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蠹亚科的分类地位(鞘翅目,象虫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学者将小蠹作为象虫总科Curculionoidea中一个独立的科Scolytidae,而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小蠹为象虫科Curculionidae中的一个亚科,即小蠹亚科Scolytinae。Erichson在1842年即提出了小蠹为象虫科的一个亚科,20世纪以R.A.Crowson为代表的学者对此观点表示支持并进行了较为严谨的科学论证,而以S.L.Wood为代表的另外一些学者则坚持小蠹的科级地位,我国学者蔡邦华、殷惠芬等一直沿用该分类系统。近20年来,国际上许多学者通过对小蠹类昆虫的成虫和幼虫外部特征的深入研究,以及支序系统学和分子生物学等一些最新结果,普遍认为小蠹类昆虫应为象虫科的一个亚科,这一观点已被国际上广泛接受。本文全面介绍了小蠹分类研究的历史及新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和建议采用"小蠹亚科"这一分类地位,与象虫亚科并列,均隶属于象虫科。  相似文献   

2.
许多学者将小蠹作为象虫总科Curculionoidea中一个独立的科Scolytidae,而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小蠹为象虫科Curculionidae中的一个亚科,即小蠹亚科Scolytinae.Erichson在1842年即提出了小蠹为象虫科的一个亚科,20世纪以R.A.Crowson为代表的学者对此观点表示支持并进行了较为严谨的科学论证,而以S.L.Wood为代表的另外一些学者则坚持小蠹的科级地位,我国学者蔡邦华、殷惠芬等一直沿用该分类系统.近20年来,国际上许多学者通过对小蠹类昆虫的成虫和幼虫外部特征的深入研究,以及支序系统学和分子生物学等一些最新结果,普遍认为小蠹类昆虫应为象虫科的一个业科,这一观点已被国际上广泛接受.本文全面介绍了小蠹分类研究的历史及新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和建议采用“小蠹亚科”这一分类地位,与象虫亚科并列,均隶属于象虫科.  相似文献   

3.
角胫象属Shirahoshizo Morimoto,1962隶属象虫科隐喙象亚科,模式种为Cryptorhynchus rufescens Roelofs.本属昆虫多寄生于松属植物,有些是我国重要林业害虫,如马尾松角胫象Shiraho shizo flavonotatus(Voss),其成虫侵入衰弱的黄山松和堆积的马尾松原木,和其它钻蛀性害虫一起,造成严重危害,据浙江亚热带林研所赵锦年先  相似文献   

4.
云南象虫科新种记述(鞘翅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记述象虫科三个新种,分别属于短喙象亚科和耳喙象亚科。其中喜马象属Lep-tomias Faust(1866)是喜马拉雅山地区的特有属,集中分布于我国西藏、印度和巴基斯坦,少数种类向西北扩散到阿富汗和我国新疆,向东北扩散到青海、陕西、四川、山西、山东、东北以及苏联和日本。在云南森林昆虫普查中,首次发现云南有此属分布。另一属Drepanoderes Waterhouse(1852)是一个小属,全世界已知两种,仅分布于我国云南和印度。  相似文献   

5.
调查表明,新疆方喙象亚科(Cleoninae)象虫有60种,分隶于2族23属,其中有24种为我国首次记录。区系组成含中亚细亚、欧洲-西伯利亚、中央亚细亚,泛古北种和特有种五种成分,其中台亚细亚种最多,达31种,约占52%。在所记录的种类中,有47种为典型荒漠种,约占80%,其中14种种群个体数量较大,常成为荒漠昆虫群落的优势种。有9种对荒漠林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为害甜菜的达30种,约占50%,  相似文献   

6.
陈元清 《昆虫学报》1991,34(4):468-469
长柄象属 Mesagroicus Schoenherr是全北区的属,已记载37种,其中28种产于古北区的中亚细亚和小亚细亚地区,其余产于北美洲,我国尚无记载。近年来作者在鉴定甜菜害虫和整理馆藏标本中,发现我国有两种:一种为新种,另一种为中国新纪录。从它们的寄主和分布来看,有较重要的经济意义,现记述于后。 本属隶于短喙象亚科 Brachyderinae,拿巴象族 Naupactini。体型小,体长约3—6mm,主要特征为:眼靠近头部两侧,额宽于或窄于喙,触角柄节长过眼,前胸两侧前缘无  相似文献   

