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15篇
  免费   1119篇
  国内免费   5241篇
  2024年   99篇
  2023年   355篇
  2022年   412篇
  2021年   430篇
  2020年   501篇
  2019年   470篇
  2018年   429篇
  2017年   451篇
  2016年   490篇
  2015年   540篇
  2014年   878篇
  2013年   713篇
  2012年   878篇
  2011年   972篇
  2010年   955篇
  2009年   1134篇
  2008年   1427篇
  2007年   1116篇
  2006年   856篇
  2005年   864篇
  2004年   927篇
  2003年   841篇
  2002年   804篇
  2001年   734篇
  2000年   626篇
  1999年   569篇
  1998年   493篇
  1997年   441篇
  1996年   440篇
  1995年   397篇
  1994年   512篇
  1993年   342篇
  1992年   364篇
  1991年   339篇
  1990年   339篇
  1989年   336篇
  1988年   195篇
  1987年   132篇
  1986年   73篇
  1985年   123篇
  1984年   51篇
  1983年   49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4篇
  1963年   4篇
  1957年   5篇
  1956年   8篇
  1955年   5篇
  1950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5 毫秒
61.
在NH4^ 或在无氮培养条件下,对多变鱼腥藻的营养细胞照光并通过N3气24小时,均可诱导出可逆氢酶,照光和厌氧是在多变鱼腥藻营养胞中诱导出可逆氢酶的必要条件。--在NH4^ 或无氮两种培养条件下所诱导出的可逆氢酶的性质基本相同。(1)当提供还原甲基紫精做它的电子供体时,它们能够放氢;当提供苄基紫精做它的电子受体时,它们都可以吸氢。(2)它们都是热稳定的,并对O2都是不敏感的。(3)它们的放氢活性的最适pH相同,为pH7-7.5。(4)在NH4^ 和无氮培养条件下,所诱导的可逆氢酶的Km值(对于放氢)分别为300umol/l和295umol/l,大致相同,如此高的Km值表示它们在细胞中的代谢功能可能是放氢。(5)CO抑制它们的放氢活性,而C2H2对它们的放氢活性没有影响,在NH4^ 培养条件下,从从变鱼腥藻营养细胞所诱导出的可逆氢酶的放氢活性可达1530nmol H2/mg. 干重.小时。它比在无氮培养条件下所诱导的可逆氢酶的放氢活性高3-5倍,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多变鱼腥藻在无氮培养条件下,异形胞的出现影响营养细胞中可逆氢酶的合成和活性的调节。  相似文献   
62.
为了利用苜蓿尺蠖核多角体病毒作为表达外源基因的运载体,我们将含有该病毒多角体蛋白基因的EcoR I I片段克隆在大肠杆菌质粒pBR325中。并对这一片段进行改建,构建成两个可以将外源基因置于多角体蛋白基因启动子控制下的表达质粒。  相似文献   
63.
油菜花序轴、叶片在MS培养基上经诱导可产生愈伤组织并形成再生植株。愈伤组织形成可分3个时期:细胞启动期、分裂期和分化期。实验证明:花序轴启动部位多发生在皮层薄壁细胞、髓部薄壁细胞、韧皮薄壁细胞和木薄壁细胞。叶片主要是叶肉细胞、叶脉薄壁细胞和表皮细胞启动。细胞分裂期的特点是启动细胞反复增殖,形成连续的分生细胞层。细胞分化期的特点是一部分细胞保持分裂能力,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薄壁细胞和输导分子。观察了愈伤组织中器官发生的部位和方式。实验证明,根的发生多为内起源,芽的发生多为外起源。  相似文献   
64.
TPA对原代白血病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了TPA对32例不同类型白血病细胞的体外分化诱导结果。TPA(1.6×10~-7M)可诱导急性非淋巴细胞(ANLL)白血病细胞迅速出现单核巨噬细胞分化标志:细胞贴壁、胞浆丝状伪足形成,具有类似巨噬细胞的形态改变及相应的细胞化学反应特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桨细胞白血病(PCL)细胞不发生上述变化,表现为细胞聚集成闭现象。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出现桨细胞样形态转化。初发与复发病例的诱导反应相类似。TPA体外诱导分化实验,有助于了解病人白血病细胞的分化潜能,对于鉴别粒单系和淋巴系两类白血病,尤其对于用常规方法分型困难的低分化白血病有一定的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65.
