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5篇
  免费   525篇
  国内免费   2666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89篇
  2022年   248篇
  2021年   249篇
  2020年   211篇
  2019年   225篇
  2018年   186篇
  2017年   207篇
  2016年   264篇
  2015年   241篇
  2014年   337篇
  2013年   282篇
  2012年   327篇
  2011年   333篇
  2010年   279篇
  2009年   300篇
  2008年   635篇
  2007年   323篇
  2006年   287篇
  2005年   322篇
  2004年   230篇
  2003年   297篇
  2002年   262篇
  2001年   206篇
  2000年   201篇
  1999年   202篇
  1998年   152篇
  1997年   121篇
  1996年   115篇
  1995年   103篇
  1994年   121篇
  1993年   89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91篇
  1990年   77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2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01.
温度对草地螟成虫产卵和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罗礼智  李光博 《昆虫学报》1993,36(4):459-464
在16℃、19℃、22℃、25℃.28℃,31℃和34℃的范围内, 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成虫的产卵前期与温度的关系呈逻辑靳谛曲线,产卵雌蛾数、产卵历期和产卵量均以22℃为最高。初步确定19-25℃为草地螟蛾产卵的适温范围,22℃为最适产卵温度,16℃和34℃分别为产卵温度的下限和上限。成虫寿命与温度的关系为负相关(r=-0.91,P<0.01)。表明在试验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成虫寿命越短。但温度对雌雄成虫寿命的影响不一致,在28℃以下的温度内,雄蛾寿命比雌蛾长;在31-34℃的范围内,雄蛾寿命比雌蛾短。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对我国草地螟发生为害区的种群动态规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2.
棉铃虫在麦田在空间分布与为害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丁岩钦  张占川 《昆虫知识》1993,30(4):209-211
  相似文献   
103.
中国毛茛科植物小志(十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本文中澄清了一些错误鉴定;一些学名证实不能成立,成为异名;对偏翅唐松草的种下分类 群做出修订,并给出新的区别特征;做出锐棱铁线莲系的分种检索表;对渐尖铁线莲群各种的亲缘关 系进行了初步讨论;描述了1新系,3新种,3新变种,2新变型;做出1新组合,4新等级,并拟出1新名;报道了拳距瓜叶乌头、星果草和直梗高山唐松草的国外分布。  相似文献   
104.
西伯利亚红松(Pinus sibirica Du Tour)在大兴安岭的存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1年以来赵光仪等以营养器官形态解剖特征,结合生态地理分析,连续报道了西伯利亚红松 Pinus sibirica在大兴安岭的存在,引起争议。1989年秋,我们于大兴安岭满归林业局采到了争议松树的球果,经同主产区的西伯利亚红松及红松P.koraiensis标本对照研究,再次认定大兴安岭争议松树确属西伯利亚红松。从而最终证实了吴中伦先生25年前关于西伯利亚红松存在于大兴安岭的预见,纠正了所谓“漠河红松”30余年的误称。根据10年来调查研究结果绘出了大兴安岭及其毗邻地区红松、西伯利亚红松分布略图,显示了两种松树生态地理学特征的深刻差异。  相似文献   
105.
唐杨欣  皮杰  刘新华  向建国  曾聪  李德亮 《生态学报》2023,43(10):4250-4259
河蚬是一类在我国广泛分布的底栖贝类,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及生态价值。近年来,河蚬野生资源量锐减,了解河蚬在国内的潜在分布能为河蚬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重要参考。基于河蚬在中国的136个分布点和8个环境因子,采用ENMeval包和biasfile优化后的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分别河蚬现代和未来(2041—2060年和2081—2100年) 6个气候情景下的潜在分布。综合Jackknife检验、置换重要值和环境因子贡献率评估影响现代河蚬潜在分布的主要因子,比较未来气候情景下潜在适生区差异从而分析预测河蚬适宜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1)优化后的MaxEnt模型预测准确度极高,平均AUC值为0.900±0.037,平均AUCDIFF值为0.019,现代河蚬潜在分布区域总面积为188.33×104 km2,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海河流域、淮河流域、珠江流域、东南沿海区域以及黄河流域下游和渤海湾沿岸区域。(2)影响河蚬潜在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海拔、温度(年均温和温度年较差)和降水(年降水量)。(3)在未来6种气候情景下,河蚬主要潜...  相似文献   
106.
王志韬  任珩  辛存林 《生态学报》2023,43(10):4121-4129
植物空间分布格局是物种自身生物学特性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非生殖株丛空间分布格局能够揭示物种无性繁殖与种群扩张过程对异质生境的生态学适应机制。利用基于完全随机、泊松聚块和嵌套双聚块模型的点格局方法和群落学调查,分析了沙鞭(Psammochloa villosa)种群非生殖株丛空间分布格局,探讨了空间格局对降水梯度的响应和适应过程。结果表明:(1)聚集分布是沙鞭种群非生殖株丛的主要类型。在89 mm/a、107.8 mm/a、117.4 mm/a、186 mm/a、191.1 mm/a、363 mm/a降水梯度上聚集尺度分别为3—126 cm、9—200 cm、9—129 cm、6—77 cm、2—95 cm、2—96 cm;(2)基于完全随机模型的空间分布格局对降水的响应规律显著,整体表现为随干旱程度加剧,沙鞭种群非生殖株丛聚集尺度从2—96 cm下降至6—77 cm;(3)在107.8 mm/a、117.4 mm/a、191.1 mm/a、363 mm/a降水梯度上,基于泊松聚块模型的空间分布格局分别在15—19 cm、2—6 cm、2—4 cm、9—25 cm尺度正向偏离泊松聚...  相似文献   
107.
