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51.
再狭窄是困扰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主要问题,目前尚无完善的解决方法。低强度旬可用于血管内照射的一种照射源,以其不发热,非损害的光生物学过程为持征,应用更为完全,有效和简便易行,而且低温强度激光已在创伤修复等领域应用多年,证明可以促进伤口愈合或调节细胞生理过程。本文概述了再狭窄发生机制,探讨了低温度激光用于预防再狭窄的可能机理,总结了有关动物试验和初期临床应用的结果,认为低强度激光作为一种血管成形术再狭窄的防治手段,无疑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52.
莫殿全 《蛇志》2014,(1):93-94
<正>在临床各类急性病症中,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是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早期再灌注治疗是临床用于挽救STEMI患者生命、改善其预后及生存质量的有效手段。再灌注治疗主要包括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溶栓治疗以及支架置入术。国内外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对于STEMI患者实施早期再灌注治疗可使病人死亡率大幅度降低,幸存者心功能也可得到显著改善[1]。本文就急性ST段抬高心肌  相似文献   
53.
目的了解腹腔镜腹膜阴道成形术后患者人工阴道的微生态状况,探讨腹腔镜腹膜阴道成形术后阴道微生态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4例性腹腔镜腹膜阴道成形术术后回访的患者,取阴道分泌物进行微生态评价,同时检查患者的人工阴道物理功能及阴道壁组织活检。结果腹腔镜腹膜阴道成形术术后患者的人工阴道具有正常阴道的组织学特点,物理功能良好。54例患者中阴道菌群密集度为Ⅱ-Ⅲ级者48例,占88.9%;菌群多样性为Ⅱ-Ⅲ级者39例,占72.2%;优势菌为革兰阳性大杆菌者15例,占27.8%;pH≤4.5者31例,占57.4%。无病原菌感染。术后时间≥2年的23例患者阴道微生态正常者占14例(60.9%),异常者占9例(39.1%)。术后时间〈2年的31例患者中阴道微生态正常者11例(35.5%),异常者20例(64.5%)。菌群异常主要包括:菌群抑制(包括未见到任何细菌)、革兰阳性短杆菌(12.3%)、革兰阳性球菌(31.5%)、革兰阴性短杆菌(9.6%)。结论 (1)先天性无阴道的患者在阴道成形术后不同程度存在菌群失调表现。表现为pH值升高,阴道内菌群多样性欠佳,正常优势菌群存在比例低。(2)手术后时间是影响腹膜阴道成形术后阴道微生态的重要因素,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人工阴道阴道微生态正常的比例逐渐增加。(3)评价腹腔镜腹膜阴道成形术后阴道微生态环境的状况,对预防与治疗术后人工阴道感染、促进人工阴道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4.
季振涛  王霖  桂成岩  靳虎  杨庆诚 《生物磁学》2011,(13):2522-2524
目的:探讨胫骨上端骨肉瘤保肢手术中使用人工关节重建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2010年6月对21例胫骨上段骨肉瘤患者行根治性切除人工关节重建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21—62岁,平均34.1岁。依据Enneking分期:ⅡA期12例、ⅡB期9例。均采用广泛性边缘切除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术前、术后化疗。结果:1例患者发生术后胫前肌群坏死。所有患者均随访6—72个月,平均45.1个月。ⅡA期12例患者中,1例因肺转移死亡(占8.3%),局部复发1例,行股骨下段截肢,10例无病生存;ⅡB期9例,4例死亡,5例存活;Enneking分期明显影响预后。结论:胫骨上段人工关节重建对胫骨上段骨肉瘤的保肢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外耳道胆脂瘤的临床特征和最佳治疗方法,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32耳)外耳道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2耳病变局限于外耳道无明显骨质破坏,经耳内窥镜下行胆脂瘤清除病术;10耳病变局限于外耳道,但有较广泛的骨质破坏或有外耳道口狭窄者,经耳内切口显微镜下清除病变并加行外耳道成形术;10耳病变侵及鼓室或乳突,在显微镜下经耳后切口行乳突根治术。