本文证明,含有人5型腺病毒及苜蓿丫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 AcNPV)启动子的DNA片段,可在大肠杆菌中起始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hloramphenicol Acetyltransferase,CAT)基因的转录和表达,使转化宿主菌表现为氯霉素抗性型。这说明,除痘苗病毒启动子外,其它人类病毒及昆虫病毒的启动子也能有效地在大肠杆菌中工作。  相似文献   
66.
有关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同源性的研究报道不多,结果也不甚一致。目前,国内外普遍用SDS-PAGE法分析昆虫杆状病毒结构多肽,以限制性内切酶谱法测定基因组大小,借此区分来自不同宿主的病毒株,和基因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7.
 用适当的限制性内切酶,将噬菌体T7基因6.5和6.7从整个噬菌体T7基因组中分离出来,插入到质粒pBR322中去,转化E.Coli HMS174,筛选出这两个基因的成功克隆。运用同样手段,从整个噬菌体T7基因组中分离出含有部分基因6编码序列,而不含基因6.5和6.7编码序列的T7DNA片段,插入到pBR322的衍生质粒中去,转化Ecoli C1757,再用含有基因6和基因7的双突变噬菌体T7去感染这一转化菌,通过同源交叉而得到缺失基因6.5和6.7的噬菌体T7缺失变种。这种噬菌体只能在载有噬菌体T7基因6.5和6.7,或者只载有基因6.7质粒的寄主中增殖。通过噬菌体结构蛋白电泳分析证明,这种噬菌体丢失了野生型菌体T7所具有的两条结构蛋白带。  相似文献   
68.
当用0.04mol/L DL—P—氟代苯丙氨酸在诱导暗期的不同时刻处理日本牵牛子叶时,可以观察到开花诱导的抑制。暗期第8小时处理,抑制作用最强;而在第16小时处理,只有很轻微的抑制。这一结果表明,在开花刺激物的形成过程中,包含有蛋白质的合成。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研究结果表明,有几种子叶蛋白的合成为暗期诱导所促进;DL—p—氟代苯丙氨酸也掺入这些蛋白质,可能使这些蛋白在与开花刺激物的合成有关的生化反应中成为无功能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69.
采用一种简便而快速的方法分离了盐泽螺旋藻的藻胆体。藻胆体的最大吸收波长位于618 nm,室温下荧光反射峰位于677~678 nm。利用7~15%SDS—聚丙烯酸胺梯度凝胶板状电泳,可分出三条有色多肽,其中藻蓝蛋白的α亚单位与别藻蓝蛋白的α亚单位几乎重叠,不易区分;另有分子量为117,99,53,49,27,24.5和14kD的七条无色多肽。117和 99kD多肽可能联结藻胆体和类囊体,并作为末端能量受体,而14kD多肽多为“核”亚结构的组分,其余的可能为“棒”亚结构内和“核”“棒”亚结构间的联结蛋白。  相似文献   
70.
用器官培养技术研究了抗连接蛋白单克隆抗体NC6对鸡胚水晶体发育的影响,同时进行了原位眼内注射NC6的实验。水晶体大小的统计分析结果指出,离体器官培养结果与原位眼内注射结果完全一致:实验组水晶体均明显地大于对照组;这种差异显著性又与培养时间正相关。但正常水晶体左右侧之间无显著的大小差异。这些结果表明,NC6确有促使水晶体增大的作用。以前的工作已经证明,NC6能阻断间隙连接的形成。因此,作者推测,可能是NC6阻断了水晶体纤维细胞中的间隙连接形成,造成了细胞分裂的失控,从而导致水晶体的增大。本文结果进一步证实了间隙连接在生长控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