在黄河中游郑州荥阳段,选择了5种河滨湿地植物群落进行根系和土壤性状特征研究,以期阐明不同植物群落的根系分布规律与土壤性状的关系,为河滨湿地植物群落组成以及土壤质量恢复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1)在0—40 cm土层,根生物量密度与根长密度的平均值均表现为:芦苇群落(Phragmites australis)和芦苇-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群落均大于芦苇-拂子茅(Calamagrostis epigeios)-狗牙根群落、拂子茅-狗牙根群落、拂子茅-狗牙根-水莎草(Juncellus serotinus)群落。拂子茅-狗牙根、芦苇-拂子茅-狗牙根、拂子茅-水莎草-狗牙根三种植物群落类型下根生物量密度、根长密度在0—20 cm表层土壤较大,芦苇群落和芦苇-狗牙根群落的根生物量密度、根长密度在10—40 cm的土层较大。(2)黄河河滨湿地芦苇群落、芦苇-狗牙根群落的土壤以粉粒为主,拂子茅-狗牙根群落、芦苇-拂子茅-狗牙根群落、拂子茅-狗牙根-水莎草群落的土壤主要以砂粒为主。在0—40 cm土层,芦苇群落、芦苇-狗牙根群落的土壤含水率、土壤有机质、有效氮和有效磷含量均显著高于...  相似文献   
108.
近50年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速率是全球平均值的2倍,对高原有蹄类的种群分布和多样性维持带来严重影响。本研究以西藏类乌齐马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马鹿种群为例,通过2013年和2021年对马鹿和牦牛种群数量、分布的调查,并整合了物种分布模型和种群动态模型,评估了当前和未来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放牧、道路、居民点等)对马鹿种群适应性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马鹿种群在2013—2021年由890头增加到1 400头,根据种群增长模型预计在2050年马鹿种群数量将达到1 735头,但其适宜栖息地在2050年代下降43.4%,2070年代下降5.1%,表明马鹿种群增长与适宜栖息地缩小之间的冲突将不利于马鹿种群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当前马鹿与牦牛栖息地重合率为19%,2050年代为60%,2070年代为37%,且牦牛与马鹿存在食物竞争,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马鹿原有的适宜栖息地。为保护马鹿,建议减少牦牛的饲养量1 000~1 500头。本研究将种群增长模型、种间竞争关系与物种分布模型整合,把气候变化对物种的影响延伸到种群层面,对其他物种的保护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9.
高海拔栖息地中灵长类动物的行为适应一直以来都是灵长类研究中的重点内容,同物种在不同栖息地的行为差异也成为近年的热点问题。西黑冠长臂猿(Nomascus concolor)是我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我国长臂猿科动物中种群数量最大的物种,滇中哀牢山、无量山是该物种的集中分布区。哀牢山和无量山的西黑冠长臂猿栖息地存在显著差异,且其社会组织不同。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在哀牢山高海拔栖息地中一个一夫一妻长臂猿群体的活动时间分配和食性季节性变化。2014—2015年,采用3 min间隔瞬时扫描法记录了长臂猿的行为和食性,468 h的行为数据结果表明,移动行为比例最高38.1%,其次是休息行为36.4%,取食行为23.3%,最少为鸣叫行为1.9%和其他行为1.3%。3 784次取食行为可辨识食物类型,总体上叶类食物占41.1%,其次是果实类食物33.3%,花类食物21.0%,附生植物3.9%,其他食物0.6%。长臂猿的时间分配和食性在雨季和旱季均具有显著差异,在低温旱季,长臂猿增加休息时间,减少移动时间,提高叶类和花类食物的取食比例;在高温雨季,长臂猿增加移动时间,减少休息时间和取食时间,取食更...  相似文献   
110.
2021年8月,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牛王寨采集到东亚腹链蛇属(Hebius)蛇类标本1号。经形态比较发现,该蛇明显不同于大别山地区已有的东亚腹链蛇属物种——棕黑腹链蛇(H. sauteri)和绣链腹链蛇(H. craspedogaster)。分子系统学分析显示,该标本与东亚腹链蛇(H. vibakari)遗传关系最近,且形态上符合东亚腹链蛇特征,提示该标本应为东亚腹链蛇。东亚腹链蛇是安徽省和大别山地区爬行动物分布新记录种,这也是该物种在中国东北地区之外首次被报道。该分布新记录扩大了对东亚腹链蛇的分布范围的认知,对东亚腹链蛇的种群分化和生物地理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