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前庭代偿是研究前庭疾病防治策略和成年后由外周损伤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的重要模型。脑干中的前庭内侧核(medial vestibular nucleus, MVN)是实现前庭代偿的重要中枢。MVN神经元的兴奋性和敏感性对前庭功能的正常执行十分关键,但先前的研究集中关注于单侧外周迷路切除(unilateral labyrinthectomy, UL)这一前庭代偿模型中患侧MVN中神经元兴奋性活动的变化,对双侧MVN神经元动态响应输入刺激的敏感性变化仍知之甚少。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离体脑片全细胞膜片钳记录和行为学方法,观察到UL后6 h,大鼠表现出显著的自发运动障碍,且其患侧而非健侧MVN中B型神经元的兴奋性活动显著降低。但与之相反,健侧而非患侧MVN中的B型神经元对斜坡和阶跃电流刺激的敏感性则显著升高。UL后1周,大鼠基础运动行为得到代偿,其患侧MVN神经元的兴奋性和健侧MVN神经元的敏感性均恢复至正常水平。此外,参与B型MVN神经元敏感性调控的小电导钙激活钾通道(small conductance Ca2+-activated K+channel, SK) UL后6 h在健...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究趋化因子受体CX3CR1调控人主动脉瓣膜间质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和机制,为钙化性主动脉瓣膜疾病的早期干预和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取非钙化主动脉瓣(3例)和钙化主动脉瓣(5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成骨相关转录因子Runx2、骨桥蛋白OPN和骨钙蛋白OCN的表达;取3例非钙化的主动脉瓣,采用胶原酶连续消化法分离人主动脉瓣膜间质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状态,并采用细胞免疫荧光进行表型鉴定。对成骨诱导培养的人主动脉瓣膜间质细胞分别过表达和干扰趋化因子受体CX3CR1,平行设置CM组、OM组和negative control+OM组,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Runx2、OPN和OCN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AKT和p-AKT的表达。茜素红S染色评价晚期钙结节形成情况。结果:临床标本显示钙化的主动脉瓣较非钙化的主动脉瓣高表达CX3CR1(P 0. 05);成功分离人主动脉瓣膜间质细胞,α-SMA和Vimentin阳性,vWF阴性。与CM、OM、negative control组比较,CX3CR1+OM组Runx2、OPN和p-AKT表达上调(P 0. 05),且茜素红S染色可见明显钙结节;与CM、OM、negative siRNA control+OM组比较,si CX3CR1+OM组Runx2、OPN和p-AKT表达下调(P 0. 05),且茜素红S染色可见钙结节减少。结论:趋化因子受体CX3CR1可能通过AKT信号通路促进人主动脉瓣膜间质细胞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82例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剖宫产手术,观察组则在术前进行腹主动脉球囊预置。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子宫切除率、住院时间、1 min及5 min Apgar评分、手术前后的卵巢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和子宫切除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1 min及5 min Apgar评分、术前和术后血清卵泡生成激素(FSH)、雌二醇(E2)及黄体生成激素(L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主动脉球囊阻断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且未对产妇卵巢功能状态造成不良影响,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4.
