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22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冷杉属是松科中的第二大属,全世界约有50种,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的高海拔或高纬度地区。在我国西南和东北,冷杉植物常与云杉伴生,是组成寒温性暗针叶林和亚高山暗针叶林的建群树种。尤其是在我国的西南高山地区(海拔3000米以上),云、冷杉林是长江上游主要的水土保护林。但在我国的东南部却很难见到云、冷杉的踪迹。以往,人们只知道在我国台湾岛的高海拔山地有冷杉属树种———台湾冷杉分布。但自从1976年吴鸣翔先生依据他在浙江庆元百山祖海拔约1700米处采到的植物标本,发表冷杉属新种百山祖冷杉(Abiesbesha…  相似文献   
62.

于倩    谢宗强    熊高明  陈志刚  杨敬元

《生态学报》2008,28(5):1931-1931~1941
采用样方法对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巴山冷杉林的群落组成、优势种群结构与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群落具有明显的温带常绿针叶林特征,以中小型革质、单叶的常绿高位芽植物为主.群落成层现象明显,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林下苔藓层发达.植物的科属组成较为分散,乔木层主要优势科有松科(Pinaceae)、桦木科(Betulaceae)、杜鹃花科(Ericaceae)、槭树科(Aceraceae)等.区系成分复杂分散,与温带植物区系关系密切.巴山冷杉是该群落的建群种,重要值达54.30%,幼苗储备丰富,占更新层的90.4%,但幼树缺失.巴山冷杉中小径级个体占多数(78.8%),为进展型种群.高度结构基本呈倒金字塔形,集中分布于8~10级3个高度级上(62.2%),10级个体最多,占29.3%.植株个体数随冠幅级的递增呈倒"J"形分布,冠幅小于20m2的植株占87.4%,其中5m2以下最多(30.8%).冠幅与胸径呈指数相关,回归方程为y=2.7118e0.0308x,R2=0.520,冠幅与胸径的关系比与树高更密切.  相似文献   
63.
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天然林分级木转换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调查样地,作树干解析,分析了不同结构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分级木(优势木、平均木和被压木)转换特征。研究表明:(1)不同结构的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分级木转换年龄、方向和转换率均不同。兴安落叶松分级木转换率29.4%。分级木中,优势木、平均木和被压木转换率分别35.3%、41.2%、11.8%。分级木转换中,优势木与平均木相互转换比例较高,优势木转平均木占83.3%,平均木转优势木占85.7%;优势木向被压木转换比例仅为16.7%;被压木不能转换成优势木,只能转换成平均木,被压木中无转换占88.2%,在森林经营和抚育采伐中应考虑伐除这些被压木。(2)在林分年龄36~65a范围内,随着林分年龄增大,其转换率呈增加趋势。林分年龄30~39a、50~59a和60~69a时,其转换率分别0、33.3%和46.7%。(3)随着林分密度增加,分级木转换率呈增高趋势。当林分密度小于2500株.hm^-2时,主要于优势木与平均木间转换。当林分密度大于2500株.hm^-2时,才出现其它分级木与被压木相互转换现象。(4)不同林型分级木转换率和转换方向不同。草类-落叶松和杜香-落叶松林分级木转换率分别50%和9.5%。(5)不同水平格局林分分级木转换率不同。聚集分布和随机分布时,其转换率分别61.1%和13.3%。  相似文献   
64.
在亚高山岷江冷杉林中选取面积≤50m2,50~150m2,>150m2的林窗,每种类型内均包含3种小径竹盖度(≤20%、20%~50%、>50%),共调查林窗9个,并调查包含这3种小径竹盖度的三块林下对照样地,研究了该类森林林窗更新与小径竹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1)无论林窗大小,林窗内的更新幼苗数量都比林下的多,林窗更新是岷江冷杉群落更新的主要途径;(2)所选林窗均为发育早期,林窗对更新树种的种类组成和数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幼苗上。糙皮桦幼树及幼苗数量随林窗面积的增加而急速增加,它的更新更需要较大的林窗;(3)不同小径竹盖度下幼苗的密度呈现显著性变化,小径竹的生长明显抑制了森林幼苗的更新及填充的进程;(4)华西箭竹的分散程度随林窗面积的增大而降低,而平均高度和基径则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65.
从云南美登木叶中分离筛选到具抗菌活性的内生真菌Chaetomium globosum Ly50′菌株,利用活性追踪法在其发酵产物中分离到抗橙色青霉和抗结核分枝杆菌的化合物,经ESI-MS、NMR等波谱数据确认该活性成分为球毛壳甲素,chaetoglobosin A和球毛壳乙素chaetoglobosin B.首次发现chaetoglobosin B具有抗结核分支杆菌活性.  相似文献   
66.
