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8篇
  免费   525篇
  国内免费   2662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85篇
  2022年   242篇
  2021年   243篇
  2020年   211篇
  2019年   225篇
  2018年   186篇
  2017年   207篇
  2016年   264篇
  2015年   241篇
  2014年   337篇
  2013年   282篇
  2012年   327篇
  2011年   333篇
  2010年   279篇
  2009年   300篇
  2008年   635篇
  2007年   323篇
  2006年   285篇
  2005年   322篇
  2004年   230篇
  2003年   297篇
  2002年   262篇
  2001年   206篇
  2000年   201篇
  1999年   202篇
  1998年   152篇
  1997年   121篇
  1996年   115篇
  1995年   103篇
  1994年   121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91篇
  1990年   77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2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21.
中国环缘蝽属昆虫记述(半翅目:姬缘蝽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缘蝽属(Stictopleurus Stal)建立于1872年,为半翅目(Hemiptera)姬缘蝽科(Rhopalidae)中的一个类群。Reuter(1885)将其降为姬缘蝽属(Corizus Fallen)的一个亚属,该意见曾被一些学者所采纳,如Puton(1886/1899),Ragusa(1907),Van Duzee(1916),Torre-Bueno(1914)等;Muzik(1904)亦曾将其作为伊缘蝽属(Rhopalus Schil-ling)的一个亚属;但后来多数学者及近代的分类学工作者均将其视为一个独立的属,如Oshanin(1906/1912),De Seabra(1927),Harris(1943),Chopra(1967),Gollner-  相似文献   
122.
为揭示亚热带杉木人工林地下生物量对全球变暖的响应,本研究以杉木幼树为研究对象,在福建三明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利用开顶式(OTC)大气增温模拟气候变暖,研究增温对杉木幼树根系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和不同径级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温处理后总根系生物量、总细根生物量及总粗根生物量较对照均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增温处理显著降低20~50 cm土层的细根生物量占比与0~10 cm土层的粗根生物量占比,但显著提高20~50 cm土层的粗根生物量占比;其余土层细根生物量和粗根生物量较对照均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增温处理后0~2、2~5、5~10、10~20和>20 mm径级根系生物量均无显著变化。因此,增温处理下杉木幼树通过降低表层粗根生物量的占比,提高深层粗根生物量的占比以固定和支撑杉木生长,同时通过降低深层细根生物量的占比来维持表层细根生物量以保证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大气增温影响根系生物量的垂直分布和不同径级的分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地下碳分配,可能导致碳循环过程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23.
镇海棘螈(Echinotriton chinhaiensis)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种群面临着生境退化及丧失的重要威胁。产卵是决定镇海棘螈种群数量增长的关键环节之一,了解其产卵选择的微生境偏好可以更有针对性地保护该物种。本研究旨在确定影响镇海棘螈产卵场微生境选择的关键环境变量,同时为该物种的产卵生境保护、改造和重建提供科学基础。本文于2021年3-5月(繁殖期)在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林场对镇海棘螈产卵位点(n=105)与非产卵位点(n=70)处的18个微生境变量进行调查。采用拟合优度卡方检验判断3种无序分类变量的差异性,并利用生境喜好系数对生境选择性进行分析。采用二元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对15个数值型变量进行分析,确定影响镇海棘螈产卵微生境选择的关键变量。结果显示镇海棘螈繁殖期间对产卵场微生境有明显偏好,通常产卵于朝向水坑、落叶层较厚(5.19±0.18 cm)、坡度较陡(18.64°±1.18°)和土壤含水量较低(33.51%±1.87%)的土壤基质上。此外,在大型遮蔽物中,镇海棘螈偏好选择体积较小的石块和乔木(2,994.63±316.17 cm3)作为遮蔽...  相似文献   
124.
重金属铬(Cr)污染对农田中农作物产生毒害作用并破坏土壤微生物群落稳态,但不同农作物及其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对Cr胁迫的响应机制均有所差异。该研究在时间序列上分析Cr胁迫对谷子(正名:粱, Setaria italica)长势、谷子差异表达基因(DEGs)的功能途径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影响,阐明谷子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响应机制,为Cr胁迫下的谷子生长及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基于室内盆栽实验,以谷子幼苗和种植谷子的土壤为实验材料,在Cr胁迫前(CK)及胁迫后6 h和6 d (Cr_6h、Cr_6d)的时间序列上分别进行样本采集,同时测量幼苗生理性状指标及土壤理化指标。通过转录组分析,研究Cr胁迫时间序列上谷子幼苗基因表达及所富集的功能途径的变化趋势;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研究Cr胁迫时间序列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群落功能的动态变化过程及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结果发现:1)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Cr胁迫诱导基因表达上调(上调DEGs 54%); Gene Ontology (GO)富集分析表明DEGs在CK和Cr_6h、Cr_6h和Cr_6d样本对中与光合作...  相似文献   
125.
