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基于三点测交的双标记 -QTL基因定位的相关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提出在测交群体中,对区间标记座位赋值后求其与待定位的数量性状表型值间的简单相关系数R,以此进行连锁测验,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用R值求出该数量性状座位(QTL)与各标记座位(ML)间的重组值。  相似文献   
52.
三点测交基因连锁作图计算的新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宏 《生物数学学报》2000,15(2):233-239
提出了三点测交基因连锁作图的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弥补了经典经典计算方法的不足之处,使基因连锁作图更准确。  相似文献   
53.
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L.)Heynh.)ast(anthocyanin spottedtesta)突变体是由碳离子辐射诱导产生的与花青苷生物合成有关的基因突变体,受单隐性核基因控制.根据拟南芥数据库中的SNPs(single nucleotide polv-mophisms)序列和插入/缺失多态性(insertion/deletion polymorphisms)序列,设计了一系列分子标记.采用图位克隆策略,应用这些分子标记完成了对拟南芥AST基因的精细作图,成功地将AST基因定位到BAC克隆T13M11上,初步认为该BAC克隆中的基因T13M11.8可能是AST基因.该基因的DNA序列长1432bp,含有6个外显子和5个内含子,编码的蛋白与花青苷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有较高的同源性.将进一步通过功能互补实验验证图位克隆的结果.  相似文献   
54.
贺道华  张献龙 《遗传》2006,28(12):1613-1618
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为研究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提供了更为有效的途径。我们可以沿着由表型变异去发现基因之路, 更准确地剖析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 尤其是对作物的许多重要的数量性状进行的QTL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对数量遗传发展, QTL作图群体和方法的发展, QTL定位和QTG(quantitative traits genes)的鉴别方面的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5.
MapGene2Chrom基于Perl和SVG语言绘制基因物理图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传图谱表现形式简洁明了,为分析遗传规律、克隆基因提供了便利。Gbrowse、MapViewer等工具虽然能够协助研究人员绘制相似形式的物理图谱,但有很大的局限性:(1)数据需提前布置好;(2)输出结果无法灵活修改。鉴于此,文章基于Perl和SVG语言,开发了一款生物辅助作图软件MapGene2Chrom的本地版与网页版,该软件能够依据输入数据快速绘制相应的物理图谱。该软件输入数据格式简单,输出结果易于修改,图片格式为SVG矢量图,具有很好的移植性,以期为研究人员绘制物理图谱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56.
Leymus mollis (Trin.) Pilger (NsNsXmXm, 2n = 28), a wild relative of common wheat, possesses many potentially valuable traits that could be transferred to common wheat during breeding programs. In this study, the karyotypic constitution of a wheat - L. mollis 3D(3Ns#1) disomic substitution line isolated from the F5 progeny of octoploid Tritileymus M842-16 x Triticum durum cv. D4286, which was designated as 10DM57, was determined using 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 (GISH), 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SSR markers, and EST- STS markers. Screening of mitosis and meiosis showed that 10DM57 had a chromosome karyotype of 2n = 42 =21Ⅱ. GISH indicated that 10DM57 was a line with 40 chromosomes from wheat and two of the Ns chromosomes from L. mollis, which formed a ring bivalent in pollen mother cells at metaphase I. FISH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hromosome 3D may be replaced by 3Ns#1 in 10DM57. DNA markers, including SSR and EST-STS primers, showed that the pair of wheat chromosome 3D in 10DM57 was substituted by the pair of chromosome 3Ns#t from L. mollis. Evaluation of the agronomic trai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its common wheat relative 7182, 10DM57 was resistant to leaf rust while the spike length and number of spikes per plant we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which correlated with a higher wheat yield. The new germplasm, 10DM57, could be exploited as an intermediate material in wheat genetic and breeding programs.  相似文献   
57.
提出了基于分子标记基因型信息来自BC_1F_1母体植株,胚乳性状表型值来自BC_1F_(1:2)单粒种子胚乳的试验设计的胚乳QTL定位的区间作图方法.同时,用计算机全面模拟以验证该模型的可行性,模拟结果表明,只要群体足够大,该模型能有效地进行胚乳性状QTL定位并能估计出胚乳QTL的各种遗传效应和母体效应.  相似文献   
58.
本研究以海岛棉海1为供体亲本,陆地棉中棉所36为轮回亲本构建了一套棉花染色体片段代换系,通过对BC5F3和BC5F3∶4这两个世代材料表型数据的分析,结果显示,同年份中与轮回亲本比较,群体各性状的极差和遗传变异系数都比较大;1942个BC5F3单株群体中衣分最高达49.57%,超轮回亲本比例为71.78%,纤维断裂比强度最高为36.5cN/tex;658个BC5F3∶4株行群体中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最大值32.25mm,超轮回亲本比例为47.57%,断裂比强度最高达到32.2cN/tex,超轮回亲本比例为40.27%;通过相关性分析,主要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性状在两个世代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衣分与纤维长度及强度在群体内呈极显著负相关。这些结果表明,通过高代回交后连续自交得到的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群体中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含有大量具有丰产、纤维品质优异的单株,两个世代材料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与稳定性;产量和品质同步改良还存在一定难度。本研究为进一步的近等基因系分析、基因克隆、基因聚合效应分析等储备了大量的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59.
利用高代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建立水稻单片段代换系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以水稻品种华梗籼74为受体,以6个水稻品种为供体.通过高代回交和微卫星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水稻的一个单片段代换系群体。该群体Fh86个单片段代换系组成,其中52个在BC3F2中获得,34个在BC3F3中获得。每个单片段代换系只含有来自一个供体的一个染色体代换片段,而遗传背景与华粳籼74相同。这些单片段代换系的代换片段分布于水稻的12条染色体,代换片段的长度为1.5~56.3cM,平均长度为23.0cM。全部代换片段在水稻基因组上的覆盖率为57.1%。  相似文献   
60.
利用SSR标记定位水稻糊化温度的QTLs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糊化温度(GT)是决定稻米蒸煮食用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研究了以碱消值表示的糊化温度(ASV-GT)的遗传和QTL位点,选择在ASV-GT上具有显著差别的灿稻品种南特号和粳稻品种Balilla杂交,并以Balilla回交得到含有142株的回交群体,ASV-GT的测定表明,在分离群体中ASV-GT表现为双峰连续分布,说明在该群体中ASV-GT是由一主效基因控制的,并伴有微效基因的修饰,进一步用119个在双亲间具有多态性的微卫星(SSR)标记构建了全基因组的分子标记连锁图,采用区间作图法对控制碱消值的基因进行了定位分析,结果表明,位于第6染色体的qASV6-1为一主效基因,其贡献率高达87.6%,来自于亲本南特号中的等位基因可降低碱消值3.26;其余5个QTLs(qASV2,qASV3,qASV6-2,qASV9,qASV11)为微效基因,分别位于第2,3,6,9和11染色体上,双亲中都带有增效和减效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