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0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7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7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以小鼠为主要实验对象建立的转基因动物遗传病模型,结合同源重组技术和YAC大片段基因分离,克隆技术,将为基因调控研究和基因治疗研究带来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22.
本文用放射性配基[3H]8-OH-DPAT的结合实验显示,自发性高血大鼠(SHR)海马、下丘脑及低位脑干的5-HT1A受体结合位点数较正常Wistar大鼠为多,其中以海马最为显著;脑干的5-HT1A受体虽较正常Wistar大鼠多,但不太明显。SHR下丘脑中5-HT1A受体除结合位点较正常Wistar鼠多外,亲和力也有增大。以上结果表明,SHR与正常Wistar大鼠之间各脑区中5-HT1A受体的差别可能与高血压病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3.
用浅麻醉的Wistar大鼠40只,以辐射热照尾作为伤害性刺激,经玻璃微电极引导尾核痛兴奋神经元(PEN)和痛抑制神经元(PIN)的放电,同时测量甩尾反射潜伏期(TFL)作为甩尾痛阈的指标。结果表明:(1)自然状态下辐射热照尾引起尾核中PEN放电频率增加和PIN放电频率减少与甩尾反射(TF)相伴行。放电变化发生在TF之前,结束在TF之后,PEN和PIN放电变化与TFL呈高度正相关。(2)辐射热照尾同时引起一侧尾核PEN放电频率增加和另一侧PIN放电频率减少,二者协同活动,并发生在TF之前,结束在TF之后。(3)侧脑室注射55μg/10μl吗啡呈镇痛作用时,尾核PEN放电频率减少和PIN放电频率增加,放电变化仍发生在TF之前,结束在TF之后。结果提示,尾核中PEN、PIN放电和TF是中枢不同水平同时对痛觉调制所产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24.
大鼠脚内核的镇痛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唯  房家智 《生理学报》1993,45(2):190-195
本实验应用核团内微量注射L谷氨酸,利多卡因,bieuculline,GABA以及用辐射热甩尾法测痛等手段观察脚内核的镇痛作用,向双侧脚内核注射25 100nmol的L谷氨酸可引起大鼠痛阈升高,这个作用可为缰核内注射2 利多卡因0.5mol或0.2 bieuculline0.5mol所阻断,反之,向缰核内注射200nmolGABA可引起大鼠痛阈升高,上述实验表明,参与痛觉调制,脚内核缰核的GABA能纤维参与了脚内核的痛觉调制活动。  相似文献   
25.
【目的】明确抗生素处理对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专性共生菌的影响,探究共生菌Serratia symbiotica对豌豆蚜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方法】诊断PCR检测试验所用绿色豌豆蚜成蚜中的兼性共生菌类型;通过注射和饲喂抗生素去除兼性共生菌,建立不含兼性共生菌的豌豆蚜品系;定量PCR检测含有和不含S.symbiotica的豌豆蚜成蚜中专性共生菌Buchnera aphidicola的特异性基因片段的拷贝数;记录含有和不含S.symbiotica的豌豆蚜体重、蜕皮率、死亡率和繁殖力。【结果】试验所用豌豆蚜成蚜中仅含有1种兼性共生菌S.symbiotica。使用注射抗生素的方法能够去除豌豆蚜成蚜中的兼性共生菌S.symbiotica,并且对豌豆蚜中专性共生菌B.aphidicola的含量没有影响。与含有兼性共生菌S.symbiotica的豌豆蚜成蚜相比,不含兼性共生菌的豌豆蚜体重增长缓慢,在出生后9 d时体重不到含有S.symbiotica的豌豆蚜成蚜体重的1/3;不含兼性共生菌S.symbiotica的豌豆蚜1龄若蚜历期延长、死亡率升高,且平均每头成蚜所产后代数降低...  相似文献   
26.
