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21.
131只家兔在三碘季铵酚麻痹下,用玻璃微电极在腹后外侧核(VPL)记录对伤害性刺激有反应的单位。在786个 VPL 单位中,对伤害性刺激有反应的单位共128个,占总数16.3%.其中116今对伤害性刺激呈兴奋效应,占90.6%。其余12个呈抑制效应,占9.4%。静脉注射吗啡可以取消这些神经元对伤害性刺激的放电反应。78次的测试结果表明扣带回前部的刺激可以抑制32%VPL 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活动。同样,也可以抑制由于伤害性刺激而引起的 VPL 神经元的放电反应。这种抑制程度和扣带回的刺激频率有关;8Hz 的刺激频率所引起的抑制效应最佳。上述实验结果说明,扣带回可以通过其下行纤维的活动;影响伤害性冲动在丘脑 VPL水平上的传递。  相似文献   
22.
Zhu JX  Tang JS  Jia H 《生理学报》2004,56(6):697-702
本文旨在研究阿片受体是否参与丘脑中央下核(nucleus submedius,Sm)和顶盖前区前核(anterior pretectal nucleus,APtN)所介导的不同强度电针的镇痛作用。以辐射热诱发甩尾(tail flick,TF)反射潜伏期为伤害性反应的指标,观察了Sm和APtN微量注射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对不同强度电针“足三里”穴(St.36)抑制大鼠TF反射的效应。结果表明,Sm给予纳洛酮(1.0μg,0.5μl)阻断强电针(5mA)对TF反射的抑制效应,而对弱电针(0.5mA)的效应无明显影响;相反,APtN给予纳洛酮阻断弱电针对TF反射的抑制效应,而对强电针的效应无明显影响;纳洛酮供给到Sm或APtN邻近其它脑区对强、弱电针的效应均无影响。这些结果提示,Sm内的阿片受体参与介导强电针兴奋细传入纤维(A-δ和C类)产生的镇痛,而APtN内的阿片受体则介导弱电针兴奋粗传入纤维(A-β类)产生的镇痛。  相似文献   
23.
刺激家鸽上纹状体对丘脑背中腹前核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彬  胡昌华 《生理学报》1993,45(2):172-177
在氨基甲酸乙酯麻醉的55只鸽上,记录和分析了丘脑背中腹前核(nueleus dorsalis inter-medius ventralis anterior thalami,DIVA)对桡神经传入冲动发生反应的88个躯体感觉单位的放电其中一部分单位还对刺激坐骨神经发生反应。电刺激上纹状体的躯体传入投射区,可引致上述DIVA躯体感觉单位的自发放电和对桡神经传入的反应发生明显抑制。对自发放电抑制的程度与上纹状体的刺激频率和刺激强度呈正相关的关系;对桡神经传入反应的抑制则是使反应潜伏期增长和锋电位减少。以上结果提示,DIVA确实隶属于躯体感觉系统,而上纹状体躯体传入投射区对其躯体感觉单位有下行的抑制性影响,这种下行抑制可能使上纹状体得以对感觉输入进行反馈控制。看来中枢神经系统高级部位与丘脑之间的这种功能联系,在鸟类和哺乳类具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24.
热应激作为一种外部应激信号 ,可以引起机体信号系统的反应。近年来 ,磷脂酰肌醇 (PI)信号转导系统受到人们的重视 ,它包括PI、磷脂酶C(PLC)、磷脂酶A2 (PLA2 )、三磷酸肌醇 (IP3)、细胞内钙离子浓度 ([Ca2 ]i)等 ,参与许多重要的生理生化过程。其中 ,PLA2 作为PI信号系统活化的启动因子 ,它在热应激时的变化颇受关注。离体实验表明 ,热可致PLA2 的活性增强 ,在体实验中发现 ,热可使肝、肺组织中PLA2 活性增强 ,膜磷脂 (MPL)降解增强 ,用PLA2 拮抗剂和膜稳定剂阿的平 ,可调节MPL代谢 ,防止中暑发生 ,…  相似文献   
25.
目的和方法:应用大鼠高原低氧模型及原位杂交技术和氨基酸测定法,研究下丘脑前生长抑素原(PPS)mRNA表达和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含量的变化。结果:高原低氧组大鼠下丘脑Glu和Asp的含量明显增多,室周核、室旁核、弓状核PPS-mRNA阳性神经元数目显著增加;而NMDA受体拮抗抗剂氯铵酮,虽然对Glu和Asp含量无明显影响,但可使高原低氧大鼠下丘脑PPS-mRNA阳性神经元数目减少  相似文献   
26.