7.
云南镰象属一新种(鞘翅目:象虫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镰象属 Drepanoders Waterhouse(1852)是耳喙象亚科一小属,已知三种,两种分布于我国云南,一种分布于印度,其中云南松镰象 D. leucofasciatus Voss在云南严重危害云南松和思茅松。本文记述云南一新种,并附种检索表,以便识别。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8.
蝙蝠科蝙蝠遍布全世界,是蝙蝠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科.尽管从形态学、胚胎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认为蝙蝠科内长翼蝠亚科应该提升到科、鼠耳蝠属应该提升到亚科的分类地位,但是其科内的系统关系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争议之中.本文对蝙蝠科11种38个标本线粒体16S rRNA部分序列进行了测序,并结合以前报道的13种(属于7科13属)蝙蝠的线粒体16S rRNA部分序列构建了系统树,结果表明:长翼蝠亚科可以提升到科的分类地位、鼠耳蝠属提升到亚科的分类地位,这与前人报道的结果一致;相对于由鼠耳蝠亚科、彩蝠亚科和管鼻蝠亚科构成的分支,蝙蝠亚科和Antrozoinae是一个并系群.蝙蝠亚科内的亲缘关系也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系作者于1976—1979年在甘肃陇南研究的结果。 大麻龟象Ceuthorrhynchus sp.,属象虫科,龟象亚科,龟象属,种名尚未能定。据赵养昌先生谈:“龟象属是一个大属,全世界有记录的达600种,在我国造成为害而有经济意义的,这还是第一个种。” 该虫是甘肃近年来大麻上新发展的一种重要害虫,主要发生在陇南植麻区,尤以清水县最为猖獗,为害严重,对大麻生产影响很大。为了解决生产上的当务之急,当时被列为甘肃省科委重点研究课题之一。于1976—1979年,对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等,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花椒长足象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明宽  朱艳 《昆虫知识》1993,30(6):344-345
<正> 花椒长足象Alcidodes sauteri(Heller)属鞘翅目象虫科长足象亚科。其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方法国内尚无系统报道。笔者于1986~1988年进行了系统调查,并在纱笼内栽植花椒接虫饲养观察和防治研究,现将结果整理于后。 一、分布与为害 据文献记载花椒长足象在国内分布于台湾、福建、浙江、江西、湖南、云南、四川;国外分布于柬埔寨;越南。在四川主要分布于岷江上  相似文献   

11.
大兴安岭地区跳象属二新种(鞘翅目:象虫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跳象属Rhynchaenus Clairville et Schellenbeng在古北区已报导了70种以上。我国报导了榆跳象(Rh.alni Linnaeus)、枫杨跳象(Rh.sp.)及杨潜叶跳象[Rh.(Tachyerges)empopulifolis Chen]。本文描述跳象属的二个新种,它们分别属于Nomizo MorimototOrchestes Illiger亚属;其成虫、幼虫在大兴安岭地区潜食蒙古柞(Quercus mongolicaFisch.et Turcz.)的幼树叶子。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在东北林业大学。  相似文献   

12.
横断山地区喜马象属新种记述(鞘翅目:象虫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所于1981—1983年横断山综合考察中,采到种类繁多的象虫。其中短喙象亚科(Brachyderinae)喜马象属Leptomias Faust种类尤其丰富。本文记述新种8个。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西部甜菜象虫的区系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调查的目的意义 内蒙古西部是我国重要甜菜种植地区之一。该地区为盐渍土壤区,适于藜科、苋科和蓼科植物的生长。其中不少种类是象虫科的方喙象亚科(Cleoninae)和短喙象亚科(Brachyderinae)的寄主植物。每当甜菜进入苗期,这些象虫便迁入甜菜地,而甜菜象则已经成为毁灭性害虫。其它种类是否为害?有无经济意义?都不明确。为了摸清种类,明确它们的数量、食性、经济意义等,为改进甜菜象虫的防治提供  相似文献   

