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8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引起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SARI)的一个重要病原,尤其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为了解河南省漯河市SARI住院患者中RSV感染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RSV预防控制及临床诊疗提供科学数据,本研究采集2017年10月至2020年8月河南省漯河市SARI住院病例的咽拭子,并收集流行病学和临床信息.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鉴定RSV A/B阳性病例,分析其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结果显示,本研究共入组1335例SARI病例,其中220例(16.48%)为RSV阳性,A和B亚型分别占64.55%和30.45%.RSV感染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91.36%),2岁以下婴幼儿占RSV感染病例的一半以上(占55.37%).RSV流行高峰出现在11月-次年1月,不同年份流行季可前后相差一个月.A﹑B亚型在不同月份可单独流行也可共流行.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2-8月SARI病例数较往年同期减少60%以上,RSV阳性率在2020年2-8月降低为0.与非RSV感染组相比,RSV更易感染2岁以下儿童,下呼吸道感染占比更高(以支气管肺炎为主).本研究通过近3年SARI病例监测,揭示河南省漯河市RSV感染以冬春季常见,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主要感染5岁以下儿童,其中2岁以下婴幼儿是防控重点人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由于限制性防控措施的干预,RSV感染大大降低.本研究将为RSV疫苗和单克隆抗体等预防性干预手段的使用策略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2.
摘要 目的:研究葛根素治疗对U14宫颈癌小鼠血液流变学、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及对宫颈癌细胞毒性的影响。方法:45只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葛根素组。模型组和葛根素组小鼠通过腋下注射U14小鼠宫颈癌细胞建立U14宫颈癌移植瘤小鼠,并且葛根素小鼠通过葛根素灌胃进行治疗,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比较各组小鼠血流变学、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及对宫颈癌细胞毒性。结果:经葛根素治疗的葛根素组宫颈癌小鼠肿瘤重量显著低于模型组小鼠(P<0.05),葛根素治疗宫颈癌小鼠的抑瘤率是(42.91±12.91)%。宫颈癌小鼠低切/高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值以及血细胞比容均显著升高(P<0.05),而葛根素治疗可显著降低宫颈癌小鼠低切/高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值以及血细胞比容(P<0.05)。宫颈癌小鼠脾脏重量、脾脏指数和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能力均显著下降(P<0.05),而葛根素治疗可显著提高宫颈癌小鼠脾脏重量、脾脏指数和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能力(P<0.05)。此外,经葛根素治疗的宫颈癌小鼠脾淋巴细胞对U14宫颈癌细胞细胞毒性显著高于模型组宫颈癌小鼠(P<0.05)。结论:葛根素治疗可降低U14宫颈癌小鼠血液粘度、改善血流变性质,并且可以提高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和对宫颈癌细胞的杀伤力。  相似文献   
23.
摘要 目的:对比宫腔镜下冷刀分离术与电切术治疗宫腔粘连(IUA)的疗效及对宫腔形态恢复和血清白细胞介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1年2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3例IU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宫腔镜下电切术,40例)和B组(宫腔镜下冷刀分离术,43例),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宫腔形态恢复情况和血清白细胞介素变化,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月经改善率和宫腔再粘连发生率。结果:B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A组(P<0.05)。B组总有效率、内膜创面上皮化愈合满意率均高于A组(P<0.05)。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升高,但B组低于A组(P<0.05)。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降低,但B组高于A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月经改善率高于A组,宫腔再粘连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与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IUA相比,宫腔镜下冷刀分离术治疗IUA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宫腔形态恢复和月经改善情况更好,机体炎性反应更轻微,同时宫腔再粘连发生率更低,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承气活血通腑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及对胃肠功能和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到2020年7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诊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0例。分组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n=30,常规治疗)、研究组(n=30,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承气活血通腑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对比两组疗效、胃肠功能、炎性因子、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临床症状评分。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12d后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治疗12d后腹部胀痛、排便排气、恶心呕吐、口苦口干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胃管拔除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承气活血通腑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胃肠功能,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减少住院费用,降低机体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25.
目的:本实验旨在探讨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的变化,评估患者的抗肿瘤免疫能力是否有所影响,及机体的免疫系统有何变化.方法:选择择期行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的肝硬化患者20名,给予全凭静脉麻醉.分别于麻醉前(T0)、切皮前(T1)、脾切除即刻(T2)、脾切除后1h(T3)、手术完毕(T4)、手术后1d(T5)、手术后7d(T6)时抽取病人外周静脉血2mL,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3+、CD4+、CD8+、CD19+B细胞、CD3-56+(NK细胞)绝对数量.结果:与麻醉前相比,切皮前CD3+T细胞、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CD19+B细胞、NK细胞均明显的降低,而在脾脏切除即刻各系细胞又明显恢复,基本与麻醉前水平相当.然而随着手术继续,在脾脏切除后1h,仅B细胞低于术前,一直持续到手术完毕,但是,此时B细胞与麻醉前比已没有统计学差异.手术完毕时T、B细胞和NK细胞再次降低,但仍明显高于切皮前水平.手术后1d时,CD4+T细胞与NK细胞仍然低于麻醉前,CD3T细胞、CD3+CD8+T细胞和B细胞已经恢复到麻醉前水平.术后7d时,CD3+T细胞、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及B细胞不仅得到恢复,而且还比麻醉前明显升高,但是NK细胞仍与麻醉前的水平相当.结论: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门脉高压患者行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患者的T、B淋巴细胞和NK细胞有快速、短期的降低作用,术后7d人体淋巴细胞数量不仅得到恢复,并且反馈性地升高,提示脾脏切除手术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免疫细胞数量.  相似文献   
26.
