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7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29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应用不依赖于培养的16S rRNA基因技术,揭示滑桃树根皮、茎皮以及种子伴生细菌的种类多样性,为建立伴生细菌的宏基因组文库奠定基础。基于我们新近发表的植物伴生菌富集方法,建立富集和未富集样品的全长16S rRNA基因文库,随机挑取至少100个克隆进行酶切分型并测序,根据16S rDNA的部分序列推测其所属伴生菌的种类。结果表明,所检测的细菌克隆大部分属于γ-Proteobacteria,有少量来源于α-Proteobacteria或放线菌(Actinobacteria),也包括不可培养或分类地位不明确的细菌。经过富集,16S rRNA基因文库中细菌克隆的比例和序列多样性显著增加,根皮的伴生细菌种类最为丰富,其次是成熟种子和茎皮;幼嫩种子16S rDNA文库的细菌克隆比例较小(1.18%),说明幼嫩种子的伴生菌最少。  相似文献   
72.
EGCG对大鼠放射性肺损伤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EGCG)对大鼠放射性肺损伤的防治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用60Co源γ射线单次照射SD大鼠全肺,构建放射性肺损伤模型,激素治疗组和EGCG治疗组大鼠分别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和EGCG治疗;以肺系数、HE染色、Masson染色和肺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观察及评价EGCG对放射性肺炎及纤维化的改善情况;检测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用Western印迹检测肺组织Nrf-2、HO-1、NQO-1的表达。结果:EGCG可明显减轻肺脏充血水肿,减低肺系数、肺组织HYP含量、肺泡炎及肺纤维化评分;EGCG可明显降低血清MDA水平,提高血清T-SOD活力,上调大鼠肺组织细胞Nrf-2、HO-1、NQO-1的表达水平。结论:EGCG能明显改善放射性肺损伤及纤维化病变,可能是通过Nrf2-ARE信号途径增加抗氧化酶表达,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而发挥治疗作用的。  相似文献   
73.
Huang YL  Yang Q  Jiang C  Xia CW 《动物学研究》2012,33(3):249-254
鸣唱具有吸引异性和驱赶同性的功能,受到性别间选择和性别内选择的共同影响。在少数鸟类中,不同的句子或同一句子的不同部分分别侧重执行吸引异性和驱赶同性的功能,句子的结构也相应的出现了分化。该研究于2011年繁殖季对北京小龙门地区32只北红尾鸲(Phoenicurus auroreus)的鸣唱分析发现,其鸣唱的句子可以分为差异显著的两个部分:稳定部分和可变部分。这两个部分的语图相关变量在均值和变异系数上均有显著差异(配对样本t-检验,P<0.05)。其中稳定部分在个体内非常保守,而可变部分个体内存在较大的变化。在指出句子结构分化的基础上,利用北红尾鸲鸣唱的稳定部分进行个体识别,获得了较高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74.
本研究选择空腹血糖值(FPG)在正常范围内(3.20 mmol/L≤FPG<5.50 mmol/L)的中老年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60只,高能量膳食诱导12个月后,将其分为正常血糖组和诱高血糖组(FPG≥5.50 mmol/L)。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2组中36个糖尿病相关基因在诱导前后外周血白细胞中的mRNA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能量膳食诱导后,诱高血糖组FPG和甘油三酯(TG)显著高于正常血糖组(P<0.05),而胆固醇(TCHO)、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与分组无显著相关性(P>0.05)。基因表达水平上,诱高血糖组和正常血糖组均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ACE)、肝糖原磷酸化酶基因(PYGL)、水通道蛋白基因(AQP2)等19个基因的mRNA表达量在高能量膳食诱导前后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基因的表达模式变化一致,但诱高血糖组的mRNA表达量变化大,且三磷酸腺苷柠檬酸裂解酶(ACLY)、选择素L(SELL)、突触相关蛋白23(SNAP23)、突触融合蛋白(STX4)这4个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仅在诱高血糖组高能量膳食诱导前后呈差异表达(P<0.05)。  相似文献   
75.
