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6篇
  免费   306篇
  国内免费   118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1.
摘要 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联合盐酸罗哌卡因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免疫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期间于我院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400例,根据信封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罗哌卡因TPVB,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盐酸右美托咪定,对比两组疼痛、炎性因子、免疫学指标、血流动力学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术后6 h(T5)~术后48h(T8)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插管后5 min(T1)~术毕(T3)时间点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较麻醉诱导前(T0)时间点升高(P<0.013),观察组T1~T3时间点HR、MAP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8时间点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较T0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8时间点CD4+、CD4+/CD8+均较T0时间点下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CD8+均较T0时间点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联合盐酸罗哌卡因TPVB用于肺癌根治术患者,可稳定血流动力学,且可获得较好的镇痛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轻术后炎性损伤及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32.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影响因素及其对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6月~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390例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分析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影响因素及术后切口感染对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结果:390例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8例,术后切口感染率为7.18%(28/390),将未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患者纳为未感染组(n=362),发生的纳为感染组(n=28)。28例发生感染的患者共分离培养病原菌3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4株,占比38.89%(14/3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21株,占比58.33%(21/36),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改良根治术后乳腺癌患者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包括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合并基础疾病、引流时间、年龄、白蛋白(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合并基础疾病、年龄≥60岁、白蛋白<35 g/L、手术时间≥120 min均是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两组术后30 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升高,且未感染组高于感染组(P<0.05),纤维蛋白原(FIB)降低,且未感染组低于感染组(P<0.05)。结论: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后切口感染较为常见,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年龄、合并基础疾病、白蛋白、手术时间均是其影响因素,同时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可影响凝血纤溶功能的恢复,临床医生应积极采取措施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从而保证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3.
摘要 目的:探讨肺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生活质量的变化。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9月~2020年7月收治的行肺癌根治术患者104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术后3个月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成并发症组(n=32)和非并发症组(n=72),分析肺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利用癌症病人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肺癌根治术后32例出现并发症,其中切口感染6例,肺炎7例,肺不张9例,心律失常6例,脓胸4例。并发症组年龄≥60岁、烟龄≥10年、传统开胸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人数占比高于非并发症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2.978,95%CI:1.415-6.267)、烟龄≥10年(OR=3.847,95%CI:1.869-7.918)、传统开胸术(OR=3.065,95%CI:1.544-6.08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OR=2.848,95%CI:1.481-5.477)是肺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非并发症组术后3个月的总体生活质量量表、角色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评分高于术前与并发症组,且恶心呕吐、疲乏、疼痛、便秘、呼吸困难、食欲下降、睡眠障碍、腹泻评分较术前与并发症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肺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主要与患者年龄、烟龄、手术方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有关,且并发症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4.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中十二指肠优先离断对胃癌患者应激反应、炎性因子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3月~2020年12月期间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93例,根据患者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研究组48例,对照组给予左侧后入路的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研究组给予十二指肠优先离断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应激反应、炎性因子、生活质量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清除淋巴结数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3 d、术后5 d血糖、皮质醇、肾上腺素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3 d、术后5 d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琢(TNF-?琢)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个月主观症状、生理功能状态、社会活动功能、心理情绪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与左侧后入路的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相比,十二指肠优先离断可简化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的手术步骤,减少胃癌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和炎性反应,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35.
摘要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NAC)后达到腋窝淋巴结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 of axillary,apCR)的远期生存以及影响远期生存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624例乳腺癌患者的住院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以及COX回归分析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分析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腋窝状态与无病生存(DFS)和总生存(OS)的关系及影响apCR预后的因素。结果:apCR与非apCR患者比较DFS(P=0.013)和OS(P=0.0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pCR患者的预后与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受体状态、HER-2、ki67状态、分子分型等因素无相关性。结论:与非apCR患者相比,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apCR患者预后更好,但apCR患者预后良好的因素仍需进一步临床试验分析。  相似文献   
36.