以罗丹明B为显色剂,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护脾养胃类方剂中常见的当归、五味子、黄芩、红枣等四种中药水提物对·OH的清除能力.实验表明:这些中药永提取物对·OH都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其中红枣的清除能力最强.据此评价了这四种中药水提取物抗氧化能力大小顺序为:红枣>当归>黄芩>五味子.  相似文献   
27.
临床上,耐药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日益增多,极其耐药的菌株甚至获得了超级耐药细菌的称谓,难以找到有效的抗菌素控制其感染,因而研制有效的疫苗来防治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显得更加重要。对研制开发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荚膜多糖疫苗、纤维粘连结合蛋白疫苗、RNAⅢ激活蛋白疫苗以及核酸疫苗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8.
目的:2011年,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高达9240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作为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在糖尿病人群中的患病率为37%,是导致成人获得性盲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出血为特征,具有致盲率大,手术难度高等特点。针对与此,本文主要探讨术前注射贝伐单抗对23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严重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共收集严重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70例,药物辅助手术组(A组)21例,术前3—7天行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1.25mg/O.05mL);单纯手术组(B组)49例,行23G玻璃体切割术。分析两组术前及术后视力、手术时间、医源性裂孔、电凝、术后出血的不同。结果:在术后3月,两组视力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O.05)。A组平均手术时间为74分钟,而B组平均手术时间为85分钟(P〉0.05)。医源性裂孔在A组中有1例,而B组中有16例(P〈0.05),在A组中有3例使用电凝,B组中有25例使用电凝(P〈0.05)。A组有1例出现术中及术后出血,B组为20例(P〈O.05)。结论:在这个回顾性研究中,我们发现对于严重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人,术前玻璃体腔注射1.25mg/O.05ml贝伐单抗可以显著减少医源性裂孔的发生,减少术中电凝使用及术中术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9.
目的:通过对痤疮患者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将痤疮与影响因素的关系进行总结,并对非那雄胺片治疗不同程度痤疮的疗效进行比较,为痤疮有效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对166例痤疮患者进行性别、年龄、家族史、BMI、皮损分值与痤疮严重程度等资料的搜集,分析上述各因素与痤疮严重程度的关系,记录非那雄胺片对不同程度痤疮的疗效.结果:166例患者中女性140例(84.34%),男性26例(15.66%);年龄11~59岁;(平均25.19±8.07岁);4例(2.41%)为初次发病,162例(97.59%)既往有痤疮病史;随着年龄升高轻度痤疮患者的比例升高,中重度痤疮以16~25岁为主;BMI18.5~23.9组不同严重程度痤疮患者BMI差异显著(P<0.05);痤疮Ⅰ度、Ⅱ度严重患者,无家族史的例数较多,而Ⅲ度严重患者有家族史的例数较多(P<0.05);痤疮Ⅰ度严重组中,治疗4、12周及痤疮Ⅱ、Ⅲ度严重组治疗4、8、12周时的皮损综合分值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1),治疗后皮损综合分值明显减低;痤疮Ⅰ度、Ⅱ度、Ⅲ度严重组好转率分别为47.2%、62.9%、64.0%,三组好转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复发率分别为:16.7%、15.2%、4.0%,三组复发程度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痤疮患者的初发年龄男性平均17岁,女性平均20岁,随着年龄增长痤疮以轻度为主;轻中度痤疮患者多不伴有家族史,而重度痤疮患者多有家族史;非那雄胺片可有效抑制不同严重程度的痤疮的复发,在治疗过程中,其对中重度痤疮的疗效优于轻度痤疮.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 SPA)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EPCs)及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alpha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形成的相关性,以期为治疗冠心病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择 2012 年8 月到2014 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88 例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CC 良好40 例、不良48 例),均采集 外周血测定EPC 数量、体外生成血管能力,并用ELISA 法检测其血浆SDF-1alpha 水平,采用直线相关和Pearson 检验分析CCC良好 与不良者各指标间及与CCC 分级的相关性;将所有入选病例随机分为6 组,并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分别加入不同的培养 液,培养7 天后体外测定EPCs 数量以及生成血管的能力,并通过ELISA 法检测培养液上清中VEGF 的蛋白水平。结果:CCC 不 良组EPCs 数量、体外生成血管能力及SDF-1-alpha水平均明显低于CCC 良好组(P<0.05)。体外生成血管能力、循环EPCs 数量以及 SDF-1alpha水平均与CCC分级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r =0.72、0.67、0.79,均P<0.05);循环EPCs 数量、SDF-1alpha水平以及体外生成血 管能力亦均呈现显著正相关性(r =0.78、0.62,均P<0.05)。与PBS、SDF-1alpha+ AMD3100 及SDF-1alpha+ KI8751 干预物质比较,SDF-1琢 能够呈剂量依赖性的明显提高EPCs 数量、增强其体外生成血管的能力及VEGF水平(P<0.05)。结论: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稳定型 心绞痛患者循环EPCs及SDF-1琢与CCC 形成有关,VEGF可能参与该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