14.
<正> 榆叶象Hypera sp.属鞘翅目,象虫科(Curculionidae)、叶象亚科(Hyperinae)。此类象虫生活习性较特殊,幼虫食叶,卵亦产于叶片上。对此类象虫国内末见报道。笔者1980年在长白山二道白河春榆Ulmus japonica Sarg上发现一种圆形卵块和类似鳞翅目食叶的幼虫,采回后进行饲养,经过1981—1982年系统观察,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5.
在野外调查和过去已发表的所有文献基础上,分析和比较了中国虎隐翅虫亚科的分布图和区域相似性。在中国共记录了虎隐翅虫亚科昆虫291种,分别隶于2属(束毛隐翅虫属98种,虎隐翅虫属193种)。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中国虎隐翅虫亚科区系可分成4个区域(A,B,C,D):区域A几乎覆盖整个中国东部地区,它由Ⅰ,Ⅱ和Ⅳ3个亚区组成;区域B包括亚区Ⅲ和Ⅶ;区域C包括亚区Ⅴ;区域D包括亚区Ⅵ。另外,在25°~31°N和海拔601~700m范围内,中国虎隐翅虫亚科物种最丰富。生态环境很大地影响了该类昆虫物种的组成和分布。  相似文献   

16.
昆虫线粒体基因组广泛应用于系统发育关系的重新建立、分子进化、谱系地理学及物种诊断等领域。为揭示象甲科昆虫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的主要结构特征,探究其系统发育相关信息,为进化遗传学研究和分子标记选取等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利用比较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NCBI上已公布的35种象甲科物种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象甲科tRNA基因存在排序及数目异常情况,不同物种中蛋白质编码基因和2种rRNAs排列相同,线粒体全基因组具有明显AT偏向;(2)COX1、ATP6、ND5、ND4、ND4L和ND1基因除标准三联密码子外,还存在特殊的起始密码子AAT、TTG和GTG;(3)13种蛋白质编码基因的进化速率顺序为COX3ATP8ND2ND5ND1ND4ND6ND4LND3ATP6CytbCOX1COX2;(4)13个蛋白编码基因和rRNAs基因中,ND5、rrnL、ND4和ND2基因变异位点数较高,可作为备选的分子标记;(5)各亚科的系统发育关系可能为(((小蠹亚科Scolytinae+长小蠹亚科Platypodinae)+(隐喙象亚科Cryptorhynchinae+魔喙象亚科Molytinae+象虫亚科Curculioninae)+((孢喙象亚科Cyclominae+粗喙象亚科Entiminae)+(隐颏象亚科Dryophthorinae+长小蠹亚科))),为象甲科的系统发育分析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张锋  洪波  王远征  李英梅  陈志杰 《昆虫学报》2019,62(11):1305-1314
【目的】从线粒体基因组水平上探讨枣食芽象甲Scythropus yasumatsui与近缘种的系统发育关系。【方法】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枣食芽象甲线粒体基因组进行测序,对基因组序列进行拼装、注释和特征分析;利用贝叶斯法和最大似然法构建基于象甲科13个物种的线粒体基因组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核苷酸序列的系统发育树。【结果】结果表明,枣食芽象甲线粒体基因组全长为16 472 bp (GenBank登录号: MF807224),包含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和2个非编码控制区,37个基因的排列顺序与祖先昆虫的线粒体基因排列顺序一致。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的起始密码子为ATN,其中除了cob和nad1基因的完全终止密码子为TAG外,其余11个基因的完全终止密码子为TA(A)。22个tRNA基因中除了trnS1缺少DHU臂,反密码子由GCT变为TCT外,其余均能形成典型的三叶草结构。基于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象甲科8个亚科系统发育关系为:(((隐喙象亚科(Cryptorhynchinae)+(象虫亚科(Curculioninae)+魔喙象亚科(Molytinae)))+长小蠹亚科(Platypodinae))+(粗喙象亚科(Entiminae)+Cyclominae亚科))+隐颏象亚科(Dryophthorinae)+小蠹亚科(Scolytinae))。【结论】在13种象甲科昆虫物种中,同属于粗喙象亚科的枣食芽象甲与南美果树象甲Naupactus xanthographus在系统发育树中聚为同一分支,表明基于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的分子系统发育结果与传统的形态分类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  &#  &#  &#  &#  &#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5,39(4):794-797
研究报道了2009年4月至2013年5月采自新疆北部额尔齐斯河(中国段)东方欧鳊(Abramis brama orientalis Berg, 1949)鳃上的1种双身虫科(Diplozoidae Palombi, 1949)、双身虫亚科(Diplozoinae Palombi, 1949)、双身虫属(Diplozoon Nordmann, 1832)的奇异双身虫(Diplozoon paradoxum Nordmann, 1832)。所获标本与Nordmann (1832)的原始描述基本一致, 仅各部分度量等方面略有差异, 经比较鉴定, 为我国一新记录种。同时, 双身虫属在我国也尚属首次发现, 为我国一新记录属。研究对奇异双身虫的主要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绘制了全图和特征图, 测定其ITS-2 rDNA序列并与GenBank同亚科虫种进行比对, 确定其与欧洲已发现的奇异双身虫相似度达到99.5%, 并对该寄生虫的地理分布特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多板科(Polyplacidae)主要是啮齿动物的吸血者。Ferris(1951)将其纳入甲胁科(Hoplopleuridae),作为5个亚科之一。1978年Kim及Ludwig修订了Ferris的分类系统将这5个亚科均升为科的阶元。同时将多板亚科中的Hamophthirus属恢复了科的地位并把马虱属Ratemia也提升为科。按他们的系统多板科现有14个属。 在我国,胡经甫(1935)曾记录了此科3属6种。Kim(1971)记录了台湾省的5种,其中4种隶属于多板科。作者1975年记述了负斧树鼩虱(Tupaiphthirus dolibrifer Chin),此种应降为硬树鼩虱(Sathrax durus Johnson,1964)的同物异名。故我国迄今已记录了多板科4属11种。我们近年来又收集到血渴虱属Haemodipsus的标本,是我国的新记录。现将我国多板科5个属的区别,制检索表如下:  相似文献   

