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PKP(即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和PVP(即经皮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并抽取我院骨科诊治的164例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术式分为PKP组和PVP组各82例,对比分析不同手术前各组VAS评分(即视觉模拟评分法)、ODI(即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椎体高度以及Cobb角变化,同时对2种手术的安全性进行客观评价。结果:手术后,两组VAS评分、ODI、椎体高度以及Cobb角度均出现明显恢复(P0.05),在术后相同时间点,PKP组VAS分数、ODI分数、椎体高度、Cobb角度均显著优于PVP组(P0.05);PKP组手术不良事件发生率(17.07%)显著低于PVP组(36.59%),P0.05,组间差异明显。结论:PVP、PKP虽然均能够对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达到修复椎体高度、止痛的治疗效果,但是PKP治疗后椎体恢复情况、手术安全性显著优于PVP。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究椎弓根螺钉强化技术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kummell病的疗效及对患者脊柱稳定性和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和海军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4例kummell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PVP组(使用PVP治疗,32例)和强化组(使用椎弓根螺钉强化技术联合PVP治疗,32例),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脊柱稳定性、肢体功能及并发症。结果:强化组手术时长、术后住院时间长于PVP组,伤椎骨水泥注入量、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多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伤椎局部Cobb角较术前降低,强化组低于PVP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较术前升高,强化组高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Roland-Morris功能障碍中文调查表(CRMDQ)、改良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量表(ODI)评分较术前降低,强化组低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期间腰背部疼痛、骨水泥渗漏、相邻椎体骨折等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术治疗kummell病具有时间短、出血少、恢复快、透视次数少等明显优势,但椎弓根螺钉强化技术联合PVP治疗kummell病可以更好的保证脊柱稳定性,促进肢体功能恢复,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和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与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血管瘤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2009年-2013年我院收治的有手术适应症且明确诊断为椎体血管瘤的患者48例进行随机分组。其中27例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PVP组),21例给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PKP组)。根据详实的随访资料对两组患者在术后的VAS疼痛评分、总费用、术中疼痛评分、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等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PKP组患者在术后疼痛评分方面低于PVP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PKP组患者在总费用方面高于对方,但在术中疼痛评分、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方面优于对方,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在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方面无明显差异。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术中感受及安全性方面优于经皮椎体成形术,但费用高于对方。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需要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创伤性椎体骨折患者使用椎体成形术治疗后可能再次引起骨折的多个因素进行评估。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经皮椎 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的患者161 例,其中再次 发生骨折的患者113 例(131 椎),根据治疗方法(PVP 或PKP)和再次发生骨折的部位(手术椎体或非手术椎体)不同,将患者分成 A1 和A2(再发骨折部位是手术椎体)、B1 和B2(骨折部位为非手术椎体)、C1 和C2(手术椎体和非手术椎体)以及D 组(未再次 发生骨折)共七组,A1,B1,C1 三组使用PVP,A2,B2,C2三组使用PKP,记录各组患者可能导致再发骨折风险的因素并和D组比 较,分析PVP或PKP治疗后椎体再次发生骨折的高危因素。结果:患者身高、体重、年龄等一系列因素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 义(P>0.05);而骨水泥注入的体积在再发骨折患者和D 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盘骨水泥是否渗透和是否使用抗 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发骨折患者和D 组患者25-(OH)D 的浓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多因素Logistic 分析显示,椎间盘水泥渗透、低浓度的25-(OH)D 和未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是椎体成形术治疗后复发骨 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PVP或PKP治疗后椎体再次发生骨折的三个危险因素是椎间盘骨水泥渗透、较低的25-(OH)D 浓 度和未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使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 PVP)治疗椎体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5年诊断为椎体血管瘤并在我院进行PVP手术的46例患者,至少6个月术后随访,获取相关的临床数据和资料。对患者在术后疼痛等症状改善,肿瘤复发,Macnab疗效和治疗安全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在术后有了明显的疼痛改善(P0.05),并在6个月内随着时间的推移疼痛评分逐步下降。有2例患者出现术后肿瘤复发,但无明显症状,未给予特殊处理。余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患者的术后SF-36生存质量评分均较术前有较大提高(P0.05)。在患者术后6月时,对其Macnab疗效进行分析,其优良率为93.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血管瘤可以有效的改善疼痛症状,且相对安全,并能实现微创治疗。  相似文献   

6.
