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93篇
  免费   1440篇
  国内免费   3824篇
  2024年   119篇
  2023年   490篇
  2022年   507篇
  2021年   505篇
  2020年   464篇
  2019年   484篇
  2018年   394篇
  2017年   464篇
  2016年   427篇
  2015年   479篇
  2014年   633篇
  2013年   549篇
  2012年   653篇
  2011年   759篇
  2010年   644篇
  2009年   687篇
  2008年   755篇
  2007年   689篇
  2006年   607篇
  2005年   574篇
  2004年   581篇
  2003年   361篇
  2002年   250篇
  2001年   245篇
  2000年   222篇
  1999年   241篇
  1998年   174篇
  1997年   183篇
  1996年   133篇
  1995年   111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135篇
  1992年   151篇
  1991年   126篇
  1990年   109篇
  1989年   94篇
  1988年   91篇
  1987年   66篇
  1986年   51篇
  1985年   72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8篇
  1975年   2篇
  1963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 观察苦参素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单核巨噬细胞(MC/MP)浸润,MCP-1及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 大鼠行单侧输尿管结扎(UUO)建立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模型。实验分为3组:假手术组,UUO组,苦参素治疗组。治疗组在UUO的基础上每天以苦参素100mg/Kg腹腔注射。各组于术后第14d分别处死5只大鼠。用PAS及Masson染色法观察肾脏病理改变。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肾间质ED-1阳性的MC/MP细胞浸润,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Ⅰ型胶原(ColⅠ)的表达。结果 苦参素治疗组肾间质MC/MP细胞浸润数及MCP-1,ColⅠ的表达显著低于UUO组,肾小管变性和肾间质纤维化的程度也明显减轻。结论 苦参素可下调UUO大鼠肾间质MCP-1的表达,减少MC/MP细胞浸润,减轻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检测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 acid,GABA)和谷氨酸脱羧酶(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GAD)在大鼠降结肠上皮的表达及分布特征,并探讨GABA与上皮细胞分化增殖的关系。方法用免疫荧光及激光共聚焦显微扫描技术,检测GABA、GAD65及GAD67在大鼠降结肠上皮中的表达,并以麦芽凝聚素组织化学染色与免疫荧光结合的双重染色显示GABA和GAD65表达细胞的分布特征。同时,用RT-PCR方法检测GAD mRNA的表达。此外,用3H-胸腺嘧啶放射自显影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方法显示降结肠上皮的增殖带。结果RT-PCR显示降结肠粘膜中GAD65及GAD67mRNA均为阳性。GABA及GAD65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降结肠的腔面和隐窝的上1/3上皮细胞的胞浆,而GAD67阳性细胞仅分布腔面,此外,GABA及GAD65阳性染色也见于黏膜固有层。双重染色显示杯状细胞中GABA及GAD65均为阴性3。H-胸腺嘧啶及PCNA标记阳性细胞主要在隐窝的中下段。结论GABA及GAD65分布在大鼠降结肠上皮的成熟带及功能带,GABA系统可能参与上皮细胞的分化与增殖的调节。  相似文献   
993.
Roscovitine对C型尼曼-皮克病小鼠球状神经轴突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剂roscovitine对C型尼曼-皮克病(NPC)小鼠(npc-/-)球状神经轴突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roscovitine(72,144,300 and 600nmoles/day)对5.5周龄的npc-/-小鼠进行两周侧脑室灌注,以DMSO灌注的同龄npc-/-小鼠为对照。抗非磷酸化神经细丝蛋白抗体SMI32和抗有丝分裂期磷酸化表位抗体MPM-2免疫染色检测小鼠脑内球状神经轴突的数量,Western blot检测细胞骨架蛋白磷酸化程度的变化。结果Roscovitine组球状神经轴突数量较DMSO组显著减少,神经细丝和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程度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剂能明显改善NPC的神经元细胞骨架损害。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生物法合成1,3-丙二醇时,pH值对于产物谱有着显著影响。本文将研究不同pH值对克雷伯氏肺炎杆菌(Klebsiella pneumoniae)的中心碳代谢的影响。方法:设计单因素试验,控制发酵pH值,用5L Braun发酵罐进行批次发酵,分析发酵过程中产物时序性合成的特性。结果:pH 6.2到7.4适合菌体生长;不同pH值对于葡萄糖消耗无明显差异;pH6.8时能在较长时间保持在高水平的甘油比消耗速率;在偏碱性条件下,有机酸丁二酸、乳酸、乙酸的比生长速率显著增大;而2,3-丁二醇在偏碱性的pH7.4和8.0时根本不能合成。pH6.8时1,3-丙二醇的得率最大,不同pH条件下碳回收率相当。结论:证明了pH值对K. pneumoniae中心碳代谢具有显著影响,不同产物呈现不同的合成动力学特性,其详细机理有带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95.
