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48篇
  免费   333篇
  国内免费   2747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173篇
  2020年   155篇
  2019年   184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85篇
  2015年   242篇
  2014年   510篇
  2013年   426篇
  2012年   791篇
  2011年   748篇
  2010年   633篇
  2009年   636篇
  2008年   759篇
  2007年   660篇
  2006年   553篇
  2005年   584篇
  2004年   491篇
  2003年   477篇
  2002年   581篇
  2001年   381篇
  2000年   380篇
  1999年   325篇
  1998年   243篇
  1997年   183篇
  1996年   153篇
  1995年   159篇
  1994年   147篇
  1993年   96篇
  1992年   112篇
  1991年   98篇
  1990年   88篇
  1989年   93篇
  1988年   51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湖北郧西范家坪早石炭世四射珊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述了贵阳西北郊探矿厂对面山坡上发现的早二叠世晚期茅口组双切尾虫亚科三叶虫的1新属——棘菲利普虫属(Acanthophillipsia),计4新种:Acanthophillipsia guiyangensis, A. abrota, A. abnormis和A.granurosa,丰富了我国二叠纪三叶虫动物群的资料,对研究二叠纪三叶虫的分类、演化和古生物地理分区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2.
背联体贻贝棘尾虫的每一虫腹面含有相当于正常棘尾虫的腹面纤毛系统,背联两虫任意一侧属于一虫的背面有4列背触毛,它们的排列分布相似于正常棘昆虫的第1—4列背触毛,另一虫背面打2列背触毛,它们相似于正常棘尾虫的第5、6列背触毛。结果表明,背联体棘尾虫是其中两虫各以背面第4列和第5列背触毛之间的皮层区相联接形成的。也有的背联体中背部皮层联接区有变化。无性分裂中背联两虫皮层纤毛结构的形态发生相似于正常棘尾虫,并且两者其皮层纤毛器如口围带、额腹横棘毛、左、右缘棘毛和背触毛等相应结构的发育是同步进行的,推测背联两虫的皮层发育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有某种机制控制着相互间的协调。背联体棘昆虫在无性生殖周期中总是经历着一个调节成单体的过程,认为这于背联两虫都具有一套结构功能正常的运动胞器(特别是口围带),而产生向不同方向运动的“不协调”的力有关。  相似文献   
83.
于丹  赵克尊 《生态学杂志》1990,9(1):7-10,50
昆虫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森林中枯枝落叶较多,生境复杂,为昆虫提供了良好的繁殖和栖息场所;因而在森林中昆虫的种类多,数量大。大多数昆虫都以森林  相似文献   
84.
中国鲎凝集素的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85.
邹钦 《四川动物》1990,9(3):31-34
耳喙象亚科Otiorrhynchinae是象虫科最大的一个亚科,包括短喙象和耳喙象两大类群。据作者初步统计,全世界已记录800余属(亚属),约8500种,我国已记录70属约400种。耳喙象的分类系统地位,一直存在着争议,国内学者尚未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和讨论。本文就耳喙象亚科的分类简史及其系统地位作一简单介绍和评述。一、分类简史1758年,林奈在《自然系统》第10版中首创了Curculio属,记载了80种象虫,C.palma-run为模式种,其中我国有一种(C.chinensis)。1826年,Schoenherr首次将象虫分为Brach-yerides、Entimides、Pachyrychides、Cleonides,Cyclomide…  相似文献   
86.
 经N-乙酰氨基葡萄糖交联琼脂糖亲和层析及以交联琼脂糖介质的高效液相分子筛层析,从中国鲎细胞溶解物中分离纯化了一种凝集素,其活性比原料鲎试剂提高128倍。鲎凝集素SDS电泳时表现出分子量为69000,和72000的二个亚基。N-乙酰氨基葡萄糖、D-半乳糖,D-甘露糖及岩藻糖等对鲎凝集素凝集鸡红细胞的活性有显著抑制作用,加热60℃,10分钟可使凝集素活性基本丧失。CaCl_2为凝集素活性所必需。鲎凝集素与肺炎球菌C多糖有沉淀反应。  相似文献   
87.
在浙江省百山祖自然保护区虫生真菌调查中发现松树上的菱沫蝉(Agrophora sp.)的新病原真菌一种,因其分生孢子远大于任何已知种虫疫霉,故定为新种巨孢虫疫霉(Eryniagigantea Li,Chert et Xu)。其初生分生孢子长倒拟卵形或拟纺锤形,对称或略弯曲,42.6—76.7×l 2.3—26.0μm(平均57.6×l 8.6μm),长径比2.2—4.9(平均3.1);顶稍圆或尖削;基部乳突略钝,有时有孢领。次生分生孢子倒拟卵形至广倒拟卵形;毛管分生孢子未见。假根成束。假囊状体及休眠孢子未见。  相似文献   
88.
腐霉属分类性状评价及其中国的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腐霉属Pythium Pringsheim的研究历史作了简单的回顾,对该属的分类性状和系统进行了论述和评价,最后对中国已发现的55种腐霉,以检索表的方式进行了分类、检索。  相似文献   
89.
90.
盾负泥虫对鸭跖草的专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秀荣  马淑英 《昆虫学报》1996,39(3):281-284
盾负泥虫Lema scutellaris (Kraatz.)1年发生1代, 以成虫滞育。用与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 L. 同科及近缘科,属的植物对其食性进行测定,结果是食性单一,只取食鸭跖草。盾负泥虫的发生期与鸭跖草的苗期同步,幼虫的喜食与鸭跖草的多分枝特性相吻合。取食营养位与粘液细胞在鸭跖草植株上的分布及细胞的含糖量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