20.
乳齿象类是长鼻类演化的重要阶段,该阶段奠定了长鼻类各冠群演化的基本格局。乳齿象类的研究有400多年的历史,分类和命名经过多次修订改动,乳齿象类的演化脉络完全体现在乳齿象命名历史之中。从词源学角度考证乳齿象类各类群的命名来源,整理了175条乳齿象类的中文译名(绝大多数为有效分类名),包括12个属以上分类群,46个属,117个种,涵盖了乳齿象类几乎全部的种属。在此基础上梳理了乳齿象类的演化脉络,提出乳齿象类分类和命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乳齿象类的头骨和下颌的演化在各支系中都是连续的,体现出了相近的平行演化趋势,而颊齿的形态特征虽然区别不明显,但在各支系中相对稳定。豕棱齿象科(Choerolophodontidae)是乳齿象类中最稳健的单系群,其中厚棱象(Synconolophus)可能是有效属名;玛姆象科中,中新乳齿象(Miomastodon)和上新乳齿象(Pliomastodon)可能都是有效的,但不一定是美洲乳齿象(Mammut americanum)的直接祖先;铲齿象科(Amebelodontidae)中达氏铲齿象(Platybelodon danovi)与格氏铲齿象(P. grangeri)、赵氏隐门齿象(Aphanobelodon zhaoi)的系统发育关系存在疑问,取决于P.danovi的下门齿断面究竟是否为齿柱状结构,而美洲的布氏柱门齿象(Konobelodonbritti)可能是卢氏匙门齿象(Torynobelodon loomisi)的同物异名,亚洲归入Konobelodon的种不一定是铲齿象类,可能应归为副四棱齿象(Paratetralophodon);嵌齿象科(Gomphotheriidae)中锯齿象属(Serridentinus)可能有效,它代表了嵌齿象类中一个偏轭型化的类群,向居维叶象亚科方向演化;居维叶象亚科(Cuvieroniinae)可能仅包括居维叶象(Cuvieronius)和喙嘴象(Rhynchotherium)属,而美洲其他的短颌嵌齿象类中,脊乳齿象(Stegomastodon)有可能从铲齿象科中的一支演化而来,南方乳齿象(Notiomastodon)则可能与中华乳齿象(Sinomastodon)相关;Sinomastodon可能起源于中国南方的竹棚上新乳齿象(Pliomastodon (?) zhupengensis),原来的属型种中间中华乳齿象(Sinomastodon intermedius)具有早出原同名,建议以它的早出异名仙台中华乳齿象(Sinomastodon sendaicus)取代S. intermedi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