目的:研究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AAD)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影响其术后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心脏血管外科收治的279例AAAD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资料,分析AAAD患者的临床特征。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按照术后院内的死亡情况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收集两组患者手术相关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患者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79例AAAD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88:1;患者平均年龄为(52.11±8.91)岁;合并高血压者占66.67%,合并冠心病者占11.47%;患者以胸痛或胸背痛为主要症状(占69.89%);并发症中以心包积液(占43.37%)和主动脉瓣反流(占18.64%)的发生率最高;其平均收缩压、白细胞计数、D-二聚体(DDi)水平均高于正常值上限;心、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分别为23.30%和15.77%;院内死亡率为17.9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组和存活组AAAD患者在年龄、是否伴有肾功能不全、是否伴有心功能不全、DDi水平、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输血量和术后是否开胸止血方面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伴有肾功能不全、体外循环时间≥270 min和术后开胸止血是AAAD患者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AAAD患者发病年龄呈年轻化,多数合并有基础疾病,疼痛为其主要症状,且该病患者并发症多、术后死亡率较高。年龄65岁、伴有肾功能不全、体外循环时间≥270min和术后开胸止血均可显著增加AAAD患者术后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小鼠主动脉狭窄后不同时期心室肌细胞后除极和触发活动的变化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复制小鼠主动脉狭窄模型后,取小鼠心脏,采用玻璃微电极技术,记录左心室乳头肌动作电位早后除极(EAD)、迟后除极(DAD)和触发活动情况,以及灌流低钾或异丙肾上腺素溶液后,所诱发后除极触发活动的变化。结果:①与同时期对照组比较,小鼠乳头肌动作电位APD90模型组2周和5周组保持不变,9周和13周明显延长。②在记录的30min时间内,模型组9周和13周动物出现EAD和DAD,而对照组以及模型组2周和5周动物未出现EAD和DAD。③低钾或异丙肾上腺素诱发EAD和DAD的发生率,模型组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并且模型组动物的发生率随着时间进行性增加。结论:小鼠主动脉狭窄后,心肌细胞EAD、DAD以及触发活动逐渐增多,心肌细胞的电不稳定性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96.
郑木苹  王亮 《蛇志》2014,(4):433-435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腔内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措施。方法总结21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覆膜支架置入术术前、术后的疗效及护理。结果 21例患者均成功置入覆膜支架,均在术后2~3周康复出院,跟踪随访6个月~1年,未出现病情恶化或死亡病例。结论覆膜支架置入术术前、术后给予积极、细致、有效的护理是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7.
98.
目的:探讨三种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OSI)对盲肠结扎和穿孔法(CLP)败血症休克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血管张力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CLP建立大鼠败血症休克模型,腹腔注射三种NOSI对CLP败血症休克进行干预;在体颈动脉插管和心室内导管术,测定血压和左心室动力学指标;用离体血管灌流方法,测定大鼠胸主动脉环的张力.结果:分别用三种NOSI可降低CLP败血症休克的死亡率,改善血压和左心室动力学指标;三种NOSI均能抑制CLP引起的去内皮主动脉环对苯肾上腺素(PE)和KCl的收缩反应性下降,并且iNOSI氨基胍(AMG)能够抑制CLP引起的去内皮主动脉环对细胞外钙的反应性降低;非选择性NOSI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与nNOSI7-硝基吲唑(7-NI)均能抑制CLP引起的内皮完整主动脉环对苯肾上腺素(PE)和KCl的收缩反应性下降,但是三种NOSI均不能抑制CLP引起的内皮完整动脉环对细胞外钙的反应性降低.结论:三种NOSI均能改善CLP晚期败血症休克大鼠血流动力学和无内皮血管的收缩反应性,L-NAME和7-NI还可改善有内皮血管的收缩反应性.  相似文献   
99.
2型糖尿病大鼠主动脉硬化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自发2型糖尿病大鼠主动脉硬化动物模型.方法:用2型糖尿病大鼠主动脉硬化动物模型,44只GK大鼠随机分为正常GK对照组、建模组,每组22只,正常Wistar大鼠组22只.期间观察大鼠血糖、尿糖及一般情况变化,8周后,测定各组动物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 rol,LDL-C),同时光学显微镜观察主动脉结构.结果:模型组大鼠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升高,出现主动脉肥大,病理显示明显的主动脉及动脉内膜病变.结论:通过高脂、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可成功构建自发2型糖尿痛大鼠主动脉病变,用作2型糖尿病大鼠大血管病变研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器植入术治疗急性左心衰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急性左心衰患者10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主动脉球囊反搏器植入术,记录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结局。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4.3%(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LVEF值分别为65.22±4.52%和58.20±5.31%,都明显高于治疗前的45.29±5.14%和45.20±4.89%,且观察组的LVEF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随访6个月的死亡、顽固性缺血、恶性心律失常等近期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为5.9%,对照组为21.6%,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主动脉球囊反搏器植入术治疗急性左心衰能促进左心室功能的改善,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近期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