疼痛是一种多维度的情感体验,痛感觉和痛情绪是其最主要的两个组分。关于疼痛,以往研究只专注于痛觉传递通路的某个环节或某个关键脑区,缺乏行为个体脑区与脑区连接在整体状态下参与疼痛或调节疼痛的证据。新的实验工具和实验技术的诞生,为痛感觉和痛情绪的神经通路研究带来了曙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脊髓水平以上的神经系统(包括丘脑、杏仁核、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臂旁核和内侧前额叶皮层)参与形成痛感觉和调节痛情绪的神经通路结构和功能基础,为疼痛的深入研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27.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运动疗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踝关节功能、血清炎症因子和致痛物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5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116例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早期康复训练,n=58)和研究组(针刺运动疗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n=58)。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的疗效、量表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踝关节功能、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致痛物质[神经肽(NPY)、P物质(SP)]水平。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55%,高于对照组的7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的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IL-6、TNF-α、IL-1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踝关节背伸活动度、踝关节跖屈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血清NPY、S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经针刺运动疗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干预后,可有效降低其血清致痛物质和炎症因子水平,有利于疼痛症状的缓解及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8.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容量对胸段经椎间孔硬膜外注射(TFEI)药液扩散范围和镇痛效果的影响以及胸段TFEI用于诊断性阻滞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胸段带状疱疹相关疼痛患者140例,随机分为4组,实施单次TFEI并分别注入不同容量含造影剂局麻药(A组:0.2 mL;B组:0.5 mL;C组:1.0 mL;D组:2 mL),CT扫描并观察造影剂在硬膜外向头侧、尾侧及总扩散节段,造影剂在椎间孔、同侧椎旁间隙、同侧及对侧硬膜外间隙扩散情况,判断是否为选择性神经根阻滞。评估注射前、注射后30分钟及24小时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头侧和尾侧扩散节段以及总扩散节段数,D组最多,A组最少(P<0.05);C组、D组造影剂扩散≥3个节段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P<0.05);C组、D组病例造影剂扩散至同侧椎旁间隙和对侧硬膜外间隙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B组(P<0.05),仅A组37.1%的病例实现选择性神经根阻滞,其余各组均无选择性阻滞病例。注射后30分钟,C、D组VAS评分显著低于A、B组(P<0.05);注射后24小时,D组VAS评分显著低于A、B组(P<0.05)。结论:胸段带状疱疹相关疼痛患者TFEI药液扩散范围随注射容量的增加而扩大,且在硬膜外倾向于头侧扩散,2 mL容量单次TFEI可阻滞3个以上的神经节段,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胸段TFEI行诊断性阻滞的可行性较差。  相似文献   
29.
摘要 目的:研究丙泊酚联合七氟醚麻醉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患儿中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对苏醒质量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4月期间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患儿96例,按照双色球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n=48,接受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和观察组(n=48,接受丙泊酚、七氟醚麻醉)。对比两组患儿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苏醒质量、心肌损伤指标、应激反应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置喉罩时(T1)~拔除喉罩(T4)时间点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下降后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观察组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毕、术后24 h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I)升高后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两组术毕、术后24 h血糖、皮质醇升高后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七氟醚麻醉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中,可减轻患儿的应激反应,稳定机体血流动力学波动,同时还可发挥心肌保护作用,提高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30.
大鼠中脑腹侧被盖区在睡眠-觉醒调节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在31只清醒自由行动的雄性SD大鼠进行。结果如下:(1)双侧中脑腹侧被盖区(VTA)微量注射3.3nmol溴隐亭后第2—3h觉醒时间显著增加(P<0.01);6.6nmol溴隐亭有类似效果;0.66和1.33nmol溴隐亭无明显作用。(2)同样方法VTA微量注射2nmol和4nmolSCH23390后第2—3h觉醒时间明显减少(分别为P<0.01和P<0.05),但注射3.4nmol舒必利则无效。(3)红藻氨酸(0.3μg)双侧VTA注后一周,大鼠白天觉醒减少,夜间无明显变化。以上结果表明溴隐亭微量注射到VTA可能通过D1受体使多巴胺神经元活动增加而产生致觉醒作用;另外VTA中DA神经元对于维持日间的觉醒可能有紧张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