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目的:探讨牙周夹板联合正畸治疗对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咀嚼功能和龈沟液中前列素E2(PGE2)、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 ICAM-1)、p2l活化激酶5(PAK5)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8年2月~2020年2月间接收的93例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分为对照组(46例,牙周基础治疗、牙周夹板治疗)和研究组(47例,牙周基础治疗、牙周夹板治疗联合正畸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牙周情况,咀嚼功能、美观度,龈沟液PGE2、s ICAM-1、PAK5水平。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牙周菌斑指数(PLI)、探诊深度(PD)、牙龈指数(GI)、附着丧失(AL)、龈沟出血指数(SBI)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探诊出血率、前牙咬合低于对照组,咀嚼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牙周袋深度、前牙覆盖度、牙槽骨高度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龈沟液PGE2、s ICAM-1、PAK5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牙周夹板联合正畸治疗可有效恢复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牙周功能和咀嚼功能,且美观效果好,还可减轻对龈沟液PGE2、s ICAM-1、PAK5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单纯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在上颌第三磨牙拔除中的镇痛效果,为临床应用单纯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拔除上颌第三磨牙提供依据.方法:选择463例患者,共拔除500颗上颌第三磨牙,以500例上颌第三磨牙拔除术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n=300)和对照组(n=200).试验组采用单纯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拔除上颌第三磨牙,对照组加用腭前神经阻滞麻醉和腭侧浸润麻醉.进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麻醉镇痛效果.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疼痛感觉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与试验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仅用单纯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可满足临床上颌第三磨牙拔除的镇痛要求.  相似文献   
13.
李潇潇  刘新强  陈杰  杨建军  孟迪 《生物磁学》2014,(3):511-514,496
目的:比较前方牵引器及下颌支抗颌间牵引两种正畸牵引方式矫治上中切牙埋伏倒置阻生的疗效。方法:选择10例患者10颗埋伏倒置阻生上领中切牙,在三维CT片上的位置、三维方向和埋伏阻生的程度均相似,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前方牵引器牵引和颌间牵引,对两组的牵引时间和成功率进行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x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前方牵引组牵引时间长于颌间牵引组,有显著差异(P〈0.05),前方牵引组成功率为100%,颌间牵引组为60%,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埋伏倒置阻生的上中切牙外科开窗术后,通过前方牵引器牵引的时间显著长于下颌支抗颌间牵引,但成功率显著高于颌间牵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氧化锆全瓷修复与金属烤瓷修复在前牙牙冠延长术后冠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择期行前牙牙冠延长术后冠修复的患者80例(共97颗上颌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48颗患牙)采用金属烤瓷修复,观察组40例(49颗患牙)采用氧化锆全瓷修复。比较两组患者的牙体修复效果和牙周修复效果,治疗前后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松动度(movable degree,MD)和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I)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7.76%vs.70.83%,P<0.05);观察组患者的边缘密合度、牙体折损、牙体颜色和牙龈健康状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SBI、MD和PI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氧化锆全瓷修复用于前牙牙冠延长术后冠修复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金属烤瓷修复,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正畸矫治对上颌外伤切牙牙髓活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正畸科2006~2011年期间的病例60例,并按上颌切牙有无外伤史分为正畸外伤组和正畸无外伤组两组;选取我院牙体牙髓科2008-2011年期间上颌切牙有外伤但未行RCT(Rootcanal treatment)的病例30例,设为外伤无正畸组组。对三组间上颌切牙所患牙髓坏死的机率进行比较。结果:正畸外伤组与正畸无外伤组有显著性差别(P<0.01),正畸外伤组与外伤无正畸组亦有显著性差别(P<0.05)。而正畸无外伤组与外伤无正畸组没有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正畸治疗患者中,有严重牙周损伤史的上颌切牙患牙髓坏死的机率要明显高于无外伤史的上颌切牙。  相似文献   
16.
