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用清醒的肌肉麻痹的猫进行实验。观察到:以4Hz、8Hz 和60Hz 的电脉冲刺激中央中核,均可抑制束旁核的痛放电。频率为8Hz 的刺激能产生最强的抑制效应,4Hz 的效应稍差,60Hz 的最差。抑制的表现方式有二:(1)跟随着每个刺激脉冲出现痛放电的短暂遏制,遏制时间约为120ms,而且不随刺激强度的加强而相应延长。这种方式只有在低频刺激时才出现。(2)痛放电的整个时程缩短,高频和低频刺激时均可出现,特別是在使用高强度(5.4—8.5V)刺激时表现得更加明显。刺激丘脑中央中核与刺激外周深部神经或“穴位”,对束旁核痛放电有非常相似的抑制时程和适宜频率。此外,刺激中央中核选择性地抑制束旁核内痛敏细胞的活动,而不抑制非痛敏细胞的活动。实验结果提示我们:中央中核可能在远距离穴位镇痛机制中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2.
赵涤尘  徐屯  孙明智 《生理学报》1988,40(4):326-334
在54只大鼠上,用两支微电极同时记录神经元放电的方法,研究了脑室注射乙酰胆碱(ACh)对丘脑束旁核(Pf)和中脑网状结构(RF)痛反应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脑内ACh含量增加时,Pf和RF中两个痛兴奋神经元(PEN)的电活动同时减弱,两个痛抑制神经元(PIN)的电活动同时加强,Pf中一个PEN电活动减弱的同时RF中一个PIN电活动加强,或者相反。阿托品可以阻断ACh的上述作用。这提示,ACh对不同中枢痛反应神经元的电活动的影响是通过M胆碱能受体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53.
孙晓露  王志安 《生理学报》1991,43(5):443-450
The effects of left atrial stretch (AS) and carotid occlusion (CO) on the single unit activity of anterior and posterior hypothalamus (AH and PH) were investigated in 40 urethan-chloralose-anesthetized cats. A total of 185 units with spontaneous discharge were recorded. 46.3% (44/95) of the neurons in AH and 23.3% (21/90) of those in PH were responsive to AS. Majority of the neurons affected by AS exhibited a decrease in firing rate. A few units only showed transient response during the onset and release of AS (on-off response). Out of the 185 units, 85 units were tested by both AS and CO, and 15 units (17.6%) were responsive to both interventions. Among them 11 (73.7%) were inhibited by AS and excited by CO. From the results mentioned above, it is suggested that: (1) AS may exert an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activity of neurons in AH. (2) The activity of neurons in PH may be also affected by AS. (3) The inputs from the atrial volume receptor and carotid baroreceptor converge on the same neuron of the hypothalamus.  相似文献   
54.
C类纤维传入引起的丘脑束旁核诱发电民痛关系密切,电刺激SⅡ区,可明显抑制C-PfEP。用赛庚啶在脊髓阻断5-HT能下行抑制通路后,电刺激SⅡ区对C-PfEP抑制作用明显减弱,但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55.
黄雀中脑及丘脑听性核团的纤维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信文  蓝书成 《动物学杂志》1996,31(3):13-16,29
本文用HRP顺、逆行追踪方法,研究黄雀中脑下丘中央核(ICc)及丘脑卵圆核(OV)的传入联系及OV向端脑的投射。将HRP微电泳入ICc,在延髓角状核、层状核及脑桥外侧丘系核复合体出现了密布的标记细胞,在OV及卵圆核的腹内侧部见到密集的标记终末,在对侧ICc有许多的标记细胞及终末。将HRP微电泳入OV,除在ICc有大量的标记细胞外,在端脑L听区等处见到密集的标记终末。结果表明,ICc接受角状核、层状核和外侧丘系核复合体的传入投射,由它发出的纤维投射到OV及卵圆核的腹内侧部,双侧ICc间有往返联系,从OV发出的纤维投射至端脑的L听区。L听区可能是听觉的高位中枢。  相似文献   
56.
