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基于生态系统管理理论,从海洋投入强度、海洋利用强度、海洋经济效益及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层面,构建海域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模糊决策分析理论计算各指标权重,得到河北省沿海地级市2005—2014年的海域集约利用综合指数,并利用聚类分析法及协调度指数对河北省海域集约利用的区域差异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4年河北省海域集约利用综合水平不断提高,除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准则层指数呈下降趋势外,海洋投入强度、海洋利用强度、海洋经济效益3个层面指数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持续增加趋势最明显的是海洋经济效益准则层;河北省沿海三市海域集约利用综合指数及各准则层指数的时序变化特征基本一致,但各区域之间仍体现着不同的变化特点,沧州市海域集约利用程度较高,唐山市海域集约利用经历了由低到高的过程,秦皇岛市海域集约利用的状况整体处于一般水平;河北省及沿海三市海域集约利用总体保持了较高的协调度,但各地区不同时段的变化特征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2.
采用2013—2014年四季度月在金门岛北部海域获取的浮游植物及环境因子监测数据, 分析该区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和季节变化及其与温度、盐度、悬浮物、营养盐、叶绿素等的关系, 初步探讨涉海工程建设对浮游植物群落的潜在影响。结果显示, 鉴定出的浮游植物隶属3门43属82种(不含未定种), 群落构成以硅藻为主, 其次是甲藻, 蓝藻仅1种。物种组成的季节差异较大, 3月物种贫乏, 1月次之, 7月和11月最丰富。四季丰度平均为47.09×103 cells/L, 1月丰度最高, 7月次之, 11月最低, 3月高于11月少许。四季优势种均为硅藻, 13个优势种分别为柔弱几内亚藻(Guinardia delicatula)、短角弯角藻(Ecampia zoodicaus)、骨条藻(Skeletonema spp.)、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微小海链藻(Thalassiosira exigua)、标志星杆藻(Asterionella notula)、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新月菱形藻(Nitzchia closterium)、派格棍形藻(Bacillaria paxillifera)、异常角毛藻(Chaetoceros abmormis)、小细柱藻(Leptocylindrus minutum)、宽角曲舟藻(Pleurosigma angulatum)和美丽曲舟藻(Pleurosigma formosum)。不同季节优势种有一定程度交错, 仅在单季占优的有6种, 有2/3在3个以上季节出现, 具槽帕拉藻、骨条藻为四季优势种。浮游植物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总体较好, 群落结构稳定。与毗邻海区相比, 本区物种丰富度偏低, 丰度高于毗邻海区, 种类组成相似, 优势种却有较大差别。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 溶解无机氮及活性磷酸盐仅在1月与丰度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 是促使丰度为四季最高的原因。涉海工程施工产生的悬浮物和冲击波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的主要因素, 大量海洋工程建设案例表明, 施工期造成的浮游植物丰度下降趋势和优势种更替混乱在工程结束后能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63.
台湾海峡离岛工业区海域浮游生物丰度之长期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1993-2010年在云林县台西乡沿岸的8个站位所进行的一年四季近岸10 m及离岸20 m水深的浮游生物调查资料及同步的水质资料, 分析了发电厂建成后对浮游生物的影响。本海域18年内浮游生物各类群丰度/密度的各季节平均值, 皆以第四季(10-12月)为最低, 而各个类群的最高平均值出现的季别并不一致。其中浮游动物出现于第一和第二季(1-6月), 浮游植物和虾、蟹幼体在第二季(4-6月), 而鱼卵和仔鱼则是在第一至第三季(1-9月)。自2000年第三季起, 测线5的测站经常有pH值低于7.8的情形。当该海域水体测得pH值低于7.8时, 浮游动物(75±69 ind./m3)﹑浮游植物((1.60±2.28)×103 cell/L)﹑虾幼体(2.4±5.8 ind./m3)﹑蟹幼体(1.9±5.0 ind./m3)及鱼卵(0.88±1.10 ind./m3)和仔鱼(0.16±0.32 ind./m3)的丰度/密度值皆偏低, 仅为历年总平均值的1/2。据此建议将发电厂排入海洋之水体pH值控制在7.8以上, 以降低对浮游生物多样性及丰度的冲击。  相似文献   
64.
海洋和沿海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等问题是《生物多样性公约》谈判的重要领域。本文梳理了历次缔约方大会的谈判进程, 认为主要焦点议题包括: (1)应对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对海洋和沿海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海洋和沿海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工具; (3)海洋保护区及具有重要生态或生物学意义的海域。这些议题的讨论将影响包括全球海洋保护区建设在内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进程, 也将影响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制度的建设, 以及沿海国家的社会经济。我国应加强履约谈判的技术支持, 加快涉海相关问题研究, 积极参与相关国际谈判, 并大力宣传我国经验。  相似文献   
65.
长江口及毗邻海域沉积物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丽萍  周晓蔚  郑丙辉  付青 《生态学报》2008,28(5):2191-2191~2198
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生物效应浓度法3种方法,考虑河口的水动力过程、沉积物分布和盐度影响,把长江口及毗邻海域划分为7个区域进行沉积物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3种方法评价结果基本一致,长江口及毗邻海域的底质生态环境均受到重金属不同程度的污染,属于中低度污染,口外区和舟山海区的沉积物质量较好,口门、最大浑浊带和杭州湾的沉积物质量较差.用同期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参数进行验证,生态响应明显.  相似文献   
66.
《生命的化学》2008,28(1):115-115
第五届全国核糖核酸(RNA)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11月15—17日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原生理所礼堂)召开。会议由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核糖核酸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上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金由辛研究员主持。共有来自全国15个省市的40多个单位的约300名学者和研究生参加。  相似文献   
67.
饥饿和再投喂对日本黄姑鱼生长及其体生化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黄姑鱼(Nibea japonica)俗称黑毛,属鲈形目,石首鱼科,黄姑鱼属,分布于中国东海及日本南部海域[1,2].其营养丰富、生长快、病害少、易于养殖,是东海区海水养殖的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68.
福建东山岛海域霞水母的渔业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1994年4~9月调查结果表明,东山湾海域霞水母的密度高峰期出现在6月25日~7月10日,生物量高峰期在7月10~8月5日;群体的伞径分布范围15~580mm,平均247.48mm,体重分布范围0.4~10250g,平均1274g;高次方程模拟的伞径生长方程式为Φt=15.1726+16.7204t+0.1926t2-0.0014t3—0.0004t4,指数高次方程模拟体重生长方程式为logeWt=-0.6885+1.3397t-0.0959t2+0.0034t3—0.00005t4;以生物经济学原理确定合理开捕为7月15日,合理开捕伞径为360mm.还讨论了表层水温和盐度与霞水母生物量和密度的关系及其资源开发等问题.  相似文献   
69.
黄嘴潜鸟(Gavia adamsii)为潜鸟中体型最大、种群数量最少的一种.黄嘴潜鸟成体体长大于80 cm,颈粗,嘴微上扬,上颚中线浅色,头比上体色浅,两胁缺少白色斑块,初级飞羽羽轴白色.繁殖于北极地区,越冬时南迁至约北纬50°至30°的沿海水域(North M R,1993;郑光美,2005).  相似文献   
70.
同步辐射方法在生命科学研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上海光源是我国建造的第一个第三代同步辐射装置,本文结合上海光源首批建造的光束线站,介绍了几类同步辐射实验方法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