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6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我国山地森林面积覆盖大、膜翅目昆虫种类繁多,每年被蜂蛰伤的人很多。蜇伤后一般只会有轻微的局部反应,但对蜜蜂毒液过敏者有可能发生全身过敏反应,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蜜蜂蜇伤过敏国外早已开始免疫治疗,而国内蜜蜂蜇伤过敏目前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对于蜜蜂毒液过敏者的免疫治疗研究甚少,缺乏对蜜蜂蜇伤过敏的系统性认识。本文介绍了蜜蜂蜇伤毒液过敏的流行病学、免疫损伤机制,并重点对免疫治疗的适用人群、治疗机制、治疗方案、效果及不良反应展开介绍,为蜜蜂蜇伤蜂毒过敏患者提供新的治疗和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82.
摘要 目的:制备PEG-G5.NH2-FITC-DOTA(Gd)- Monalizumab/IPH4301纳米探针,并研究其与NK-92MI细胞的结合能力、毒性、细胞体外MRI成像能力、促进NK-92MI细胞对MDA-MB-231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杀伤能力。方法:制备PEG-G5.NH2-FITC-DOTA(Gd)- Monalizumab/IPH4301纳米探针,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进行表征,并使用ImageJ对其粒径进行统计;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纳米材料和NK-92MI细胞的结合能力;应用MRI对纳米探针标记的NK-92MI细胞体外成像并分析其T1加权(T1WI)的信号改变。利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检测经过与NK-92MI细胞共培养后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以及Elisa法检测培养体系内的IFN-γ的表达量。结果:制备的纳米探针颗粒粒径分布均匀,形态近似球形。其与NK-92MI细胞结合的量以及T1信号随着纳米探针浓度增加而逐渐增加。使用Monalizumab和IPH4301两种抗体修饰的纳米探针增强了NK-92MI细胞释放IFN-γ并促进MDA-MB-231乳腺癌细胞的凋亡。结论:PEG-G5.NH2-FITC-DOTA(Gd)-Monalizumab/IPH4301纳米探针在结合NK-92MI细胞后,可以在3.0T磁共振下进行体外成像,并增强了NK-92MI细胞对MDA-MB-231细胞的杀伤能力。  相似文献   
83.
近年我国细胞免疫治疗发展迅速,从零基础直追国际前沿水平。在细胞免疫疗法蓬勃发展的背后,将基因导入靶细胞并使其进行表达的基因递送载体技术的支持不可或缺。如何更加安全高效地进行基因转递也是困扰行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通过总结目前细胞治疗领域主要应用的载体技术发展现状,并对比已经上市产品的工业化生产流程,以期为后续载体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4.
双环结构Gro EL及其辅分子伴侣Gro ES是目前研究得最深入的分子伴侣.然而,Gro EL/Gro ES帮助蛋白质折叠的一些关键理化机制,尤其是水解ATP,Gro EL发生构象改变,能否主动调节蛋白质错误折叠中间体的构象,以促进错误折叠中间体的复性,仍然存在争议.结合本研究组近年的工作,作者着力介绍Gro EL促进蛋白质折叠的主动解折叠机制.  相似文献   
85.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往往导致患者下肢活动功能受限,甚至瘫痪,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且治愈率低。髓磷脂相关抑制因子(myelin associated inhibitors,MAIs)是抑制受损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再生修复的一个重要因素。对MAIs及其信号通路的干扰能有效逆转CNS神经再生抑制信号,促进脊髓损伤后轴突的再生。MAIs抑制轴突再生信号通路的发现及其深入研究为损伤脊髓的免疫治疗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和研究靶点。将对抑制神经再生信号通路中MAIs及其受体的生物学功能新进展以及以此为治疗靶点设计的脊髓损伤免疫治疗策略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6.
目的:评估自体DC与CIK 细胞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给予20 例难治复发急性髓细 胞白血病患者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20 例难治复发的应用同样化疗方案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患者做为对照组;治疗后4 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生存质量(KPS)评分,DC 与CIK 细胞治疗前和治疗后1 周检测T细胞亚 群(CD3+、CD3+CD4+、CD3+CD8+、CD3+CD56+)和细胞因子(IL-12、IL-2、IL-7、IFN-酌及TNF-琢)水平的变化。结果:①DC 与CIK 细胞 治疗组有效率和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的不良反应轻微,均可耐受。②DC 与CIK 细胞治疗后1 周,患者T 细胞亚群百分比和细胞因子含量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其中CD3+、CD3+CD56+及IL-12、IL-7 明显升高(P<0.05)。结论:DC与CIK 细胞免疫治疗难治复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7.
最近,美国FDA批准上市了第一个肿瘤治疗性疫苗,成为肿瘤治疗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目前正朝着发展新型疫苗技术方向前进,理想的肿瘤疫苗应该可以产生强大、持久和有效的免疫反应,同时疫苗的制造成本低廉,可以形成标准化生产工艺。本文中所提及的基因疫苗是在肿瘤多种免疫治疗方式中新出现的一种治疗方法。多项研究已经证明,肿瘤免疫基因治疗方式可以产生有效的免疫反应,获得很好的临床效果。在本综述中,我们简要概述当前肿瘤基因疫苗的发展现状及最新研究进展,探讨肿瘤基因疫苗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8.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22):I0003-I0004
来自清华大学生科院的施一公教授近期发表了题为“Common folds and transport mechanisms of 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ers”的综述文章,聚焦于继发性主动转运作用元件的常见折叠,以及共有的转运机制。通过一些结构信息。分析新发现结构。生化和计算模拟证据相关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9.
目的:化疗是晚期胰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临床效果有限。为提高胰腺癌化疗效果,本研究将化疗药物奥沙利铂(OXA)联合肿瘤全细胞抗原负载的树突状细胞(DC)体外作用于胰腺癌BxPC-3细胞系,观察对其增殖的影响。方法:自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培养DC和T细胞。反复冻融BxPC.3细胞,使其裂解并提取全细胞抗原后致敏DC,再以DC激活T细胞。ELISA检测T细胞培养上清中IL-2、IL-4、IL-10和IFN-g的含量。将T细胞与不同浓度的OXA联合作用于BxPC-3细胞,MTT法检测杀伤率。结果:负载BxPC.3全细胞抗原的DC能显著激活T细胞使其成为效应性T细胞,并使其分泌IL-2和IFN—Y。不同浓度的OXA与效应性T细胞联合作用于BxPC.3细胞可明显抑制其增殖,且杀伤效果与OXA的浓度呈正相关。结论:负载BxPC-3全细胞抗原的DC可诱导出抗肿瘤的效应性T细胞,联合OXA能显著提高对BxPC-3细胞的杀伤作用。生物治疗联合化疗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明显,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0.
基因组表观遗传重组出现在细胞发育潜能发生变化的时期。早期植入前胚胎的表观遗传重新编程对于细胞分化和胚胎的生长发育是至关重要的,这涉及到表观遗传印记(尤其是DNA甲基化)的消除和重建过程。脊椎动物许多物种中,DNA复制起始前父系基因组通常要经历主动去甲基化,而母系基因组则可以保持甲基化的状态不变,直到在随后的卵裂过程中被动去甲基化。综述了脊椎动物父系基因组主动去甲基化的机制,这种去甲基化在脊椎动物各物种间的差异,以及影响这种主动去甲基化机制的因素。另外,研究外源基因表达的表观调控机制(尤其是表观遗传重编程的异常现象)有利于理解转基因克隆水产动物中普遍存在的授精成功率较低,基因整合率较低,以及胚胎发育异常等现象,有利于更好地应用转基因克隆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