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12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目的:应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技术探讨成人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DPKD)患者肾脏血流灌注的改变与血压的关系。方法:选取79例ADPKD患者;对照组86例,其中包括62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以及24例血压正常的健康成年人。使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采集肾脏三维能量图像并应用VOCAL分析软件得出相关参数指标: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血流指数(VFI)及肾脏总体积。结果:(1)与同级别血压水平的对照组比较,在ADPKD患者血压正常时VI就开始减低、肾脏总体积就开始增大(P0.05);(2)ADPKD合并高血压1级、2级、3级患者与同级别血压水平的对照组相比,其VI明显下降、肾脏总体积显著增大(P0.01),预示着ADPKD疾病的进展,ADPKD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血压的变化关系密切。结论:ADPD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比血压的变化更敏感。故早期对多囊肾患者肾脏血流动力学进行监测,对于评估病情、判定疗效、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2.
《生命科学研究》2015,(3):203-209
基于前期研究工作中构建的千里光全长c DNA文库,我们分离到千里光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Sadenosylmethionine synthase,SAMS)基因,本研究分析了该基因开放阅读框,并对该多肽3个高度保守序列形成的结构域和功能位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该基因(Gen Bank ID:KC149908.1)编码的蛋白质由39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理论等电点5.48,相对分子质量43.40 k D;结构域比对和3-D模型分析结果表明,α-helix/β-strand是该蛋白结构域的主要组分,且SPOUT结构与甲基转移酶反应密切相关,其功能可能涉及核酸、蛋白质和磷脂的合成,本研究揭示SAMS的氨基酸保守基序是形成高级结构并决定其生物学功能之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3.
MapGene2Chrom基于Perl和SVG语言绘制基因物理图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传图谱表现形式简洁明了,为分析遗传规律、克隆基因提供了便利。Gbrowse、MapViewer等工具虽然能够协助研究人员绘制相似形式的物理图谱,但有很大的局限性:(1)数据需提前布置好;(2)输出结果无法灵活修改。鉴于此,文章基于Perl和SVG语言,开发了一款生物辅助作图软件MapGene2Chrom的本地版与网页版,该软件能够依据输入数据快速绘制相应的物理图谱。该软件输入数据格式简单,输出结果易于修改,图片格式为SVG矢量图,具有很好的移植性,以期为研究人员绘制物理图谱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54.
针对NCBI上已登录的茶氨酸合成酶与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序列进行克隆、原核表达与酶活性验证,利用多种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和软件,对Cs TS与Cs GS基因进行结构、性质和功能预测,采用同源建模法对蛋白三维结构进行预测,比较并预测催化作用位点的差异;用系统进化树分析从裸子植物到高等被子植物的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序列,推测其进化的演变过程;通过对原核表达的基因工程菌提取粗酶液进行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尽管茶树TS与GS序列高度同源,但是原核表达后的融合蛋白仍然显示了不同的催化能力,蛋白一、二级结构分析显示Cs TS与Cs GS差异不大,但是通过同源建模形成的蛋白三级结构分析显示,Cs TS与Cs GS存在3个催化位点上的差异,这可能是导致其酶活性差异的关键。系统进化分析结果首次确定茶氨酸合成酶应为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家族成员,按照其细胞定位预测应为胞质型GS,其亲缘关系与同为双子叶植物的葡萄、陆地棉、巴西橡胶树、拟南芥较接近。  相似文献   
155.
研究了牛粪、茶渣、药渣和菌渣等有机物料的不同复配比例的蚯蚓生长状况,筛选出适合蚯蚓生长的最佳物料配比,并进一步分析了这些适合蚯蚓生长的物料配比处理的养分含量和三维荧光光谱特征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牛粪与药渣、牛粪与茶渣的不同配比物料中的蚯蚓生长情况均较好,而有菌渣复配的物料的蚯蚓生长情况较差;随着堆肥时间的增加,堆肥的pH逐步趋向中性和弱酸性,堆肥的电导率、全氮、全磷、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逐渐增加,全钾和速效钾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堆肥的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小;三维荧光光谱特征和荧光区域指数结果表明,随堆肥时间增加,可溶性有机物(DOM)中的类蛋白峰逐渐减弱,而类腐殖质峰逐渐增强.蚯蚓堆肥改变了有机废弃物的DOM组成,生成了大量类胡敏酸和类富里酸物质, 性质逐渐趋于稳定.因此,有机废弃物蚯蚓堆肥中DOM物质含量变化可作为蚯蚓堆肥成熟度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56.
