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提出和描述了产自我国西北新疆南部喀拉塔克剖面的一个牙形类新亚种Polygnathus communis gan-caohuensis,并根据以前出版的信息,命名了另一个新亚种P0lygnathus communis carmanae.种系发生研究揭示了Polygnathus communis Branson et Mehl的亚种对于法门阶最上部至韦宪阶地层的划分是至关重要的.此种的cari-na→gancaohuensis谱系,连同发现于喀拉塔克剖面的菊石、有孔虫和腕足动物,被认为是划分杜内-韦宪阶界线的潜在的标志化石.因此,喀拉塔克剖面有可能成为全球杜内-韦宪阶界线的一个候选层型剖面.  相似文献   
22.
本文提出和描述了产自我国西北新疆南部喀拉塔克剖面的一个牙形类新亚种 Polygnathus communis gan-caohuensis,并根据以前出版的信息 ,命名了另一个新亚种 Polygnathus communis carmanae。种系发生研究揭示了Polygnathus communis Branson et Mehl的亚种对于法门阶最上部至韦宪阶地层的划分是至关重要的。此种的 cari-na→ gancaohuensis谱系 ,连同发现于喀拉塔克剖面的菊石、有孔虫和腕足动物 ,被认为是划分杜内 -韦宪阶界线的潜在的标志化石。因此 ,喀拉塔克剖面有可能成为全球杜内 -韦宪阶界线的一个候选层型剖面。  相似文献   
23.
中国第四纪冰期与陆生脊椎动物残留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荣祖 《动物学报》2004,50(5):841-849
在第四纪冰期中 ,中国东部地区是否发生过冰川 ,长期存在争议。中国东部地区冰川说的创始人李四光教授在提出该学说时 ,从古生物方面未得到冰期生物群的证据。现存生物种的地理残留现象可反映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本文作者依据中国陆生脊椎动物的北方残留、热带 -亚热带残留、温带湿润带残留等现象 ,推断 :(1)在冰期的冷期中喜暖动物南迁时 ,中国东部地区是一避难地 ;(2 )在中国东部地区未见有典型冰川残留种的存在 ;(3)一些湿润种的间断残留分布与中国北方黄土及干旱气候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此结论似不支持中国东部冰川说  相似文献   
24.
关于"一类多分子生化反应系统的极限环"一文的补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用构造无穷大外境界线的方法应用Poincare-Bendixson环域定理解决了系统x=δ-xyn;y=xyn-ay/(y+b)存在极限环的充要条件,从而与文[1]共同完整地解决了此系统的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25.
利用分布于北美东部的8种温带落叶树种为研究材料,应用反映热量和降水状况的11个变量为气候指标,用标准差分析方法分析了这8个树种的分布北界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所使用的气候指标中,同一树种不同地点的温暖指数或年生物温度的标准差最小,说明积温是限制这些树种向北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温暖指数和寒冷指数随着年降水量的增大而减小,寒冷指数随着年较差的增加而增加,温暖指数随着水热综合指数的增加表现出减小的趋势.表明,除了生长季节的积温之外,降水和大陆性等气候条件对温带树种向北分布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6.
林天瑞 《古生物学报》2002,41(3):428-433
描述采用自南澳大利亚Officer盆地东部Manya-6号钻井的下寒武统Ouldburra组的Abadiella三叶虫的一新种-Abadiella officerensis,同时指出Parabadiella是Abadiella的同义名。  相似文献   
27.
黔南石炭-二叠系界线牙形刺序列的再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文详细描述了华南贵州罗甸纳水和紫云羊场石炭-二叠系的界线牙形刺序列,并自上而下可划分为:Streptognathodus barskovi,S.constrictus,S.isolatus,S.wabaunsensis.S.tenuialueus和S.firmus带,而Strep-tognathodus isolatus的首现则代表了二叠系的底界,本文讨论了世界各地石炭-二叠系界线牙形刺序列的对比。  相似文献   
28.
采用EAP ADA AK1 同步电泳分型法对内蒙古包头地区蒙族 (西部 ) ,呼伦贝尔盟蒙族(东部 )和布里亚特蒙古族人血痕的红细胞酸性磷酸酶 (EAP ,Erythrocyteacidphosphatase)、腺苷脱氨酶 (ADA ,Adenosinedeaminase)、腺苷酸激酶 (AK1 ,Adenylatekinase)的遗传多态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 西部蒙古族人血样 2 0 8例 ,东部蒙古族血样 1 0 9例 ,布里亚特蒙古族血样2 0 4例 ,分别取自内蒙古包头地区、呼盟海拉尔市、鄂温克自治旗。全部献血人员均为…  相似文献   
29.
一转眼距我从四川大学研究生毕业已经快十年了。我从一个懵懂、好奇求知的少年,到一个年过而立之年的学者;从当年的"被人师"变成了"为人师",站在了美国东部一所大学的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同时还从事着我最喜爱的遗传学科研工作。这期间,和四川大学王喜忠教授的一段师生缘分可以说让我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30.
《昆虫知识》2008,45(4)
在美国农业大州得克萨斯州,会飞的亚洲蟑螂因是棉铃虫等害虫的天敌,成了人类的“朋友”。1986年,亚洲蟑螂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初次现身。此后,它们迅速拓展”疆域”,逐渐移居佐治亚州、亚拉巴马州及美国东部沿海地区,2006年西进来到得州。在得州的里奥格兰德峡谷,不挑食的亚洲蟑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