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8 毫秒
11.
张瑶  苏柱程 《蛇志》2015,(2):186-188
<正>20世纪80年代,Galibert等首次报道了经皮穿刺椎体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硫酸钡造影剂治疗椎体血管瘤,并称为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1]。PVP因其操作简单、创伤小、止痛效果明显而得以迅速推广,尤其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方面取得良好疗效,但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其中骨水泥渗漏是严重的手术并发症之一,约占全部临床并发症的66%[2,3]。本文  相似文献   
12.
金梅 《蛇志》2012,24(3):322-323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是由于上气道口咽部阻塞,频发睡眠呼吸暂停、通气不良,引起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使机体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PKP治疗37例共112节胸腰椎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分析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采用模拟视觉评分(VAS)及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术前、术后疼痛缓解及日常活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3例一次手术完成1节椎体,12例一次手术完成2~3节段椎体,12例两次手术完成3~4个节段椎体。1例术中出现一过性血压降低和呛咳。VAS评分术前为(8.55±1.22)分,术后1周为(2.12±1.09)分,术后3个月为(2.01±1.07)分;ODI值术前为83.02±11.14,术后1周为25.23±7.17,术后3个月为27.45±9.67,疼痛缓解及日常活动功能恢复明显。结论:初步的临床结果显示PKP是多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单椎体信号改变者治疗效果好于多椎体信号改变者。多椎体信号改变者只选择第一责任椎的单节段PKP可能获得更好的效果;多节段患者同时选择第一和第二责任椎一次完成PKP术效果可能好于分次完成。一次治疗多椎体病变更为经济、适用。  相似文献   
14.
椎体成形术的生物力学研究现状和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玉杰  王宁  苏展  李焱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8(10):1992-1994,1941
椎体成形术是通过向椎体病损部位注入骨粘合剂,达到缓减疼痛、增强椎体稳定性的目的。由于椎体成形术的治疗原理、远期疗效、并发症均与其生物力学密切相关,其生物力学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通过椎体强化的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及椎体强化后的生物力学特性,总结影响椎体强化效果的因素及影响程度,并对椎体强化生物力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基于血管内高频超声的血管壁组织应变成像及弹性重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血管内高频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成像技术,对IVUS图像灰度值进行换能器偏心校正后,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管壁组织运动分阶叠加光流估计方法获得血管内施压条件下组织微元位移与应变分布,采用弹性重构方法获得了实际血管壁真正意义上的横断面弹性显微图像,由离体猪血管实验结果证实。将血管力学实验研究推进到二维亚毫米微结构层次,有希望为经皮腔内冠状动脉血管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过程监控与治疗评价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6.
翁贞  张红庆  陈永杰  曾正义 《蛇志》2016,(3):286-287
目的分析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行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为椎体后壁完整疼痛性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均接受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经双侧椎弓根、椎弓根旁置入可扩张球囊,将骨折塌陷椎体进行复位,采取骨水泥填充球囊扩张产生的椎体内空腔,术后观察患者症状改善和骨折复位情况。结果 4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48h内患者疼痛显著缓解,骨折椎体前缘以及中部高度丢失,从手术前的(12.5±2.2)mm、(9.1±1.3)mm减少到手术后的(4.6±1.4)mm、(3.3±1.0)mm;后凸畸形Cobb角从手术前的(22.2±5.1)°矫正到手术后的(9.1±4.6)°,其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少量骨水泥渗漏,1例患者手术过程中一侧穿刺管中出现脑脊液,即停止该侧手术。结论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快速缓解患者的疼痛,使患者脊柱序列得到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C-型钠尿肽与血管损伤性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型钠尿肽(C-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CNP)作为钠尿肽家系的一员, 主要是由血管内皮分泌,CNP与血管平滑肌细胞钠尿肽受体-B(NPR-B)结合,激活颗粒型鸟苷酸环化酶,促进细胞内cGMP 水平升高,以旁分泌和/或自分泌方式调节循环系统功能稳态.CNP广泛分布于血管系统,尤其在内皮细胞中高表达.CNP具有利钠、利尿、调节血管张力、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增殖等作用,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冠脉成形术后再狭窄和血管钙化等多种血管损伤性疾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经单侧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BKP) 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相关的多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可行性与 临床疗效。方法:2009 年8月~2011 年10 月收集单纯采用经皮单侧穿刺BKP治疗MM所致的多节段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共11 例30 个椎体。手术前后分别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SF-36 各项指标评分、X线检查,以评价手术 前后椎体疼痛的缓解、功能改善、患者满意度、椎体的高度及后凸Cobb 角的恢复,以及骨水泥的渗漏情况。结果:11 例患者共30 个椎体均手术顺利。术中经单侧椎弓根注入骨水泥平均3.26 mL/椎。平均手术时间19 min/ 椎。每个椎体的平均透视19次。平 均随访12.5 个月,4 例随访中死亡。术后各时期的VAS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SF-36 大部分指标评分明显 改善。术后椎体前缘、中线高度及Cobb 角矫正较术前明显恢复(P<0.05)。骨水泥渗漏率3.1%,但无明显的临床症状。结论:经单 侧穿刺BKP 治疗MM相关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手术时间短,较为安全,缓解疼痛迅速,明显改善后凸畸形,提高了患者生活独立能 力和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78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78例患者(98条血管)术前经CTA诊断后,行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血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治疗后随访1~18个月,分析踝/肱指数(ABI)、血管内径、皮温及足背动脉搏动的变化。结果:成功完成77例(98.7%)患者、97条(99.0%)患肢的PTA和支架植入术,除1例下肢动脉完全闭塞患者导丝未能成功通过病变导致介入失败外,其余病例经介入治疗后均开通,术中所有病例均未发生血肿、血管壁破裂、穿孔或内支架移位,远端血管血栓栓塞等并发症。术后,患者下肢缺血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踝/肱指数(ABI)由术前(0.39±0.23)恢复至(0.86±0.26),下肢血管内径及足背动脉搏动均明显改善。结论:PTA和血管支架植入术是一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有效的方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再狭窄率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内分泌科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的患者3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7例)。观察组19例患者中,14例行PTA术,4例行PTA+腔内支架植入术,1例行截肢术;对照组17例患者,全部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特点、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19例患者,共40条靶血管,实施PTA手术的成功率为87.5%。采用两种治疗方法 2周或4周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且均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其临床症状的缓解率明显升高,其中在2周时介入治疗对麻木和紫绀症状的缓解尤其显著,和对照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管成形术介入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