实验在41只氨基甲酸乙酯(25%)麻醉的SD雄性大鼠上进行. 采用细胞外微电极记录的方法, 首先观察了大鼠丘脑腹侧基底核(ventrobasal thalamus nucleus, VB) ON-OFF神经元的触觉反应特性, 并对不同的ON-OFF反应进行了分型, 分析了ON-OFF反应不同型式与刺激参数之间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考察了刺激扣带皮层前部(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ACC)对ON-OFF神经元触觉反应的影响. 实验发现, ACC的刺激对触觉ON-OFF神经元的OFF反应有易化效应, 表现在降低OFF反应的阈值, 从而改变了反应构型, 或者增加原OFF反应的放电频数. 在关于ON-OFF反应神经元感受野的研究中发现, 扣带皮层前部的兴奋可以使ON-OFF反应神经元感受野边缘的ON反应改变为ON-OFF反应, 从而使其对感受野内刺激物运动的时空信息的编码更为明确, 发现了边缘系统能够对触觉上传信息进行调制.  相似文献   
27.
应用硝酸还原酶反应—分光光度法测定和NADPH-d组织化学技术,对磁场处理后丘脑下部一氧化氮量的变化及其可能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发现磁场可促使丘脑下部一氧化氮量(OD值)显著升高,并具有显著滞后效应。NADPH-d阳性神经细胞及NADPH-d和血管加压素(AVP)双染阳性神经细胞集中分布在丘脑下部室旁核、室周核和视上核,但不存在 于视交叉上核,提示室旁核、室周核和视上核一氧化氮能神经细胞是丘脑下部的一氧化氮的主要来源。磁场处理后大鼠丘脑下部一氧化氮含量(OD值)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应归因于这些神经细胞受磁场作用表达增强。一氧化氮和血管加压素的共存可能对磁场调节内分泌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8.
臂丛神经撕脱伤后慢性疼痛是一种临床上顽固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然而,对于其潜在的中枢机制还知之甚少.为了进一步探讨臂丛神经撕脱伤后慢性疼痛的相关脑区活动,利用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断层扫描(PET)技术观察臂丛神经撕脱后慢性疼痛患者的脑葡萄糖代谢.选择左侧臂丛神经撕脱伤后慢性疼痛行脊髓后根入髓区(DREZ)切开术后疼痛减轻>75%的患者,共5例,分别在术前和术后14天行PET扫描采集数据,同时行视觉模拟评分(VAS),汉密尔顿(Hamilton)抑郁和焦虑评分.用统计参数图(SPM2)软件分析数据.与术前疼痛状态下相比,术后葡萄糖代谢明显减低的脑区有双侧尾状核,眶额回(OFC)(BA11),对侧扣带下回(BA25)和同侧前额叶背外侧区域(DLPFC)(BA46/47).葡萄糖代谢明显增高的脑区有对侧丘脑,枕核和同侧项叶(BA7).研究结果提示,涉及情绪、注意和疼痛内在调节的脑区在臂丛神经撕脱伤后慢性疼痛的调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9.
三七总皂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NGF和bF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PNS)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模型 PNS治疗组和模型 尼莫地平治疗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内皮质、海马等区域NGF和bFGF蛋白表达.结果:缺血2h再灌注46h后,脑内海马和皮质区的NGF表达降低,PNS能显著上调海马、皮质区及丘脑区域NGF的表达.缺血2h再灌注46h后,bFGF的表达各脑区无明显差异;但PNS能显著上调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胼胝体区域内bFGF的表达.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PNS能上调缺血脑组织内NGF和bFGF表达,尤其是促进了NGF的表达,这可能是PNS对脑缺血后损伤神经元的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0.
丘脑中央下核在痛觉感受与痛觉调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结合笔的工作,综述了近年来关于丘脑中央下核(Sm)在痛觉感受与痛觉调制中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它可能主要与痛觉的情绪激动成分有关,而且Sm-VLO-PAG可能构成一个痛觉调制的通路,通过脑干下行抑制系统在脊髓水平调制伤害感受性输入,从而产生痛觉的负反馈性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