产α-淀粉酶菌株的分离、鉴定及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高产α-淀粉酶菌株,为工业生产α-淀粉酶提供储备菌株。方法:利用碘液显色法和摇瓶发酵法,从土壤中筛选产α-淀粉酶菌株;通过菌落形态、菌体特征观察和16S rDNA序列比对对菌种进行鉴定;发酵粗酶液经硫酸铵沉淀、透析脱盐后,对其酶学性质进行初步研究。结果:从土壤中筛选到一株高产α-淀粉酶菌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XL-15。该菌株所产α-淀粉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作用pH为6.5;Ca2 和Mn2 对酶有激活作用,而Cu2 、Zn2 和EDTA对酶有抑制作用;酶的动力学研究测出米氏常数Km值为1.726mg/mL。结论:该菌株是产α-淀粉酶的较好材料,且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6.
γ-谷氨酰转肽酶活性电泳染色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电泳活性染色方法,以快速地对活性电泳中γ-谷氨酰转肽酶(GGT)进行显色,从而准确鉴定和定位该酶,并可用于该酶的电泳法纯化制备。方法:低温下,样品活性电泳结束后立即将浸有γ-L-谷氨酰-α-萘氨和双甘肽混合底物溶液的滤纸贴在胶面上反应5min,然后再用浸有对氨基苯磺酸和亚硝酸钠混合显色液的滤纸覆盖在基质滤纸上显色。结果:在滤纸上很快显示出一条红色条带,经切胶酶促反应检验确定为GGT,经电泳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确定GGT达到了电泳纯。结论:该法快速、灵敏、简单、直观,为GGT的鉴定和纯化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实现β-甘露聚糖酶基因在野生酵母菌中的整合诱导型表达。方法:克隆猪肠道野生酵母菌JSY4的25S rDNA片段;并与YIP5经EcoRⅠ与BamHⅠ双酶切连接,构建载体YIP5-rDNA。BamHⅠ与SalⅠ双酶切YIP5-rDNA,EcoRⅠ与SalⅠ双酶切pGEM-ManⅠ得到ManⅠ基因,BglⅡ与EcoRⅠ双酶切pPIC9K得到AOX1启动子,将三个片段连接,构建高拷贝整合诱导型表达载体YIP5-rDNA-AOX1-ManⅠ。提取DNA用SalⅠ单酶切线性化与pAX15按3∶1的比例共转化JSY4,在含300μg/mlG418的YEPD平板上筛选工程菌转化子,PCR方法鉴定。用2%甲醇诱导共转化工程菌以实现表达。结果:成功表达出β-甘露聚糖酶,其比活力为0.90IU/ml。而且传代10次后仍能检测到ManⅠ基因的表达产物β-甘露聚糖酶。结论:实现了β-甘露聚糖酶基因随共转化工程菌染色体稳定遗传及表达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8.
目的了解我院新生儿科病房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流行情况及基因型特点。方法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表型确证方法,对分离自广东省妇儿医院新生儿科病房的50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进行ESBLs检测。应用PCR法分别扩增产酶菌的TEM、SHV和CTX-M基因,并进行DNA测序及分型。结果50株细菌中,检出ESBLs阳性菌22株,检出率为44%,其中大肠埃希菌5株,肺炎克雷伯菌17株。5株大肠埃希菌中,3株同时检出CTX-M-14和TEM-1,1株检出CTX-M-14,1株3种基因均未检出。17株肺炎克雷伯菌中7株同时检出CTX-M-14型和SHV-12,9株只检出SHV-12,1株只检出CTX-M-14。结论SHV-12型ESBLs是新生儿科病房最常见的ESBLs,其次为CTX-M-14。  相似文献   
999.
对不同苗龄(1-12d)的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幼苗进行观察,比较了其初生维管组织的发育变化。结果表明:根中的初生维管组织借助下胚轴过渡到子叶中,而茎中的初生维管组织与下胚轴中的维管组织仅是简单的连接。这与Esau等认为幼苗的外部形态可以分为根-下胚轴-子叶和上胚轴苗两个系统的观点是一致的。本研究亦证实了可以将刺槐幼苗的外部形态描述为这两个系统,二者的维管组织只是简单的连接,不存在过渡。  相似文献   
1000.
 β-多样性刻画了地理区域中不同地点物种组成的变化,是理解生态系统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管理的一个重要概念。该文介绍了如何从群落组成,相关环境和空间数据角度去分析β-多样性。β-多样性可以通过计算每个地点的多样性指数,进而对可能解释点之间差异的因子所作的假设进行检验来研究。也可以将涵盖所有点的群落组成数据表看作是一系列环境和空间变量的函数,进行直接分析。这种分析应用统计方法将多样性指数或群落组成数据表的方差进行关于环境和空间变量的分解。该文对方差分解进行阐述。方差分解是利用环境和空间变量来解释β-多样性的一种方法。β-多样性是生态学家用来比较不同地点或同一地点不同生态群落的一种手段。方差分解就是将群落组成数据表的总方差无偏分解成由各个解释变量所决定的子方差。调整的决定系数提供了针对多元回归和典范冗余分析的无偏估计。 方差分解后,可以对感兴趣的方差解释部分进行显著性检验,同时绘出基于这部分方差解释的预测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