有条件者行乳突根治术加鼓室成形术。结果:本组病例所有患者术后病理均为胆脂瘤。术后外耳道口保持宽大,外耳道皮肤恢复正常,不产生上皮堆积。随访1年以上胆脂瘤无复发。结论:耳内镜与显微镜配合应用可彻底清除胆脂瘤,防止胆脂瘤残留和复发,并能提高听力.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中,重建上鼓室对慢性中耳炎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86耳)慢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均分两组:两组均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其中实验组应用自体乳突骨粉联合耳后肌骨膜瓣缩窄乳突根治腔,并垫高上鼓室内壁;对照组不行乳突根治腔缩窄术。回顾性观察两组患者在鼓膜状态(内陷及穿孔)、干耳时间、听力提高,头晕头痛、肉芽增生等几个方面的恢复情况。结果:通过对两组病例进行随访和疗效分析,在鼓膜状态、干耳时间、头晕头痛等方面,其临床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在术后听力提高及肉芽增生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慢性中耳炎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中,自体材料的应用缩短了干耳时间、提高了手术疗效,减少了手术相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提高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术)联合支架植入术(SI术)手术成功率的经验.方法:选择273例冠心病人,在透视及心电压力监测下,行PTCA+SI术,术后行冠状动脉造影并随访评价其疗效.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无残余狭窄,技术成功率100%,术后随访1~12月,无心绞痛及心肌梗塞发生.结论:PTCA与PCI术创伤小,康复快,并发症少,是治疗冠心病最安全、有效的介入疗法.  相似文献   
58.
目的:讨论眶隔脂肪重置结合皮瓣法下睑成形术改善眶周外形,以获得符合美学标准的手术效果。方法:对178例下睑袋成形术者,采用下睑缘切口,经皮瓣法释放眶隔脂肪,并将其部分固定于下睑缘凹陷处骨膜上,随后切除过多的皮肤。结果:术后恢复快,下睑皮肤平展,外眦部皮肤去除充分,眼台轮廓饱满,曲线自然。术后随访3个月到6个月观察,无睑退缩、下睑外翻,随访效果满意。结论:眶隔脂肪重置合并皮瓣法下睑成形可较好改善眶周外形,术后效果满意,达到下睑年轻化矫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59.
阴囊纵隔血管蒂皮瓣尿道成形Ⅰ期治疗尿道下裂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阴囊纵隔皮瓣尿道成形术Ⅰ期修复尿道下裂的方法.方法:于阴囊纵隔部设计以纵隔血管为蒂,宽1.5~2cm,长等于尿道外口至冠状沟距离的皮瓣,切取后成形尿道,修复下裂.结果:本组26例皮瓣全部成活,成形尿道排尿通畅.术后6例出现尿漏,4例换药治疗后自行愈合,2例半年后行瘘修补.随访6月至2年,无尿瘘及尿道狭窄.阴茎功能及外形满意.结论:阴囊纵隔皮瓣尿道成形术是Ⅰ期治疗尿道下裂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60.
目的:分析PKP(即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和PVP(即经皮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并抽取我院骨科诊治的164例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术式分为PKP组和PVP组各82例,对比分析不同手术前各组VAS评分(即视觉模拟评分法)、ODI(即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椎体高度以及Cobb角变化,同时对2种手术的安全性进行客观评价。结果:手术后,两组VAS评分、ODI、椎体高度以及Cobb角度均出现明显恢复(P0.05),在术后相同时间点,PKP组VAS分数、ODI分数、椎体高度、Cobb角度均显著优于PVP组(P0.05);PKP组手术不良事件发生率(17.07%)显著低于PVP组(36.59%),P0.05,组间差异明显。结论:PVP、PKP虽然均能够对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达到修复椎体高度、止痛的治疗效果,但是PKP治疗后椎体恢复情况、手术安全性显著优于PV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