胡戈亮  明江华  马永刚  王钢  陈庆  徐格 《生物磁学》2013,(35):6864-6866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绝经后女性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68例绝经后女性椎体骨折患者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研究组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对照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分剐在术前、术后1d以及术后1年对患者进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WAS),观察随访期间Cobb角的矫正程度和骨水泥渗漏情况以及相邻椎体的骨折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和Cobb角的矫正程度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其中研究组术后Cobb角的矫正程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术后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在随访期内,对照组相邻椎体骨折的发生率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PVP和PKP均能显著缓解OVCF疼痛,但是PKP比PVP更有利于矫正脊柱后凸的畸形,同时降低骨水泥渗漏和相邻椎体骨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8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保守治疗组40例,予卧硬板床、功能锻炼配合药物常规治疗;手术治疗组40例,予PVP手术配合药物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VAS)、活动能力评分、Cobb's角及椎体高度。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1周,手术组的VAS评分与保守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活动能力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1周,手术组活动能力评分与保守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3治疗后1月,两组患者的Cobb's角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减小(P0.05),椎体高度均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患者以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OVCFs患者180例,给予PVP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骨水泥渗漏情况、术后邻近椎体骨折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OVCFs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活动能力评分(LAS)均呈降低趋势(P<0.05)。随访期间,180例患者中,15例(8.33%)出现了骨水泥渗漏,但均不需要进一步处理。32例(17.78%)出现了术后邻近椎体骨折,148例未出现术后邻近椎体骨折,并以此进行分组。再骨折组、未再骨折组在年龄、骨折病史、骨密度、Cobb角、椎体高度恢复、骨水泥渗漏情况、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方面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年龄>70岁、骨水泥渗漏、骨密度<-2.5SD、未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Cobb角<15°、椎体高度恢复率>87%均是PVP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PVP治疗OVCFs疗效较好,可缓解患者疼痛、减轻功能障碍、改善活动能力,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发生受年龄、骨密度、Cobb角等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可针对这些因素给予对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到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共120例124椎,其中PVP术66例70椎,PKP术54例54椎。病椎范围从T6至L5。比较两组病人术前1天、术后第2天椎体恢复高度,后凸角变化;术前1天、术后第2天、末次随访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1天、末次随访时间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ability Index,ODI),平均住院日(average length of stay,ALOS)和住院费用。结果:随访3~35个月,平均17.4月,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情况:PVP组vs PKP组组间差异无显著(8.05±0.59 mm vs 7.44±0.53 mm,P=0.440)。两组术后后凸角均变小(PVP组10.33,PKP组9.96,P=0.731),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患者的VAS评分(术前PVP组8.65±0.14,PKP组8.44±0.15,P=0.750;术后PVP组2.91±0.12,PKP组2.85±0.13,P=0.443)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ODI术前、术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平均住院日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854),平均住院费用差异有显著性(P=0.000),PVP术住院费用显著低于PKP术。结论:两种手术方式临床疗效没有差异,但PVP术住院费用显著低于PKP术,PVP术是基层医院老年人OVCF治疗的合适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并分析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0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205例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单侧组和双侧组,例数分别为104例和101例。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Cobb''s角和椎体前缘高度,记录两组骨水泥渗漏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骨水泥渗漏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双侧组相比,单侧组手术时间缩短,骨水泥注入量、术中透视次数减少(P<0.05)。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VAS、ODI评分均呈下降趋势(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椎体前缘高度均升高,Cobb''s角均缩小(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PVP患者骨水泥渗漏与骨水泥黏度、皮质断裂、骨折严重程度、骨折位置、年龄、CT值、骨水泥注入量有关(P<0.05)。骨水泥渗漏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骨水泥注入量>6 mL、骨折严重程度为重度、CT值>63HU、骨水泥黏度为低、皮质断裂(P<0.05)。结论:单侧与双侧PVP治疗OVCF效果相当。其中单侧可减少骨水泥注入量,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术后功能恢复。