为探究新疆野杏(Prunusarmeniaca)种群天然更新幼株个体的生长现状与空间分布格局,该研究选择野杏集中分布的霍城县大西沟、新源县杏花沟和巩留县小莫乎儿沟为研究地,分别在3处研究地设置林下、林窗以及空地样地,观测幼株的分布密度、基径、高度以及冠幅,并采用5 m×5 m相邻格子样方法(7个聚集度指数)判定分布类型,点分布格局法计算聚集强度。新疆野杏天然更新幼株特征如下:(1)分布密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杏花沟、大西沟、小莫乎儿沟,林窗显著大于空地和林下,种群天然更新强度为325株·hm–2。(2)基径为小莫乎儿沟、大西沟显著大于杏花沟,空地显著大于林下和林窗,种群天然更新基径约1.7 cm。(3)高度为大西沟、小莫乎儿沟显著高于杏花沟,空地显著高于林下和林窗,种群自然更新高度为77.0 cm。(4)冠幅为大西沟显著大于小莫乎儿沟和杏花沟,空地显著大于林窗和林下,种群天然更新冠幅为38.7cm。(5)有幼株的样地共22块,在5 m×5 m样方中,呈聚集、均匀与随机分布样地的比例分别为63.6%、27.3%和9.1%。(6)点分布格局中更新幼株在林下、空地多呈聚集分布,尺度为5–8m时聚集...  相似文献   
126.
山西蕨类植物区系及分布特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对山西省蕨类植物区系成分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总结了其区系特征,同时对其生态分布特点也进行了归纳,而且还对蕨类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7.
柞树体内营养元素的垂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福臣 《植物研究》1993,13(3):306-311
本文对柞树的皮、干、根及树冠各层的营养元素,按照不同的高度和层次进行了分析,阐明了这些营养元素在柞树各器官中的垂直分布规律,同时提出了有些营养元素在树皮、树干中的分布存在一个“过渡区”,为进一步研究柞树林的养分动态机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8.
129.
摘要 目的:探讨快速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估(qSOFA)评分、血乳酸(Lac)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AUGIB)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其预测患者预后的效能。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230例AUGIB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低危组44例、中危组140例、高危组36例、极高危组10例,且根据其入院28 d内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n=31)和存活组(n=199)。收集AUGIB患者临床资料,检测血Lac、RDW水平并计算qSOFA评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UGIB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qSOFA评分和血Lac、RDW对AUGIB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极高危组qSOFA评分和血Lac、RDW水平依次升高(P<0.05)。230例AUGIB患者入院28 d内死亡率为13.48%(31/23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GBS评分≥6分及休克指数、qSOFA评分、血尿素氮、血Lac、RDW水平升高为AUGIB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qSOFA评分、血Lac及RDW联合预测AUGIB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大于qSOFA评分、血Lac及RDW单独预测。结论:AUGIB患者qSOFA评分、血Lac及RDW水平升高与病情加重和预后不良密切相关,qSOFA评分、血Lac及RDW联合预测AUGIB患者预后不良的效能较高。  相似文献   
130.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国际妇产科学联合会(FIGO)分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清对氧磷酶-1(PON-1)表达水平差异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到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FIGO分期对所有患者进行分组,分为Ⅰ期组23例,Ⅱ期组22例,Ⅲ期组18例,Ⅳ期组17例。另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所有受检者RDW、PON-1表达水平,并应用ROC曲线分析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血清对氧磷酶-1表达水平对不同FIGO分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对8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2年随访,将2年内死亡的25例患者分为死亡组,将其余55例患者分为存活组,对比死亡组与存活组临床一般情况与RDW、PON-1表达水平,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RDW、PON-1对子宫内膜癌的预后预测价值。结果:五组受检者RDW、PON-1水平对比差异显著,Ⅳ期组RDW水平高于Ⅲ期组、Ⅱ期组、Ⅰ期组和对照组,Ⅳ期组PON-1水平低于Ⅲ期组、Ⅱ期组、Ⅰ期组和对照组(P<0.05);RDW结合PON-1联合诊断的准确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高于RDW单一诊断和PON-1单一诊断(P<0.05)。RDW诊断子宫内膜癌不同分期价值曲线下面积为89.63,最佳诊断着色界限值为75.73 %,PON-1的曲线下面积为78.89,最佳诊断着色界限值为82.53 %,两者联合的曲线下面积为84.26,最佳诊断着色界限值为87.57 %;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FIGO分期、基层浸润、组织分化程度、血清RDW与PON-1表达水平对比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基层浸润、RDW与PON-1为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RDW、PON-1联合对子宫内膜癌FIGO分期的诊断价值较高,且基层浸润、RDW与PON-1为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上需针对基层浸润、RDW升高与PON-1水平降低的患者采取相关措施,改善治疗方案,降低患者死亡率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