粤北天然林优势种群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71,自引:7,他引:64  
基于粤北始兴县罗坝保护区内2个2500m^2样地的群落分层频度调查数据,以不同林层作为一维资源位状态,以个体多度为生态位计测的资源状态指标,对天然常绿林群落中的12个优势树种(栲树、马尾松、茶木、枫香、罗浮柿、杨梅、鹿角栲、黄瑞木、甜锥、山杜英、牛耳枫及鸭公树)进行了生态位的计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的耐荫树种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值;而阳性树种(如马尾松等)同表现为较小的生态位宽度值。其中马尾松和枫香的生态位宽度值为0,与这两个种在群落演替中的衰退地位相一致,各优势树种,无论是耐荫种类抑或是阳性种类,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对现有环境适应的相似性。群落1中相似性比例在0.5以上的占54.5%;也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生态位重叠,群落1中重叠值大于0.2的占51.5%。结合经典的森林群落分层频度分析,则可以更准确地判定种群在群落中的地位和更新发展潜力;另一方面,把群落分层作为资源位,考虑不同的个体多度的分层中的分布情况,这些分析结果也从一个侧面反映树种对生境的要求情况,不同的群落由于其中树种组成结构不同,使树种生态位宽度值产生变化,从而影响树种之间的生态位相似比例和生态位重叠值。  相似文献   
67.
格氏栲天然林与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季节动态及净生产力   总被引:73,自引:14,他引:59  
通过对福建三明格氏栲天然林及在其采伐迹地上营造的33年生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细根分布、季节动态与净生产力进行的为期3a(1999~2001)的研究,结果表明,格氏栲天然林、格氏栲和杉木人工林活细根生物量分别为4.944t/hm2、3.198t/hm2和1.485t/hm2,死细根生物量分别为3.563t/hm2、2.749t/hm2和1.287t/hm2;死细根生物量占总细根生物量的比例分别为41.9%、46.2%和46.4%;<0.5mm细根生物量占总细根生物量的比例分别为31.2%、29.4%和69.9%。3种林分活细根生物量和死细根生物量季节间差异显著(P<0.05),但年份间差异则不显著(P>0.05);活细根生物量最大值均出现在3月份,最小值一般出现在5~7月份或11~翌年1月份间。0~10cm表土层格氏栲天然林活细根生物量高达295.65g/m2,分别是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的2.4倍和8.1倍;该层格氏栲天然林活细根生物量占全部活细根生物量的59.8%,均高于格氏栲人工林(39.07%)和杉木人工林(24.51%)。格氏栲天然林、格氏栲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细根分解1a后的干重损失率分别为68.34%~80.13%、63.51%~77.95%和47.69%~60.78%;年均分解量分别为8.747、5.143和2.503t/hm2;死亡量分别为8.632、5.148和2.492t/hm2;年均净生产量分别为8.797、5.425和2.513t/hm2,年周转速率分别为1.78、1  相似文献   
68.
两种多糖对日本沼虾酚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在饲料中分别添加 1‰的云芝多糖和虫草多糖 ,对日本沼虾进行投喂 ,通过连续测定日本沼虾血清中的酚氧化酶活力 ,研究两种多糖对日本沼虾免疫机能的作用。结果表明 ,在平均水温为 2 3 8℃± 3 8℃时 ,云芝组、虫草组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 34 52 %、84 62 % ;在平均水温为 1 0 8± 2 4℃时 ,云芝组和虫草组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30 0 2 %、5 1 2 % ,因而云芝多糖和虫草多糖能明显地增强日本沼虾血清的酚氧化酶活力。另经实验表明 ,在王雷所确立的酚氧化酶活力的检测条件下 ,其PO活力为 8 3units/mL ,而在Horowitz所确立的检测条件下 ,其PO活力为2 90units/mL ,并且后者检测方法重复性好 ,能较好地反映日本沼虾的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69.
影响天然林下层植物物种多样性的林分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以我国东北过伐林区3种典型森林类型为对象,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来研究影响天然林下层植物多样性的林分因子,尤其是与森林经营有关的林分因子,从而通过经营来维持和增加物种多样性。研究表明,与经营有关的因子中对下层植物多样性有显著影响的有林分郁闭度、公顷株数和树种多样性。因此,在林分发展的一定阶段,应采取合理经营措施如采伐来控制林分密度,保持多树种的混交,来维持和增加树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70.
百草枯对木质素降解菌产酶及其生物化学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外源活性氧对木质素降解菌的影响,本实验对外源百草枯诱导下的杂色云芝(Coriolus versicolor)产酶及其生物化学过程进行了研究。将一定浓度的百草枯加入培养7 d的杂色云芝菌培养液中,连续培养148 h,测定其胞外木质素降解酶、胞内抗氧化酶的活性及生物化学参数的变化。与对照相比,30μmol/L的百草枯能够显著促进杂色云芝锰依赖过氧化物酶(MnP)、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和漆酶(Lac)的活性,3种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3、7和2.5倍;在连续培养的前48 h,30μmol/L的百草枯促进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百草枯对于胞外木质素降解酶活性的促进作用比对胞内抗氧化酶活性的促进作用明显。百草枯的加入促进了胞外酚类化合物与甲醛的浓度的增加,而丙二醛的浓度在培养的前24 h内增加,随后下降。结果表明,百草枯的加入对白腐菌产生了氧化胁迫,但菌株的抗氧化系统能够有效地进行氧化剂的清除,从而阻止氧化剂对机体的氧化伤害。百草枯作为外源氧化胁迫剂,可以增加木质素降解酶活性,有利于木质素的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