而PVP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为骨水泥渗漏,受到骨折严重程度、皮质断裂、骨水泥黏度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和比较经皮椎体椎弓根固定术与开放手术治疗多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3.06至2015.06诊断为多椎体压缩性骨折并行内固定外科手术治疗的共计56例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经皮椎弓根固定组,32例)和对照组(开放手术固定组,24例)。对患者在术前即术后的各项临床指标进行随访和统计,对其VAS疼痛指标、JOA功能评分及患椎的前缘高度比进行比较。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地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皮和开放椎体椎弓根固定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后及6月,12月的VAS及JOA评分中均获得了良好的改善,且两组之间并无统计学差异。在椎体前缘高度比值的比较中,术后开放组优于经皮固定组,但两者之间并无统计学差异。在并发症的比较中,经皮固定组显著优于开放手术组。在围手术期指标的比较中,经皮手术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地时间等指标中都显著优于开放手术组。结论:对于多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椎弓根固定术能够达到与开放手术相似的临床治疗效果,但能够有效的减少并发症,并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地时间等指标中充分体现微创手术的优势。在多椎体骨折的治疗中可以进一步的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与保守疗法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到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保守疗法治疗,研究组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并分析Cobb角度和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0.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4%(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腰椎部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对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新鲜期(急性期和亚急性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伴随和不伴随椎体内裂隙征疗效进行比较。方法:以行PVP术治疗OVCF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研究组A为OVCF伴随椎体内裂隙征(intravertebral cleft, IVC)患者,研究组B为OVCF不伴随IVC患者,以手术时间、所使用的骨水泥量,手术前、术后2 d、术后6个月患者VAS评分、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为指标,考察PVP的治疗效果。结果:与研究组A比较,研究组B急性期和亚急性期患者手术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B骨水泥量显著降低(P<0.05)。两组急性期和亚急性期患者手术前、术后2 d和6个月的VA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同组急性和亚急性期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与手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2 d和6个月的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两组急性期和亚急性期患者骨折椎体前缘高度无显著差异(P>0.05);与同组急性期比较,术前亚急性期患者骨折椎体前缘高度显著降低(P<0.05);与手术前比较,术后2 d和术后6个月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A组急性期和亚急性期患者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后B组显著增加(P<0.05)。术前B组急性期和亚急性期患者Cobb角较A组无显著差异(P>0.05),与同组急性期比较,术前亚急性期患者Cobb角显著升高(P<0.05);与手术前比较,两组术后2 d和术后6个月的Cobb角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A组急性期和亚急性期患者Cobb度显著低于术后B组(P<0.05)。结论:PVP治疗新鲜期OVCF伴随和不伴随椎体内裂隙征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经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小剂量与常规剂量骨水泥灌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OVCF患者92例,均采用经单侧PVP治疗,根据骨水泥灌注剂量将患者分为A组46例和B组46例,A组给予常规剂量(2.6~3.5 mL)骨水泥灌注,B组给予小剂量(1.5~2.5 mL)骨水泥灌注。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视觉模拟评分表(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Cobb 角和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骨水泥渗漏情况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两组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VAS、ODI评分无差异(P>0.05),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VAS、ODI评分呈下降趋势(P<0.05)。两组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Cobb角均较术前减小(P<0.05)。B组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较A组更低(P<0.05)。B组渗漏总发生率较A组更低(P<0.05)。对比两组其他并发症无差异(P>0.05)。结论:经单侧PVP小剂量与常规剂量骨水泥灌注治疗OVCF,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疼痛,促进运动功能恢复,但常规剂量骨水泥灌注治疗患者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改善更佳,而小剂量骨水泥灌注渗漏总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骨质疏松造成脊柱骨折的病发率逐渐升高造成劳动力严重丧失,因而早期的治疗有十分重要的临床研究意义。目前,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及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成为治疗脊椎骨折的有效方法。研究PKP和PVP两种疗法治疗脊椎三明治骨折生物力学特性影响因素。基于脊柱骨折三明治骨折有限元模型,构建治疗骨折的PKP及PVP有限元模型。在两种模型加载荷的工况下,分析变形和应力分布特征。通过对PKP及PVP有限元模型进行分析,实验表明,PVP模型治疗L1、T11三明治骨折,治疗前与治疗后情况相比,脊柱处胸腰段刚度变化不明显,夹心椎处最大应力变化及变形量基本没有明显改善,夹心椎前柱处应力集中现象无明显改观。而PKP模型脊柱处胸腰段刚度明显增加,夹心椎处的最大应力变化及变形量明显减少(最大应力减少36.71%)。因此PKP模型相较于PVP模型具有更好的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6.
