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9篇
  免费   251篇
  国内免费   20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该研究旨在探讨Hedgehog-Gli1(HH)信号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和胶原累积中的作用及与TGF-β1信号的对话机制。该实验通过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以溶剂作为对照组,以1~50 ng/m L重组蛋白sonic hedgehog(Shh)或5 ng/m L TGF-β1作为诱导组,以加入或不加入HH信号特异性阻断剂环靶明(cyclopamine,Cyp)5μmol/L为干预组。细胞培养24 h,采用ELISA、q RT-PCR、免疫细胞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HH信号相关分子(Ptch1、Smo和Gli1)、TGF-β1、EMT相关分子(Rac1蛋白、肌成纤维细胞标志物α-SMA和上皮细胞标志物E-cadherin)、III型胶原m RNA或蛋白的表达。结果发现,外源性Shh上调Smo和Gli1表达,抑制Ptch1表达,继而激活HH信号;HH信号活化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E-cadherin的表达,上调α-SMA、III型胶原和TGF-β1的表达。环靶明干预后,Smo表达下调,进而抑制HH信号、EMT和胶原累积,并下调TGF-β1的表达。应用TGF-β1诱导小管上皮细胞EMT,同时也上调HH信号分子Smo和Gli1的表达,下调Ptch1的表达,提示TGF-β1可诱导HH信号活化。综上所述,HH信号和TGF-β1均参与了肾小管上皮细胞EMT和胶原累积过程。HH信号活化可促进TGF-β1的表达,同时TGF-β1能激活HH信号,推测TGF-β1与HH信号可能存在交叉对话以调控EMT和胶原累积。  相似文献   
82.
小鼠乳腺由多种不同类型的上皮细胞构成。多潜能干细胞位于乳腺发育的顶端,是乳腺中所有分化细胞类型的来源。然而,这群多潜能乳腺干细胞此前尚未通过特定的标记基因得到鉴定,其存在性也备受争议。借助乳腺干细胞体外培养体系,从Wnt信号通路入手,发现了蛋白C受体基因Procr。在乳腺中,Procr作为一个新的Wnt信号通路的靶基因,能够标记多潜能乳腺干细胞。Procr标记乳腺基底细胞中的一个亚群,这个亚群的细胞低表达基底细胞普遍表达的角蛋白,表现出上皮–间充质转化的特性。Procr阳性的细胞在移植实验中表现出最高的乳腺重建率,体内追踪Procr阳性细胞的后代,发现Procr阳性细胞能够在发育过程中分化形成乳腺上皮的所有细胞类型。多潜能乳腺干细胞的发现结束了乳腺中多潜能干细胞存在性的争议,对乳腺癌的诊断及靶向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3.
以教材实验"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为原型,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拓展设计,用一种材料完成了"叶是蒸腾作用发生的主要器官"、"蒸腾作用的大小能够影响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速率"等多个实验,并让学生获得了一材多用和多材一用的过程体验。  相似文献   
84.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长鳍篮子鱼(Siganus canaliculatus)消化道黏膜上皮表面细微的结构特征。结果显示,长鳍篮子鱼食道黏膜为纵行黏膜褶皱,在褶皱上形成"V"字型次级褶皱,黏膜上皮表面具有许多分泌孔及较多腺体导管的开口,上皮细胞扁平,似鳞片状,连接紧密。胃黏膜褶皱呈绳状纵向排列,黏膜上皮表面有许多沟回,细胞之间有较多的胃小凹,在上皮表面可见有乳头状突起,未见有微绒毛;上皮细胞为五边形或六边形,无细胞间隙。肠黏膜分布着密集排列的肠绒毛,绒毛呈拇指状或扁平状,黏膜上皮表面呈脑回状,分布有许多分泌颗粒,细胞游离面分布着丰富的微绒毛,细胞为多边形、圆形、不规则形,有细胞间隙。幽门盲囊黏膜上皮的结构与肠道相似。本文探讨了黏膜上皮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85.
目的:比较宫颈电环切除术(LEEP)与冷刀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分别行LEEP(96例)与冷刀锥切术(78例)治疗的CINⅡ-Ⅲ级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脱痂期出血量及切口愈合时间。结果:LEEP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3.5±2.6 mL)、手术时间(12.8±1.9 min)分别少于或短于冷刀宫颈锥切组(26.4±3.7 mL;24.9±2.5 min)(P0.01),两组患者脱痂期出血量、术后切口愈合时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LEEP治疗CINⅡ-Ⅲ级患者较冷刀锥切术治疗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6.