上颌窦是位于鼻腔周围最大的骨质腔,由于其所处位置及结构的特殊性,相比额窦、筛窦、蝶窦,上颌窦更容易受到感染产生炎症反应,因此上颌窦炎是现代社会最常见的炎症性疾病之一。通过对黑水国遗址汉代人群上颌窦的观察,发现该墓地中有40.5%的个体上颌窦内出现骨形态的改变,以穗状骨片为主。女性上颌窦炎出现率远高于男性,但无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男性上颌窦炎左侧出现率高于右侧,女性右侧高于左侧。按照不同的年龄段划分,从未成年期到中年期上颌窦炎的出现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但是通过二元逻辑回归检验,发现上颌窦炎与年龄之间并无统计学上的显著意义。在患有上颌窦炎的个体中,有66.7%的个体都出现了牙周病,一半以上的个体出现了龋齿。这似乎预示着上颌窦炎与牙齿疾病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张掖黑水国遗址汉代人群上颌窦炎的高出现率可能是多因素导致的结果,包括寒冷干燥的气候环境、空气污染、牙齿疾病以及病原微生物等。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即刻种植修复与延期种植修复对上颌单前牙患者牙周组织健康、美学效果以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上颌单前牙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种植修复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n=40,延期种植修复)和B组(n=40,即刻种植修复),比较两组患者植牙成功率、牙周组织健康、美学效果、炎症因子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植牙成功率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修复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牙周袋深度依次降低(P<0.05);B组修复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牙周袋深度均低于A组(P<0.05)。两组修复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红色美学指数(PES)评分依次升高(P<0.05);B组修复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PES评分均高于A组(P<0.05)。两组修复前、修复后7 d、修复后30 d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呈升高后降低趋势,B组修复后7 d、修复后30 d血清TNF-α、CRP水平均低于A组(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与延期种植修复相比,即刻种植修复治疗上颌单前牙患者对其牙周组织健康改善效果更佳,且炎症反应更轻微 ,美学效果更好,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矫治恒前牙反He的方法。方法:将50例恒前牙反He患者分为两组,用固定矫治器和活动矫治器矫治,观察解除反He所需的时间。结果:结果显示固定矫治组疗程明显于活动矫治组。结论:对于恒前牙反He患者,可以用固定矫治器联合下颌He垫、颏兜矫治,缩短疗程,达到理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鼻内镜下中下鼻窦道开窗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Krouse分级T2、T3的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及对炎性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成A组(n=26,鼻内镜下中下鼻窦道开窗术)和B组(n=24,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考察两组围术期指标、炎性应激指标[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降钙素原(PCT)]、并发症、复发率。结果:与A组相比,B组的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术后鼻腔内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术后疼痛程度更轻,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1 d、术后10 d的IL-8、PCT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IL-10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P<0.025),B组术后1 d的IL-8、PCT水平低于A组,IL-10水平高于A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组间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治疗Krouse分级为T2、T3的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可减轻患者炎性应激,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疗效较好的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20.
尹江  杨森  唐平  李浪  张慧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27):5344-5347
目的:研究对比前牙美学区实施即刻种植及延期种植对患者唇侧骨量变化。方法:选择2012 年4 月至2013 年4 月在我院 接受上颌前牙区的单颗种植手术治疗的患者96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法随机分成即刻种植组48 例(48 颗ITI种植体)与延 期种植组48 例(48 颗ITI种植体)。对比两组术后唇侧骨量情况,唇侧骨的改建情况以及术后1 年的PES评分。结果:即刻种植组 术后1 年的唇侧骨高度较术后即刻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刻种植组与延期种植组术后1 年水平向骨改建的 种植体冠方C 及中段M 较术后即刻显著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即刻种植组在术后1 年的唇侧牙槽嵴的高度 降低水平明显大于延期种植组,且对于水平向骨改建方面,两组种植体中段M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1 年的PES 评分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即刻种植并未能阻止患者牙槽嵴生理吸收,但种植的美学效果亦较 好。临床运用时应加以关注,掌握好适应证,从而获得最佳疗效。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