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分离出菠菜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SoBADH)构建成由CaMV35S驱动的双元植物表达载体pBSB, 农杆菌菌株LBA4404携带该载体转化棉花, 获得转基因棉花植株。65株转基因植株经过PCR筛选、Southern blotting分析证明有45株为成功的转化株, 外源基因已经被整合到棉花的染色体组中, 并以单拷贝插入居多。对部分株系的SoBADH基因的表达进行分析表明均有较高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经测定这些株系中的甜菜碱脱氢酶活性显著提高, 达到0.66~1.70 nmol/min/mg水平。同时这些转基因株系在盐胁迫下比对照长势强, 株高和地上部分的鲜重显著高于非转基因对照; 在低温胁迫下, 这些转基因株系表现出显著的抗冻性能。结果表明菠菜甜菜碱醛脱氢酶能够在异源植物棉花中过量表达, 并具有较高的酶活性, 转基因棉花可作为抗逆育种的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2.
隐神经及光刺激对猫视前区-下丘脑前部单位放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猫先用氨基甲酸乙酯-氯醛糖麻醉,然后用三碘季铵酚剂制动并人工呼吸,从脑的腹侧面接近视前区-下丘脑前区(PO-AH)。用玻璃微电极记录PO-AH的单位活动及其对不同强度的隐神经和闪光刺激的反应。用数据处理机作刺激前后的密度序列直方图。共观察了200个PO-AH单位,大多数单位的自发放电频率为1-15次/秒。观察了隐神经刺激对140个单位的效应。其中对隐神经刺激反应的有69个(49.3%),包括兴奋的23个,抑制的36个,反兴奋,致的10个。在69个被躯体神经激活的单位中,有4个仅可被C纤维阈以上的刺激所应不一有6个仅可被C纤维阈以上的刺激所抑制,前者相当于“痛敏”单位。观察了光刺激对181个单位的效应,其中有反应的有93个(51.4%),包括兴奋反应的21个,抑制反应的62个,反应不一致的10个.对双侧光刺激均有反应的10个。对光刺激的反应多数是短潜伏期的,只有一个是长潜伏期的。有34个单位既对光刺激、又对躯体神经刺激反应,属于会聚单位。在重复刺激作用下,PO-AH单位常表现出反应减弱倾向,对于伤害性以及视觉信息向下丘脑输入的特点以及下丘脑神经元与网状结构神经元活动的相似性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3.
牵拉猫左心房所致的肾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晓露  王志安 《生理学报》1991,43(2):171-177
本实验在50只麻醉猫中研究了牵拉左心房(LAS)对尿量(UV)、尿钠(U_(Na)V)和尿钾(U_KV)排出量的影响。在迷走神经完整的动物,LAS 导致 UV,U_(Na)V 和 U_KV(P<0.001)明显增加。切断迷走神经后 LAS 仍能使 UV,U_(Na)V 有所增加(p<0.01),但增加量明显低于迷走神经完整的动物(P<0.005)。在迷走神经完整的猫滴注肝素(10U/min/mg)后,LAS 也能引起 UV,U_(Na)V 和 U_KV 的增加,但增值明显低于没有滴注肝素的猫。在迷走神经切除后滴入肝素,则 LAS 的肾效应消失(p>0.05)。切断左侧肾神经后,LAS 引起神经完整肾尿量和尿钠排出显著增加(P<0.001)。而去神经肾对 LAS 的效应虽减弱,但其增值仍有显著性。两侧肾效应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是显著的(P<0.05)。上述结果说明,LAS 在麻醉猫中能引起尿量,尿钠和尿钾明显增加,这些效应是神经反射和体液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AREBs转录因子家族基因主要参与干旱、高盐、低温等胁迫应答反应,在植物抵御各种逆境胁迫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该研究经序列电子拼接克隆了陆地棉GhAREB4基因,该基因全长1 784bp,其开放阅读框为1 227bp,编码408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44.3kD,等电点为8.88。蛋白结构预测发现,该蛋白二级结构中含有bZIP基因家族的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GhAREB4与可可的AREB转录因子同源性最高。绿色荧光蛋白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GhAREB4蛋白分布在细胞核内。qRT-PCR分析表明,GhAREB4基因在花中的表达量最高;且GhAREB4基因表达受到干旱、高盐、低温、脱落酸(ABA)等处理的诱导,其可能调控棉花对非生物逆境的耐性响应。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对棉花耐逆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2007年5月~ 2011年4月鄂州市气传致敏真菌和支气管哮喘关系,以了解该地区支气管哮喘情况.方法 运用暴片调查法和暴皿调查法统计和记录鄂州市气传致敏真菌的种类及数量.选择该时期内鄂州市1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真菌变应原浸液作过敏原皮试发现有35例患者皮内试验阳性,将35例发作期患者和40例稳定期支气管哮喘患者行曲霉特异性IgE测定.结果 1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皮内实验组阳性35例,阳性率为35%,而在35例患者中IgE阳性有31例,检测符合率为88.58%,稳定期患者中阳性反应例数2例,阳性率为5%,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鄂州市气传致敏真菌和支气管哮喘密切相关,主要致病菌为曲霉,是支气管哮喘的致敏原之一,需要注意环境卫生以减少气传致敏真菌的数量.  相似文献   
7.
