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云南省两栖动物地理分布格局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邝粉良  刘宁  冯子山 《四川动物》2007,26(2):445-447
为了量化云南省两栖动物地理分布格局及其相似性,对云南省102种两栖动物在地理小区的分布格局尺度上进行了聚类分析。建立物种有无分布的二元数据列联表,利用联合系数表示每两个地理小区内两栖动物的相似程度,以类平均法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云南两栖动物可以归类为两大类群,相邻动物地理小区相似程度较高,南北差异显著。云南两栖动物地理分布格局与地势的阶梯变化基本一致。受地形、河流和气候的影响,分布格局的纬度变化规律不明显。在此基础上对结果与地理区划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32.
首次报道了云南省被子植物的8个省级分布新记录种,分别为三白草科的白苞裸蒴(Gymnotheca involucrata C.Pei)、金虎尾科的花江盾翅藤(Aspidopterys esquirolii H.Lév.)、豆科的柱序杭子梢(Campylotropis teretiracemosa P.C.Li&C.J.Chen)、石竹科的四川卷耳(Cerastium szechuense F.N.Williams)、报春花科的齿萼报春[Primula odontocalyx(Franch.)Pax],苦苣苔科的白花大苞苣苔[Anna ophiorrhizoides(Hemsl.)B.L.Burtt&R.A.Davidson]、唇形科的石荠苎[Mosla scabra(Thunb.)C.Y.Wu&H.W.Li]和菊科的华漏芦[Rhaponticum chinense(S.Moore)L.Martins&Hidalgo];凭证标本保存于云南大学植物标本馆(YUKU)。  相似文献   
133.
<正>猞猁(Lynx lynx Linnaeus, 1758)为食肉目(CARNIVORA)猫科(Felidae)猞猁属(Lynx)的中等体型哺乳动物,主要分布于欧洲、北亚、西亚及中亚地区(蒋志刚等,2015)。猞猁分布较广,数量多,为IUCN红色名录的无危物种(Least Concern, LC)(Breitenmoser et al., 2015)。亚洲地区的猞猁主要栖息在山地森林、无林裸岩地带、密集灌木丛和草原,分布海拔可达4 500 m (汪松,1998)。在中国,猞猁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高耀亭等,1987;王应祥,2003),野外种群数量较少,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134.
杨飞龙  李旭东  闫振天  付文博  陈斌 《生态学报》2015,35(16):5449-5457
为了掌握云南省各地中华按蚊种群间的遗传变异和种群结构特征,测序并分析了采自云南9个样本点5个种群组的89头中华按蚊的线粒体COII基因。结果表明这些中华按蚊种群的COII基因序列平均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别为h=0.933,π=0.00406,共有51个变异位点,占分析的739个碱基总数的6.9%;定义了39个单倍型,有2个频率最高的单倍型H1和H9,分别占个体序列数的20.2%和12.4%;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单倍型与地理位置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单倍型网络图显示大部分单倍型分布没有明显的亲缘地理格局,主要以单倍型H1、H9、H4、H33和H2为中心呈星状分布,但元江和元阳构成的种群组(YU)单倍型存在明显地域分布特征;AMOVA结果表明种群组间遗传变异为12.58%,达到显著水平(P=0.04888),地理种群组间具有明显种群遗传结构。不同地区两两种群组间的Fst值和Nm值显示大部分种群组间存在基因交流,没有形成明显的遗传分化,但YU种群组和其他种群组间缺乏明显的基因交流,这主要是因为哀牢山的阻隔,使云南东西部形成两种不同的气候,产生了明显的遗传分化;歧点分布图显示为明显单峰分布,中性检测结果均为显著负值,说明云南省的中华按蚊种群在近期经历过复杂的种群扩张事件。掌握中华按蚊遗传多样性及分化特征,对中华按蚊及疟疾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5.
贡山县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理位置东经98°04′—98°54′、北纬27°31′—28°24′之间。保护区东面与贡山县的茨开、捧打、丙中洛乡相连,西至独龙江与缅甸接壤,北与西藏接壤,南与福贡县毗邻。东西宽44km,南北长约96km2。保护区面积24·3万hm2,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55·6%,是整个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的2/3,为目前云南省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之一。贡山县自然保护区地域辽阔,自然地理位置特殊,分布着各种珍稀动植物和特有的原始森林植被类型,植物区系成分的过渡性、垂直带性甚为明显,生态系统独特,具有很高的自然保护和科学研…  相似文献   
136.
137.
陪丽蝇属Bellardia属于双翅目Diptera丽蝇科Calliphoridae,自从Schumann(1974)作过整理后,遂使之与Melinda,Onesia,Polleniopsis等近缘属易于区分开来。我国的陪丽蝇据薛万琦(1979)、陈之梓(1979,1982)、钱金泉等(1981)报道有14种;我国在云南发现有5种,除新月陪丽蝇Bellardia menechma和拟新月陪丽蝇B.menechmoides外,南新月陪丽蝇B.notomenechma、小新月陪丽蝇B.micromenechma和弯叶陪丽蝇B.curviloba是新种,现描述如下。模式标本存中国科学院昆明动  相似文献   
138.
小蜜蜂属Micrapis Ashmead隶属于蜜蜂族Apini本届包括两种,即Micrapis florea(Fabr.),Micrapis andreniformis(Sm.)过去仅有工蜂形态的记述,缺少雌、雄性标本及对比资料。现根据中国科学院动物所标本及云南蜜蜂所采自云南各地此两种小蜜蜂雌、雄性标本形态作一比较,以利鉴别。此外,本文尚将生物学习性及分布加以整理,以便利用。 一、主要鉴别特征 雌性:腹部第1—2节背板、第3节背板基半部及第3—5节背板端缘均红褐色,余黑色;颚眼距长宽相等;POL:OOL=9:5;触角第3节稍长于第4节;各跗节褐色;体长13—15毫米…………小蜜蜂Micrapis florea(Fabr.)  相似文献   
139.
云南蝗虫一新属(直翅目:蝗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举鹏 《动物学研究》1985,6(3):239-241
在中苏考察队1956年所采的云南蝗虫标本中,发现一新属,现记述如下。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40.
罗科  杨集昆 《动物学研究》1988,9(4):409-418
本文记述了采自云南的毛蚊10新种,所有模式标本都保存在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