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5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1.
《菌物学报》2017,(3):302-310
为了更准确快捷地评价利用酶解法酶解捕食性真菌Duddingtonia flagrans菌丝产生的原生质体数量及菌丝细胞壁降解情况,采用活体荧光染料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carboxyfluorescein diacetate succinimidyl ester,CFSE),对该捕食性真菌菌丝酶解后产生的原生质体进行荧光标记,分别考察了标记浓度、标记时间、孵育温度对原生质体标记效果的影响,并观察CFSE标记后的原生质体再生情况。结果表明CFSE终浓度为10μmol/L,标记时间为15min,孵育温度为36℃,是CFSE标记捕食性真菌原生质体的理想条件,该试验同时表明CFSE不影响原生质体的再生率。CFSE作为一种活细胞示踪荧光探针,可以快速高效地标记捕食性真菌原生质体,该方法为捕食性真菌原生质体制备质量的快速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2.
土霉素是由龟裂链霉菌合成的一类广谱性抗生素,前期研究工作证明其生物合成受其自身途径特异性调控蛋白OtcR的直接调节,OtcR能够激活和促进土霉素合成基因簇的转录表达。在龟裂链霉菌M4018宿主内利用强启动子单独过表达OtcR蛋白,使土霉素的产量提高到原来产量的4倍;为了进一步提高土霉素产量,在M4108宿主内表达乙酰辅酶A羧化酶基因,提高其胞内土霉素合成的前体物丙二酸单酰辅酶A的含量。对出发菌株M4018进行工程改造,同时过表达途径特异性调控蛋白OtcR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发酵检测改造后的重组工程菌株土霉素的产量由1.37g/L提高到9.09g/L,该研究策略对工程改造龟裂链霉菌提高土霉素的产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3.
组蛋白乙酰化是表观遗传修饰的重要方式,主要受到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s, HATs)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 HDACs)催化. MYST是人类HATs的4大家族之一,包括MOF(males absent on the first),TIP60 (tat interacting protein 60 kD),结合ORC1的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 binding to ORC1, HBO1),单核细胞白血病锌指蛋白(monocytic leukemia zinc finger protein, MOZ)和MOZ相关蛋白(MOZ related factor, MORF)等,均具有典型的MYST结构域.MYST介导的乙酰化是重要的翻译后修饰,其催化底物包括组蛋白和非组蛋白,如组蛋白H3, H4, H2A, H2A突变体,以及许多参与DNA代谢、细胞增殖和发育调控的蛋白因子. MYST蛋白家族参与许多细胞的生理过程,本文主要综述其在调节基因转录、DNA损伤修复和肿瘤发生发展等方面的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74.
酰基转移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酰基转移酶(acyltransferase)是一个多功能蛋白质大家族,在机体内组蛋白酰基转移酶、N-乙酰转移酶、胆固醇酰基转移酶等对维持机体正常功能与疾病发生都密切相关,研究其功能与机制对于疾病的发病机理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5.
在对产琥珀酸放线杆菌代谢分析的基础上选育出高产突变株对琥珀酸的工业生物转化有重要意义.在矩阵分析代谢通量基础上,围绕柔性节点下的副产物乙酸及乙醇的降低分别实施软X诱变及定点突变选育,并对比分析了突变株与出发株相关酶活及基因序列变化.针对出发株的流量分析显示产物琥珀酸的代谢通量为1.78(mmol/g/h),主要副产物乙酸与乙醇的代谢通量分别为(0.60mmol/g/h)和(1.04 mmol/g/h),并发现乙醇代谢加剧了琥珀酸合成中的H电子供体的不足;筛选出的氟乙酸抗性突变株S.JST1的乙酸代谢通量降低了96%,为0.024(mmol/g/h),酶活检测表明磷酸乙酰转移酶(Pta)的酶比活力从602降低到74,进一步的序列对比分析发现pta突变基因中产生了一个突变位点:adh定点复合突变株S.JST2的乙醇代谢通量降低了98%,为0.020(mmol/g/h),酶活检测表明Adh的酶比活力从585降低到62.最终突变株S.JST2琥珀酸累积产量达65.7 g/L.围绕产琥珀酸放线杆菌Pta及Adh酶活的降低实施定向选育,在降低副产物流量的同时,有助于改善细胞H供体代谢平衡进而提高琥珀酸的流量.所获突变株具有工业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6.
美人蕉对水体三唑磷降解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唑磷(O,O-二乙基-O-(1-苯基-1,2,4-三唑-3-基)硫代磷酸酯, C12H1 6N3O3PS,TAP)是一种有机磷杀虫剂,由于其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低残留等特点,逐步取代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等高毒农药,成为我国使用较多的新型农药品种.  相似文献   
77.
本文研究了Cu2+、Pb2+、Zn2+和Ag+等重金属离子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活力的影响。其结果表明:Cu2+、Pb2+和Zn2+对酶活力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Cu2+和Zn2+对酶的抑制作用均表现为非竞争性抑制类型,Cu2+和Zn2+对酶的抑制常数(KI)分别为1.25 mmol/L和8.10 mmo/L;Pb2+对酶的抑制作用表现为混合型抑制类型,其对酶的抑制常数KI与KIS分别为10.44 mmol/L 和2.18 mmol/L。Ag+对酶的效应为先激活后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表现为反竞争性抑制类型,Ag+对结合酶(ES)的抑制常数KI为204.51 mmol/L。  相似文献   
78.
壳聚糖对植物病原细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通过测定最小抑制浓度和相对抑制率,观察了分子量和脱乙酰度对壳聚糖抑制植物病原细菌(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Erwinia cartovara Var carotovara、油菜黄单孢菌绒毛草致病菌Xanthamonas campestris Pv holcicola、丁香假单孢菌黍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pyings Pv panici)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分子量和脱乙酰度的增大,壳聚糖的抑菌效果相应降低,而且各种病原细菌对不同,壳聚糖的敏感性也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79.
依据烟草质体全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以甘薯质体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包含质体accD基因完整编码区在内的一段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GQ395771)。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全长为2209bp,包括1548bp的nccD基因编码序列,推测编码515个氨基酸的蛋白质,该蛋白序列具有异质型β-CT中保守的锌指结构和C末端5个基元。同时绘制了该DNA片段的限制性酶切图谱。相似性比较显示,甘薯accD基因与大豆、马铃薯、拟南芥、人参、莴苣、葡萄、海岛棉、甘蓝、辣椒、菠菜、番茄和烟草的accD基因核苷酸相似性为72%-87%,氨基酸相似性为58%-83%。  相似文献   
80.
Transposons are effective mutagens alternative to T-DNA for the generation of insertional mutants in many plant species including those whose transformation is inefficient. The current strategies of transposon tagging are usually slow and labor-intensive and yield low frequency of tagged lines. We have constructed a series of transposon tagging vectors based on three approaches: (i) AcTPase controlled by glucocorticoid binding domain/VP16 acidic activation domain/Gal4 DNA-binding domain (GVG) chemical-inducible expression system; (ii) deletion of AcTPase via Cre-lox site-specific recombination that was initially triggered by Ds excision; and (iii) suppression of early transposition events in transformed rice callus through a dual-functional hygromycin resistance gene in a novel Ds element (HPT-Ds), We tested these vectors in transgenic rice and characterized the transposition events.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se vectors are useful resources for functional genomics of rice and other crop plants. The vectors are freely available for the commun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