棉花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国民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干旱盐碱等不良环境严重地制约着棉花的种植区域及其产量和品质。近年来,利用分子育种改良棉花对这些逆境的耐性的研究成为热点。本文从棉花中克隆了一个对干旱和盐碱具有应答的WRKY基因,定名为GhWRKY25。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包含两个典型的WRKY结构域,每个WRKY结构域的C端含有一个C2H2类型的锌指蛋白结构,进化树分析表明其属于Ⅰ类WRKY蛋白,与可可的WRKY3同源性最高。利用qPCR分析发现该基因在棉花里为组成型表达,但在花中表达量较高。GhWRKY25在施用SA、JA、ABA、GA 中表达表现为上调。干旱和NaCl处理时发现GhWRKY25基因表达均显著上调。通过上述结果可以推测GhWRKY25在棉花对于逆境的适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为该基因功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8.
miRNA(microRNA)通过调控其靶标基因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该研究采用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等方法,探讨棉花miR397 LAC4参与植株木质素生物合成和对棉铃虫抗性响应机制。结果发现:(1)棉花miR397(ghr miR397)在转录后调控漆酶基因(GhLAC4)的表达,GhLAC4属于蓝铜氧化酶家族,通过调控木质素合成,抵御棉铃虫入侵棉花。(2)GUS报告基因融合表达和酶活性测定表明,ghr miR397在转录后切割靶标基因GhLAC4抑制其表达。(3)利用VIGS(virus induced gene silencing)技术在棉花中沉默和过表达ghr miR397,棉铃虫抗性检测分析表明,沉默miR397表达会增加棉花对棉铃虫的抗性,但过表达ghr miR397则会降低棉花的抗性。(4)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棉铃虫实验分析、组织化学染色和木质素含量测定表明,沉默GhLAC4表达会减少木质素的积累,增加棉花对棉铃虫的敏感性。研究表明,ghr miR397 GhLAC4模块共同微调棉花木质素合成来参与棉花抗虫性调控,同时也为棉花抗虫育种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药效成分积累量与生物碱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该研究采用UPLC-MS、qPCR技术分别测定不同产地11个样品中总生物碱(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之和)含量和3个参与生物碱合成途径相关基因(HMGR、FPS和DXR)的表达量,同时运用生物统计学方法分析成熟期鳞茎生物碱含量与各基因表达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浙贝母成熟期鳞茎总生物碱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为0.2105%~0.4612%; HMGR和FPS基因在盛花期组织表达、盛花期至成熟期鳞茎表达变化趋势同生物碱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DXR基因在成熟期鳞茎中表达量最高,盛花期组织表达、盛花期至成熟期鳞茎表达变化趋势同生物碱含量变化趋势大体不一致; HMGR、FPS基因表达量分别与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和总生物碱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性(P<0.05或P<0.01),以FPS基因表达量与生物碱含量相关系数为最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672,0.631,0.664,DXR基因与生物碱含量呈低度相关性。由此可以推断,生物碱的积累受MVA途径中...  相似文献   
10.
对27只氯醛糖和氨基甲酸乙酯麻醉的猫观察了选择性激活颈动脉压力和化学感受器对孤束核(NTS)及其附近区域单位放电的影响。共记录到103个对颈动脉压力感受器激活(新福林1—2μg/kg,iv)和/或颈动脉化学感受器激活(尼古丁,5—20μg,注入甲状腺动脉)起反应的单位,其中81个位于NTS,在这些单位中,14个仅对化学感受器激活起反应(10个兴奋和4个抑制),44个以各种组合形式对化学和压力感受性刺激都起反应,23个仅对压力感受器刺激起反应(18个兴奋和5个抑制)。在定位分布上,对两种刺激都起反应的单位主要位于NTS尾部,仅对化学感受性刺激起反应的单位多位于NTS的腹外侧,其它有反应的单位分别位于舌下神经旁区,旁正中网状核和延髓腹侧尾端。这些结果表明,颈动脉区压力和化学感受器活动传入到NTS,并在其中的一些神经元上发生会聚。 在全部有反应的NTS单位中,68个对压力感受性刺激起反应,其中46个兴奋,21个抑制(P<0.005);58个对化学感受性刺激起反应,其中36个兴奋,22个抑制(P>0.05)。这些结果提示,化学感受性刺激对NTS神经元引起兴奋和抑制两种反应,而压力感受性刺激则诱发兴奋为主的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