林影  郑凌云  林玉琳 《蛇志》2010,22(1):70-71
经皮球囊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是近年兴起的微创骨折复位术,该技术操作简单,能使患者迅速缓解疼痛,且创伤小,不破坏脊柱稳定性,患者下床活动早,恢复快,出血少。我院于2006年12月至2009年6月对11例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施行该手术,临床效果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绝大多数椎体压缩性骨折由骨质疏松或椎体肿瘤引起,其导致骨折部位的疼痛以及椎间高度丢失。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近二十年来兴起用于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微创手术方法,能够迅速缓解病人的疼痛、恢复伤椎畸形。经皮椎体成形术通过小切口将骨水泥注入骨折部位,而椎体后凸成形术将球囊注入骨折部位,通过球囊扩张和收缩形成空腔,并在腔中注入填充材料,接着取出球囊,注入骨水泥。本文从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发展、两种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骨水泥的研究现状和两种技术的临床应用结果、当前和未来的研究方向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9年5月期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60例脊柱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在60例患者中,行PVP治疗的患者28例纳为PVP组,行PVP联合RFA治疗的患者32例纳为联合组。术前、术后6个月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ODI指数、卡式功能(KPS)评分评价患者的疼痛、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统计患者生存情况,对脊柱转移瘤患者的术后预后进行单因素分析,并进行COX多因素分析,观察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联合组术后6个月VAS、ODI评分低于PVP组,KPS评分高于PVP组(P<0.05)。联合组骨水泥总外渗率、术后6个月肿瘤复发率均低于PVP组(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两组术后生存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随访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基本一致。经单因素分析表明,术后局部放疗、脊柱外骨转移、内脏转移、原发肿瘤性质及确诊至转移时间在两组间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脊柱转移瘤患者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包括确诊至转移时间≤20个月、术后无局部放疗、原发肿瘤进展迅速、脊柱外骨转移、有内脏转移(P<0.05)。结论:PVP联合RFA治疗脊柱转移瘤患者,可有效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减轻疼痛。但其术后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需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进一步探讨经皮穿刺椎弓根途径椎体成形术与传统保守治疗方法的临床比较差异,从而为临床相关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依据。方法:2014年12月至2015年5月医院临床收治的胸腰椎椎体转移肿瘤患者共计88例,根据治疗方法分成研究组(经皮穿刺椎弓根途径椎体成形术组)和对照组(传统保守治疗方法组),每组患者44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后的临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1d、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后的临床满意度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穿刺椎弓根途径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椎体转移肿瘤的临床综合效果显著,与传统保守治疗方法相比较可有效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椎体静脉稀疏区注入骨水泥对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术中骨水泥渗漏的影响。方法:选择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61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骨水泥注入区域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30例)及B组(31例),A组骨水泥注入区域为椎体静脉密集区(椎体中1/3平面处),B组骨水泥注入区域为椎体静脉稀疏区(椎体上1/3及下1/3平面处),对比两组的骨水泥渗漏率,术前、术后6个月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治疗中的骨水泥用量、椎体高度恢复率及cobb角恢复度数。结果:B组的骨水泥渗漏率及骨水泥用量均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的VAS评分、椎体高度恢复率、cobb角恢复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椎体静脉密集区相比,在椎体静脉稀疏区注入骨水泥可显著降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PVP术中骨水泥渗漏率,椎体静脉稀疏区可作为PVP术中骨水泥注射的一个相对安全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