1.研究报告摘要: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不用单列标题书写)。目的(Purpose):主要说明作者写此文章的目的,或说明本文主要要解决的问题;方法(Methods):重点说明作者的主要工作过程及使用的方法。应用性文章如需要,可注明条件、使用的主要设备和仪器。结果(Results):本文最后得出的结果(实验数据部分)。结论(Conclusions):如系基础研究,应写明本文的创新之处,及文章在讨论部分表  相似文献   
76.
微生物蕴藏着大量具有工业应用潜力的生物催化剂。然而,传统培养方法只能从环境中获得不到1%的微生物。宏基因组学是通过提取某一特定环境中的所有微生物基因组DNA、构建基因组文库并对文库进行筛选,寻找和发现新的功能基因的一种方法。它绕过了微生物分离培养过程,成为研究环境样品中不可培养微生物的有力手段。因此,从宏基因组中挖掘新型生物催化剂一直倍受生物学家的关注。以下主要对宏基因组文库的样品来源、DNA提取方法、文库的构建和筛选策略的选择这4个方面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列举了近年来利用宏基因组技术所获得的新型生物催化剂,并对其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77.
给出协变量带有不可忽略缺失数据的非线性再生散度模型的Bayes方法,缺失数据机制由Logistic回归模型来确定.Gibbs抽样技术和Metropolis-Hastings算法(简称MH算法)用来得到模型参数、缺失数据机制中回归系数的联合Bayes估计,并用实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78.
目的了解绍兴市人民医院2010年1月到2011年6月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临床分布情况及耐药性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从近年来该院各感染标本中分离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用法国梅里埃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细菌进行鉴定,并做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性分析,用WHONET 5.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3株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主要来自于ICU,标本主要来源于呼吸道感染的痰标本中;药敏结果显示,复方新诺明、米诺环素和左旋氧氟沙星等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敏感率依次为96.46%、96.46%和92.92%;对亚胺培南100%耐药;对氨苄西林/舒巴坦、美洛培南和氨曲南的耐药率依次为91.07%、90.27%和89.38%。结论该院临床分离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主要来源于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液标本中,以ICU患者感染居多,耐药现象比较严重,应加强耐药性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控制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79.
目的:Dactylellina cionopaga是产生黏性分枝的捕食线虫真菌,进行其基因外源表达是鉴定该菌侵染相关因子的途径之一。方法:该文构建了含有组氨酸标签的黑曲霉表达载体pGT21M-HIS,对D.cionopaga中与侵染机制相关的丝氨酸蛋白酶基因PrD Ⅰ进行了外源表达。结果:RT-PCR鉴定结果显示,PrDⅠ在黑曲霉201中获得了转录。SDS-PAGE和酶活分析结果表明,经亲和层析纯化的重组蛋白分子量约为45kDa,在pH 5.0的条件下具有蛋白水解活性。纯酶液的蛋白浓度为30μg/ml。结论:构建的带有组氨酸标签的表达载体pGT21M-HIS能够用于基因在黑曲霉表达系统中的外源表达,并为目的蛋白的纯化和鉴定提供了极大便利。黑曲霉外源表达系统在表达丝状真菌基因方面相对其他表达系统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80.
昆虫围食膜是由昆虫中肠上皮细胞分泌的非细胞薄膜状结构,主要成份是几丁质、蛋白质和多糖,是昆虫抵御外界侵害的第一道天然屏障,能够保护中肠上皮细胞不受机械损伤并且能够抵御病毒、细菌及其他有害物质,防止化学损伤.昆虫病毒增效蛋白、荧光增白剂和几丁质酶等生物防治促进因子通过与围食膜上特异位点的结合,能够破坏围食膜结构,加速病原微生物对害虫的感染进程.就围食膜组分、结构、功能以及与害虫防治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且论述了以围食膜为害虫生物防治靶标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