损毁丘脑腹内侧核对大鼠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黑质(SN)-纹状体多巴胺(DA)能神经元系统在调节躯体运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这一作用的传出神经通路尚无定论。在大鼠,丘脑腹内侧核(VM)是基底神经节的传出投射之一,主要接受SN网状部(SNR的投射纤维。本实验观察电损毁VM后,腹腔注射去水吗啡对大鼠姿势与行为的影响,以探讨SN-纹状体DA能神经元系统与VM在调节躯体运动中的功能联系。1 材料与方法 实验采用Sprague-Dawley系雄性大鼠,体重为200~300g,分为对照组(n=10)和实验组(n=11)。在1%成巴比妥钠麻醉下,将动物固定于立  相似文献   
57.
皮层投射到丘脑的纤维数量约为丘脑至皮层的纤维数量的10倍,因此许多研究者都认为这一庞大的反馈网络必然在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越来越多的证据也显示,来自皮层的反馈调节在修整丘脑反应方面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本文即从解剖学和生理学的角度对皮层.丘脑反馈调节的相关研究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8.
Lin FK  Xin Y  Gao DM  Xiong Z  Chen JG 《生理学报》2007,59(1):79-85
本工作旨在探讨电刺激束旁核(parafascicular nucleus,PF)对帕金森病模型(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神经行为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黑质致密部注射6一羟基多巴胺建立PD大鼠模型。采用行为学方法观察电刺激PF对阿朴吗啡诱发的大鼠旋转行为的作用,并应用在体细胞外记录法观察电刺激PF对大鼠底丘脑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及丘脑腹内侧核(ventromedial nucleus,VM)神经元放电的影响。结果发现,高频电刺激(130Hz,0.4mA,5s)PF一周,明显改善PD大鼠旋转行为。细胞外放电记录显示,高频电刺激PF使PD大鼠STN神经元自发放电减少,且该作用具有频率依赖性。另外,高频电刺激PF可使VM神经元兴奋,该作用也是频率依赖性的。我们在实验中同时观察到微电泳谷氨酸(glutamicacid,Glu)受体拮抗剂MK-801使STN神经元放电频率减少或完全抑制,微电泳t氨基丁酸(T-amino butyricacid,GABA)受体拮抗剂印防己毒素(picrotoxin,Pic)则使神经元放电频率增加。以上结果表明,GABA能和GIu能传入纤维可会聚于同-STN神经元,并对后者有紧张性作用。高频刺激PF,使该核团到STN神经元的Glu能兴奋性输出减少,导致STN的失活。这一作用通过基底神经节的间接通路,最终释放了丘脑运动核团VM的活性。高频刺激PF经PF,STN和VM的神经通路而改善PD大鼠神经行为。  相似文献   
59.
范世藩 《生理学报》2015,(1):110-110
大脑皮层-丘脑中部非特异投射区间存在闭合线路,它的活动在人的意识方面有重要作用,人入睡时它不活动,如果它受损,如丘脑中部梗死,人就会昏迷。在国外,这个系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才被发现,九十年代后才逐步搞清楚[1-3],而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我们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已经率先报告了这个闭合线路[4-6],只是由于当时此工作的论文只能在国内期刊发表,我们和国外同行没有交流,因此这个发现不为外国科学家所知。  相似文献   
60.
Liu J  Chu YX  Feng J  Wang Y  Zhang QJ  Xu LP 《生理学报》2005,57(1):83-90
采用玻璃微电极在体细胞外记录法,观察了5,7-双羟色胺(5,7-dihydroxytryptamine,5,7-DHT)损毁大鼠中缝背核(dorsalraphenucleus,DRN)后,底丘脑核(subthalamicnucleus,STN)神经元电活动的变化。结果发现,对照组和DRN损毁组大鼠STN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分别是(6.93±6.55)Hz和(11.27±9.31)Hz,DRN损毁组大鼠的放电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对照组大鼠,13%的神经元呈现规则放电,46%为不规则放电,41%为爆发式放电;而在DRN损毁组大鼠,具有规则、不规则和爆发式放电的神经元比例分别为9%、14%和77%,爆发式放电的STN神经元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果显示,DRN损毁后大鼠STN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增高,爆发式放电增多,提示在正常大鼠DRN抑制STN神经元的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