陕西动物群、陕西生物群的一个类别).根据前人的植物、孢子、双壳、叶肢介、介形虫、昆虫化石等的研究结果,铜川组的时代划归中三叠世,相当于欧洲中三叠世拉丁尼期(Ladinian stage).  相似文献   
90.
准噶尔盆地腹部芳3井紫泥泉子组所夹灰色泥岩中产丰富的盘星藻、葡萄藻等藻类、疑源类化石及一定数量的孢粉化石。孢粉化石计75属160种,并首次在新疆地区发现了可靠的鹰粉型化石Aquilapollenites以及在我国主要产于松辽盆地和广东三水盆地上白垩统的“大孢子”化石Balmeisporites,建立Schizaeoisporites grandus-Parcisporites parvisaccus-Liliacidites creticus(GPC)组合。通过对部分孢粉属种已知地质分布的分析以及与国内外部分地区晚白垩世孢粉组合的对比,将GPC组合的时代确定为晚白垩世坎潘期至马斯特里赫特期。根据紫泥泉子组的沉积特点及孢粉组合特征,认为晚白垩世准噶尔盆地应归属西北-东南孢粉植物区,局部层段沉积时期气候比较湿润,孢粉组合具有我国东北孢粉植物区与西北-东南孢粉植物区的过渡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