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9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提取了山茶品种‘克瑞墨大牡丹’不同花器官自然挥发的花香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了花香成分。分别从整花、花瓣、雄蕊中检测到了89、80、21种化合物。花香成分主要由萜类、芳香族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等组成,其中以单萜中的芳樟醇相对含量最高,以下依次为顺式氧化芳樟醇、水杨酸甲酯、十四烷等。花瓣和雄蕊中花香成分有较大差别,芳樟醇在花瓣和雄蕊中均占首位,相对含量分别为15.12%和63.97%,雄蕊缺乏烷烃和芳香烃。同一朵花所有花瓣的花香绝对挥发量是所有雄蕊的3倍以上,但质量相同时雄蕊的挥发量却明显高于花瓣,表明花瓣和雄蕊对‘克瑞墨大牡丹’的花香具有同样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72.
目的和方法:将红细胞生成素(EPO)3'-增强子野生片断及点突变片断借脂质体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用半定量RT-PCR测定正常秘缺氧诱导因子-1(HIF-1)诱导剂氧化钴(CoCl2)作用下培养6h的细胞环氧合酶2(COX-2)和血栓素合酶(TXS)的mRNA。结果:HIF-1诱导剂CoCl2可放COX-2和TXS基因转明显增强2,向细胞导入野生EPO3'增强子片断可阻断CoCl2诱  相似文献   
73.
蚜虫不同分类阶元之间遗传距离的RAPD-PCR研究(英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RAPD PCR技术研究了蚜虫不同分类阶元的遗传距离。从 2 0种随机引物中筛选出 7种引物 ,并用它们的扩增结果进行Nei’s的遗传距离的计算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蚜虫的遗传距离在不同科之间为 0 .56 6 3± 0 .0 6 89,亚科之间为 0 .4 586± 0 .0 2 142 ,属之间为 0 .3816± 0 .0 375,种之间为 0 .2 975±0 0 6 2 7,同一种的不同种群之间为 0 .0 4 33± 0 .0 2 2 2。同时 ,本研究结果为在DNA水平上研究蚜虫的分化和种的鉴定 ,尤其是对于近缘种的鉴定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4.
阿里山潜蝇茧蜂对橘小实蝇卵的寄生效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温度25℃、相对湿度75%、光周期L∶D=12∶12的条件下,研究了阿里山潜蝇茧蜂对橘小实蝇卵的寄生效能。结果表明:橘小实蝇卵的密度变化对阿里山潜蝇茧蜂的寄生作用有很大影响,可用功能反应模型HollingⅡ型模拟,其模拟方程为Na=0.9082N0/(1 0.0046N0);阿里山潜蝇茧蜂成虫的自身密度对寄生作用也有较大影响,可用Hassell-Varley模型模拟,其模拟方程为α=0.2858P-0.3448。  相似文献   
75.
布氏潜蝇茧蜂对橘小实蝇幼虫寄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试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布氏潜蝇茧蜂Fopius vandenboschi(Fullaway)的寄生习性。结果表明:该寄生蜂嗜好寄生低龄的橘小实蝇幼虫;橘小实蝇幼虫的密度对布氏潜蝇茧蜂的寄生有明显的影响;被寄生的幼虫数随寄主自身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寄主幼虫密度达每果片30只以上时,寄生数量的增加幅度就趋于下降,用Holling圆盘方程模拟为Na=0.9051N/(1 0.0163N)。此外,布氏潜蝇茧蜂的自身密度对寄生作用也有影响,随着寄生蜂数量的增加,寄生蜂的发现域逐渐变小,用Hassell-Varley方程表示为α=0.4655P-0.5807。  相似文献   
76.
真核细胞的前体mRNA必须经过复杂的加工过程才能成熟,包括5’端加帽、剪接和3’端加工,其中3’加工包括3’端的切割和多聚腺苷酸化.该过程由前体mRNA上的顺式作用元件以及多个蛋白质因子控制.组成哺乳动物前体mRNA3’端加工机器的核心蛋白质复合体有切割和多聚腺苷酸化特异性因子、切割刺激因子、切割因子Ⅰ和切割因子Ⅱ.其他因子包括poly(A)聚合酶、poly(A)结合蛋白、偶对蛋白(symplekin)等.哺乳动物基因通常含有多个ploy(A)位点,选择性多聚腺苷酸化不仅可产生具有不同长度3’UTR的mRNA异构体,还可能改变基因的CDS区.作为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关键机制,选择性多聚腺苷酸化在细胞生长、增殖和分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哺乳动物前体mRNA的3’端加工过程,3’端加工机器的组成及功能,探讨了选择性多聚腺苷酸化在多种人类疾病中的作用机制,以期为读者带来一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77.
78.
79.
【目的】分析橘小实蝇sulfakinin的时空表达模式及其对饥饿的响应,初步明确sulfakinin在调节橘小实蝇行为和生理方面的功能。【方法】利用RT-PCR技术克隆橘小实蝇神经肽sulfakinin的c DNA序列,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该基因在橘小实蝇不同发育阶段、成虫不同组织、幼虫不同组织及其在饥饿胁迫下的表达模式,并运用半定量RT-PCR技术进一步验证。【结果】实时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sulfakinin在橘小实蝇的幼虫期和成虫期显著性高表达,卵期和蛹期几乎不表达。其中早期成虫表达量最高,约为晚期成虫的2倍,幼虫期表达量位于两者之间。在橘小实蝇幼虫、成虫不同组织中,sulfakinin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在触角的表达量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此外,橘小实蝇在经饥饿处理24 h的过程中,sulfakinin的表达量均出现下调,其中从饥饿处理结果可知在6 h下降幅度最大,12 h和24 h表达量下降幅度减少。半定量RT-PCR技术进一步检测结果与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结果一致。【结论】sulfakinin在橘小实蝇中枢神经系统可能调节橘小实蝇成虫对饥饿胁迫的响应。其在触角中的高表达可能与橘小实蝇嗅觉的敏感性相关。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橘小实蝇sulfakinin的生理功能、评估其药靶潜力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0.
采用PCR方法改变了表达构建物pRL-rhTNF中的结构,即去掉rhTNFαcDNA3'端非翻译区序列110bp(命名为pRL-rhTNFα2),转入大肠杆菌后,观察数个阳性转化子的表达情况,并与原型pRL-rhTNFα的表达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去掉3'端非翻译区的pRL-rhTNFα2能稳定表达rhTNFα,其发酵及纯化产品的生物学特征均等同于原型的,且其表达量比原型的有提高,提示3'端非翻译区序列对表达有影响。3'端非翻译区内存在一个相似于TA的重复序列——TTTA TTA七聚体。这可能是本研究中影响TNFα表达量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