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53篇
  免费   781篇
  国内免费   2816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98篇
  2022年   233篇
  2021年   253篇
  2020年   260篇
  2019年   277篇
  2018年   257篇
  2017年   228篇
  2016年   270篇
  2015年   341篇
  2014年   651篇
  2013年   458篇
  2012年   575篇
  2011年   686篇
  2010年   579篇
  2009年   676篇
  2008年   918篇
  2007年   647篇
  2006年   566篇
  2005年   557篇
  2004年   551篇
  2003年   482篇
  2002年   413篇
  2001年   397篇
  2000年   276篇
  1999年   282篇
  1998年   208篇
  1997年   195篇
  1996年   187篇
  1995年   198篇
  1994年   131篇
  1993年   129篇
  1992年   134篇
  1991年   130篇
  1990年   94篇
  1989年   111篇
  1988年   55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57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7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61.
人肝癌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以及佛波酯对它的调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Using radioligand binding assay, the presence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 receptors in cells of two human liver cancer cell lines, BEL-7402 and SMMC-7721, was demonstrated. The ligand binding data were analyzed by a computer program. The dissociation constants (KD) of the ligand-receptor binding complex at equilibrium for 7402 and 7721 cells were 1.2 nM and 0.8 nM respectively, and their number of EGF receptors per cell were 6.2 x 10(4) and 2.5 x 10(4) respectively. After the treatment of cells with 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 (PMA), no change either in the affinity or in the number of EGF receptors was found in 7721 cells. However, in the case of 7402 cells, while the number of receptors, like 7721 cells, remained unchanged, the affinity of EGF receptors displayed a time dependent modulation after PMA treatment. It dropped within the first hour to a KD value of 3.0 nM and then gradually returned to the normal control value at 48 hours or even slightly higher than normal (0.95 nM) at 96 hours of treatment. The modulation or down-regulation of EGF receptors by PMA in 7402 cells was paralleled by the simultaneous inhibition of DNA synthesis in these cells as evidenced from their reduction of 3H-TdR uptake. It is not clear what is the basis for the differences found between 7402 cells and 7721 cells in their number of EGF receptors per cell and their responsiveness to PMA treatment. It might be related to their difference in autocrine secretion of alpha-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s.(ABSTRACT TRUNCATED AT 250 WORDS)  相似文献   
62.
杜勋湘  徐有恒 《生理学报》1989,41(6):597-601
用组胺H_2受体拮抗剂(甲氰咪胍或呋喃硝胺)处理正常和亚致死量γ-射线照射小鼠,探讨正常体内造血和再生骨髓中造血重建与组胺受体的关系。发现非毒性剂量的甲氰咪胍对正常小鼠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CFU-s)无抑制作用,但可抑制小鼠体内粒单系祖细胞(CFU-GM)的生长和亚致死量照射后CFU-s产率的恢复。组胺可能与骨髓的再生有关,组胺H_2受体拮抗剂可抑制骨髓的造血重建。  相似文献   
63.
胡晓棠  徐有恒 《生理学报》1989,41(3):278-283
正常情况下处于S期的CFU-S比例低于10%。氨甲酰胆碱(Cach 10~(-13)—10~(-9)mol/L)和Impromidine(Impro 10~(-9)—10~(-4)mol/L)在体外与小鼠骨髓细胞短时培育后,增加了CFU-S对细胞毒剂羟基脲的敏感性。反应最大时,9d和13dCFU-S的减少率分别是32.8和60.6%(Cach)以及38.4和49.5%(Impro)。这种效应可分别被胆碱能N受体阻断剂筒箭毒(10~(-6)mol/L)和组胺H_2受体阻断剂甲氰咪呱(10~(-6)mol/L)所阻断,表明9d和13d CFU-S表面胆碱能N受体和组胺H_2受体的密度或活性存在差别,再次证实了CFU-S是一个不均一的细胞群。  相似文献   
64.
心脏是由无数个独立的心肌细胞通过缝隙连接形成的一个功能性合胞体。心肌细胞间的电耦联是心脏“全或无”性动作电位传导和机械收缩的先决条件。缺氧、缺血、药物、细胞内外离子浓度的改变以及激素等因素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心肌细胞间的电耦联,从而导致心脏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65.
66.
林奇  牛映斗 《人类学学报》1989,8(3):245-247
本文系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西安地区10例成人尸体和15例新生儿尸体的颅盖骨内Cu和zn的含量。结果求得成人颅骨中Cu正常含量(均数±标准差)为4.48±3.78mg/kg(干组织重);zn为597.05±472.54mg/kg。新生儿颅骨中Cu和zn的含量分别为1.96±0.76mg/kg;1160.38±859.71mg/kg。结果表明,成人颅骨内Cu含量高于新生儿,而成人颅骨内Zn含量显著低于新生儿。  相似文献   
67.
猕猴桃种间杂交结果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国内外栽培的猕猴桃品种均为系统选育而成。采用种间杂交育种,可获得比系统选育更为理想的新型栽培品种。开展猕猴桃远缘杂交研究己见报道的国外有新西兰,国内有郑州果树研究所、北京植物园等,但至今未见有开花结果的资料报道。为了  相似文献   
68.
对美味丝葚霉D-100进行了最佳生长条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间歇发酵最适生长周期为12-16小时,最适发酵温度为28-340℃。D-100菌体味美,它可以按一定比例(20-50%)加人肉类制品,制成美味的肉丸子、肉松等食品。通过安全毒理试验证明它无毒。D-100的营养价值相当子黄豆粉。  相似文献   
69.
空气中微生物采样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空气中微生物采样方法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在优选出滤膜法、撞击法的最佳采样条件的基础上,与常用的平皿沉降法进行了比较。实验表明:滤膜法在空气流速为10L/nin,采样时间为3min,膜孔径为0.3μm时采样效果较好;撞击法在空气流速为3L/min,时间为10min,吸收液装量为5ml时效果较好。将三种方法配对实验获取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P值均大于0.05,三法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因此,作者认为,滤膜法和撞击法能准确计算采样体积,较好地反映出空气中微生物的含量,但需特殊仪器,方法较为复杂,使用上受到一定限  相似文献   
70.
自1986年获取人白细胞介素6(IL-6)分子克隆以来,IL-6研究已深入生物医学领域的各个分支。已证明IL-6在免疫系统、造血系统、肝脏代谢等分化发育及功能表达中担负关键的作用。1987年发现建株的星形细胞瘤和胶质细胞瘤在LPS或IL-1刺激后可以表达IL-6 mRNA。1988年发现IL-6可以促进嗜铬细胞瘤(一种检测神经生长因子的细胞模型)向神经元分化,从而揭开了研究IL-6促神经母细胞分化效应的序幕。鉴于上述证据均为间接性证据,尚无法直接证明人中枢神经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