目的:研究植入血管束的血管化人工神经导管修复SD大鼠长段坐骨神经缺损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8只成年雌性SD大鼠制成14mm的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12条神经),分别采用不同的修复方法。A组:自体神经移植组(自体组);B组:普通PGLA神经导管移植组(导管组);C组:植入自体血管束的普通PGLA神经导管移植组(血管化导管组)。观察术后大鼠后肢皮肤溃疡面积;检测术后6周、12周时步态变化和肌电图。结果:术后各组SD大鼠均出现后肢溃疡,血管化导管组SD大鼠后肢溃疡愈合较导管组早2周。血管化导管组步态检测SFI明显优于导管组,与自体神经移植组无明显差异。肌电图检测表明血管化导管组无论是神经传导速度,还是动作电位振幅均明显大于导管组(P<0.05),与自体神经移植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植入血管束的血管化人工神经导管能有效地促进受损神经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7.
目的:研究凋亡相关基因Bcl-2、Fas和FasL在前列腺增生组织中表达,并探讨其与前列腺增生症的关系.方法:收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4年5月--2005年8月前列腺增生症(BPH)组织标本36例,前列腺癌(PCa)组织标本12例和正常前列腺(NP)组织标本7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检测BPH、PCa和NP组织标本中凋亡相关基因Bcl-2、Fas和FasL的表达,并探讨Bcl-2、Fas和FasL的表达与前列腺增生症的关系.结果:①BPH与PCa组Bcl-2蛋白阳性表达明显高于NP组(P<0.05),而BPH组与PCa组阳性表达无显著差异;PCa组Fas表达显著低于BPH和NP(P<0.05、0.01),而BPH和NP组之间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FasL在三组之间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②在BPH组织中Bcl-2的表达与Fas表达呈负相关(P(0.05),与FasL表达呈正相关(P<0.05),余均未见相关性.结论:Bcl-2、Fas、FasL均参与了BPH的发生发展过程,Bcl-2、Fas、FasL表达的综合结果可能是引起BPH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酶COX-2在宫颈癌及癌前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半定量RT-PCR法及Western-blot法检测COX-2在35例宫颈上皮肉瘤样病变(CIN)、40例宫颈癌和5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①经免疫组化检测,COX-2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中不表达,在CIN宫颈组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4%,在宫颈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0%.三者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②经RT-PCR检测,正常宫颈组织中无COX-2 mRNA表达,CIN宫颈组织中COX-2mRNA相对含量为0.291±0.214,宫颈癌组织中相对含量为0.357±0.173,三者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③经Western-blot检测.COX-2蛋白在宫颈癌Ⅰ、Ⅱ、Ⅲ期中相对含量分别为40.27±13.67,56.98±21.13和84.21±22.74,三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X-2蛋白不表达于正常宫颈组织中.COX-2可能参与了宫颈癌早期的发生发展.宫颈组织中COX-2的表达可作为宫颈癌早期诊断及估计宫颈癌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89.
目的:研究WHO新标准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各型患者血浆nm23-H1蛋白水平的表达,以探讨其表达水平与MDS分型、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86例不同病期MDS患者血浆中nm23-H1蛋白含量,同时以50例正常健康人作对照.结果:MDS患者RA型、RARS型及5q-综合征血浆nm23-H1蛋白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RCMD型、RCMD-RS型、RAEB-Ⅰ型、RAEB-Ⅱ型及MDS-U期患者血浆nm23-H1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nm23-H1蛋白在MDS患者不同病期表达水平不同,其含量与MDS病程的发展及转归有关,同时可以提示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卵巢癌中Vasohibin-1的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在60例上皮性卵巢癌和12例正常卵巢组织中Vasohibin-1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卵巢癌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分析vasohibin-1表达与VEGF之间的关系及其与卵巢癌分期,分级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卵巢癌中vasohibin-1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卵巢(P0.05)。Vasohibin-1表达水平与卵巢癌分期相关(P0.05),而与卵巢癌分级和淋巴转移无关。Vasohibin-1表达与VEGF蛋白水平呈正相关(P0.01)。高vasohibin-1表达卵巢癌患者三年生存率(50%)低于低vasohibin-1表达的患者(83%)。结论:vasohibin-1可以反映卵巢癌的血管生成潜能,是卵巢癌的不良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