摘要 目的:分析腔镜下腺体切除术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TNF-α、IL-10水平的影响,从而对其优势评估。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20年2月于本院实施乳腺癌手术患者100例,根据其选择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A组(腔镜下腺体切除术,59例)和B组(开放乳房皮下腺体切除术,41例),分别统计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取患者外周血,离心取血清,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清免疫功能相关指标IgM和IgG含量、采用人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试剂盒检测患者血清中炎症反应指标TNF-α和IL-10含量、统计术后两组患者出现术野皮下出血、皮下积液、乳头乳晕坏死等并发症的例数;术后一年,统计两组患者出现复发和淋巴结转移等现象的例数。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长于B组,而其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B组(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5.00 %)显著高于B组(25.71%)(P<0.05)。术前1 d,两组患者血清免疫指标IgM和IgG水平和炎症反应指标TNF-α和IL-10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 d~术后1 m,A组患者血清免疫指标IgM和IgG水平以及抗炎因子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促炎因子TNF-α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患者术后1年内乳腺癌复发率(3.3%)与B组(10.0%)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镜下腺体切除术治疗早期乳腺癌具有拔管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其原因可能与该手术对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M和IgG及炎症因子TNF-α、IL-10水平影响程度较小、术后恢复较快有关。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Ivor Lewis食管癌根治术对食管癌患者红细胞免疫、肺功能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1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n=75)和B组(n=75),A组予以开胸Ivor Lewis食管癌根治术,B组予以胸腹腔镜联合Ivor Lewis食管癌根治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肺功能、红细胞免疫、应激反应及并发症。结果:B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P<0.05);两组清扫淋巴结数目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1个月第1秒末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呼吸肺活量(FVC)、FEV1/FVC均降低,但B组高于A组(P<0.05)。两组术后3d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均升高,但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3d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升高,但B组低于A组(P<0.05);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肿瘤红细胞花环率(TRR)降低,但B组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腹腔镜联合Ivor Lewis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癌患者,可有效改善围术期各项指标,减轻对机体肺功能、红细胞免疫及应激反应的影响,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8.
本研究是利用公共基因芯片数据库筛选乳腺癌的预后基因,预测和探索这些基因在乳腺癌进展中的可能机制和临床价值.首先,我们筛选了公共基因芯片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GSE22820和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乳腺癌数据库的重叠差异表达基因,联合R语言分析乳腺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表达的基因;其次,基于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分析并识别了中枢基因和前3个模块;之后进行了更多的功能分析,包括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以及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以研究这些基因的作用以及潜在的潜在机制;最后进行了Kaplan-Meier分析和Cox比例风险分析,以阐明这些基因的诊断和预后效果.相关数据分析表明15个基因的表达水平与生存预后相关,高表达基因患者的总生存时间短于低表达患者(P<0.05);Cox比例风险分析表明UBE2T、ER-CC6L和RAD51这3个基因是预后生存的独立因素(P<0.05);GSEA分析表明在UBE2T、ERCC6L和RAD51基因中细胞周期、基础转录因子和卵母细胞减数分裂明显富集.最终,我们得出结论,这3种基因标志物的高表达是乳腺癌预后不良因素,可作为预测乳腺癌患者转移和预后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EZH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的方法研究105例乳腺癌中EZH2蛋白表达情况,并进一步探讨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及其预后的关系.结果 EZH2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疾病,其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PR和c-erbB-2表达无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病理组织学分级、ER表达及乳腺癌预后相关(P<0.05).EZH2蛋白表达在三阴性乳腺癌中表达明显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P<0.05).结论 EZH2在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侵袭中扮演一定的角色,其与乳腺癌预后相关,与ER阴性的乳腺癌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地区血清钙、维生素D水平与乳腺癌及相关临床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2007年12月至2012年7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794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及976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并以128例健康妇女为对照,取空腹血清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三组血清钙含量,采用放免法检测三组中162例血清25(OH)D含量,结合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乳腺癌组血清钙含量为2.26± 0.12 mmol/L,乳腺良性肿瘤组血清钙含量为2.26±0.09 mmol/L,正常对照组血清钙含量为2.25±0.24 mmol/L,经方差分析,三组总体均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患者的血清钙水平与年龄、TNM分期、BMI、绝经情况、乳腺癌家族遗传史无关(P>0.05).乳腺癌组血清25(OH)D含量为41.91±7.55 ng/mL,乳腺良性肿瘤血清25(OH)D含量为54.62±7.48 ng/mL,正常对照组血清25(OH)D含量为56.15±8.87 ng/mL,经方差分析,乳腺癌患者血清25(OH)D含量低于乳腺良性肿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良性肿瘤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与年龄、TNM分期、BMI、绝经情况有关(P<0.05),而与乳腺癌家族遗传史无关(P>0.05).结论:中国北方地区的乳腺癌患者血清钙水平与乳腺良性肿瘤患者无明显差异.乳腺癌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低于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并且与年龄、TNM分期、BMI、绝经情况有关.维生素D水平降低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有关,高水平的维生素D可能会降低女性患乳癌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