以中国产3种水韭的成熟叶片基部为实验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详细观察3种水韭的叶舌结构,建立各自叶舌的立体模型,探讨3种水韭间的亲缘关系,并比较了中国特产水韭与中亚及北美水韭的演化关系。结果显示:(1)3种水韭叶舌结构主要分为舌片、舌足和横带三部分。(2)中华水韭与东方水韭舌片均为三叉型,有主侧舌片之分,足角均为卵圆形,舌足与叶轴平行,而云贵水韭长鼻形,无主侧舌片之分,足角为三角形,舌足与叶轴有一定的角度。(3)中华水韭与云贵水韭的舌足侧面观为长椭圆形,东方水韭舌足侧面观为肾形。研究认为,中华水韭与东方水韭的亲缘关系较近,二者与云贵水韭亲缘关系较远;叶舌是水韭类的溯祖形态,其结构复杂,特征稳定,种间差异明显,应该作为水韭分类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7.
通过对咸水滴灌下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人工绿地的土壤水分进行实时监测,研究了4—7月各灌水周期内土壤水平0~60 cm和垂直0~120 cm空间距离范围内的水分三维时空变化.结果表明: 咸水滴灌下绿地土壤水分表现出周期性的动态规律,且在忽略降雨时,这种规律随时间变化未表现出明显差异;非降雨与降雨条件下的土壤水分时空变化差异显著.土壤含水量在4月偏高,7月偏低,在有明显降雨的6月最高;土壤水分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特征不同,但整体随月变化(4—7月)呈下降趋势,随日变化(1~15 d)呈幂函数递减规律,且在周期内先后经历3个不同变化阶段.土壤水分在水平空间距离上呈一元线性递减,在垂直空间上近似表现为双峰曲线,且在20 cm土层处有一个显著峰值;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征取决于土壤自身的物理性质.  相似文献   
158.
研发动态     
<正>清华大学和中国医科院打印出世界首个体外肿瘤模型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特聘教授孙伟课题组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程书钧院士课题组合作,运用自主开发的细胞三维打印技术,在世界上首次构建出Hela细胞(一种子宫颈癌细胞)的体外三维肿瘤模型。相关研究发表于最新一期的《生物制造》杂志。三维打印构建的癌细胞三维结构能够更好地反映体内肿瘤的生长和发  相似文献   
159.
叶云飞  杨倞  孙永健  徐胜  孟岩  刘思博 《生物磁学》2013,(25):4947-4949
目的:探讨和分析三维适形放疗和逆向调强放疗在巨块型肝癌的治疗上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本院自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收治的190例巨块型肝癌放射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Three—di-mensionalconformalradiationtherapy,3D.CRT)组95例以及逆向调强放疗组(Intensity-modulatedradiotherapy,IMRT)95例。并对放疗后患者肿瘤的直径以及1、3年内的生存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种治疗方式对巨块型肝癌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其中常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能够让肿瘤缩小5-10%,1年和3年后的存活率为78.9%(75/95)、12.6%(12/95);而逆向调强放疗能够让肿瘤缩小15%以上,1年和3年后的存活率为85.3%(81/95)、16.8%(16/95)。结论:三维适形放射和逆向调强放疗技术均可有效的缩小肿瘤,提高患者的1、3年生存率,而逆向调强放疗更具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160.
目的:随着蛋白组学技术的发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联用技术(液质联用)逐渐成为蛋白组学的主流技术。方法:通过结合各种不同原理的色谱分离类型,多维液相色谱分离技术能够极大的提高分离系统的峰容量,达到有效分离复杂程度很高的蛋白质组学样品的目的。结果:最广泛使用的多维液相色谱分离系统是离子交换色谱(IEX)和反相色谱(RP)的二维结合,近年来又发展出了分离能力更强的三维液相色谱分离系统,并且已经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得到了应用。结论:本文综述了多种多维液相色谱分离方法,在这些方法中,不同的分离原理的色谱类型被用于肽段或蛋白混合物的预分离中,有效促进了样品的充分分离,极大地提高了复杂样品的蛋白组学鉴定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