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86篇
  免费   1732篇
  国内免费   4791篇
  2024年   141篇
  2023年   570篇
  2022年   585篇
  2021年   557篇
  2020年   551篇
  2019年   570篇
  2018年   457篇
  2017年   558篇
  2016年   500篇
  2015年   545篇
  2014年   788篇
  2013年   704篇
  2012年   839篇
  2011年   952篇
  2010年   815篇
  2009年   882篇
  2008年   969篇
  2007年   848篇
  2006年   740篇
  2005年   650篇
  2004年   682篇
  2003年   482篇
  2002年   357篇
  2001年   346篇
  2000年   322篇
  1999年   329篇
  1998年   242篇
  1997年   230篇
  1996年   203篇
  1995年   178篇
  1994年   170篇
  1993年   157篇
  1992年   179篇
  1991年   164篇
  1990年   134篇
  1989年   137篇
  1988年   91篇
  1987年   72篇
  1986年   52篇
  1985年   82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背景】研究发现维生素C(vitaminC,VC)对嗜酸乳杆菌GIM1.208β-葡萄糖苷酶(β-glucosidase, BGL)具有明显激活作用。【目的】探究VC对BGL的影响特性以及二者互作关系。【方法】通过对硝基苯酚法、电化学法、Zeta电位法及核磁共振氢谱法研究VC对BGL的活性影响及互作特性。【结果】VC对BGL催化底物活性具有明显促效作用,Km=1.167 mmol/L,Vmax随着VC浓度增大而增大;VC浓度为3.5%时酶活性达到最高;在VC浓度为3.5%、温度低于30℃时,酶活性受温度影响较小,VC对BGL具有良好的稳定作用,相对酶活保持在90%以上。VC与BGL结合,两者存在弱静电作用且两者的相互作用使得VC的电氧化反应变得更加容易,同时推测VC分子中乙二醇支链片段与BGL之间存在氢键作用。【结论】VC对BGL具有明显激活作用,试验探究了两者作用力类型及作用位点,为BGL应用及天然酶激活剂的高效利用提供设计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由产γ-氨基丁酸(GABA)的特性菌株制得的复合益生菌制品对睡眠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产GABA的特性菌株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复配作为发酵剂,经长时发酵后得到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的混合物,喷雾干燥后制得复合益生菌制品。非靶标代谢组学检测复合益生菌制品中的代谢产物种类,再通过人群试验验证复合益生菌制品对睡眠的改善作用。招募患有睡眠障碍人群,设置复合益生菌制品作为试验组,同等剂量的GABA作为对照组,每组50人,干预时间为2周,通过匹斯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和睡眠症状改善情况(包括入睡时间、半夜醒来次数及再次入睡情况、睡眠总时长)对受试人群进行干预前后对比。结果 经非靶标代谢组学检测复合益生菌制品的代谢产物非常丰富,除神经递质类物质GABA外,还有抗氧化物质如谷氨酰胺、脯氨酸、甜菜碱等,乙酸、丁酸盐类等短链脂肪酸及各种氨基酸、维生素类。这些成分在神经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群试验经2周的干预后,试验组PSQI评分显著下降(t=6.120,P<0.000 1),第1周下降了34.6%,第2周下降了42.0%;对照组PSQI评分也显著下降(t=2.716,P<0.010 0),第1周下降了16.0%,第2周下降了22.2%。结论 综合PSQI评分和睡眠症状改善情况,都表明了复合益生菌制品的干预效果优于同等剂量的GABA。推测复合益生菌制品可能通过肠道菌群及代谢产物-肠-脑轴的互动,进而影响免疫和神经内分泌起到调节神经的作用,从而改善睡眠。  相似文献   
993.
994.
以水稻02428×合系35的RILs群体及其亲本糙米和发芽糙米为材料,对糙米、发芽糙米各222个群体样品的γ-氨基丁酸、抗性淀粉含量进行测定,以期选育出高γ-氨基丁酸、高抗性淀粉的水稻新品种。研究结果表明,重组自交系糙米、发芽糙米γ-氨基丁酸含量差异不大,群体间存在广泛变异,由主效基因控制。重组自交系糙米、发芽糙米抗性淀粉含量差异大,发芽糙米抗性淀粉平均含量是该群体糙米的1.2倍,群体间存在广泛变异,呈偏态分布。高海拔冷凉气候有利于糙米高抗性淀粉含量的提升与进化。本研究可以为功能水稻的遗传及品种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5.
为研究烟草黑胫病不同亲本来源的抗性遗传规律,定位抗性基因位点,本研究利用抗黑胫病品种Beinhart1000-1构建了220个F2分离群体。通过病圃接种鉴定和遗传分析,确定Beinhart1000-1对烟草黑胫病的抗性由多基因控制。利用筛选到的70对稳定SSR引物对烟草黑胫病抗性进行了QTL分析,绘制了一张包含14条染色体的遗传连锁图谱,且定位到5个与烟草黑胫病抗性紧密相关的QTLs,分别在2、3、3、6、12号染色体上,其贡献率分别为6.2%、6.0%、6.7%、5.6%和5.1%。此结果使烟草黑胫病抗性研究进一步深入,推进了烟草黑胫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996.
在最新研究发现的系统性血管保护的优化治疗策略表明,血管损伤机制与胰岛素抵抗、糖尿病肾病及外周动脉疾病(PAD)的发病机理相关。胰岛素抵抗机制在血管损伤方面主要表现为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系统性动脉硬化性疾病的及时诊断和干预是至关重要的。并且,治疗方面不仅仅是改善现有疾病状况,也应注意减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这些努力有助于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和死亡率。PAD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血管内治疗和血管重建,以及运动疗法。经典治疗药物包括血管舒张剂,如贝前列素和抗血小板药物。值得注意的是,贝前列素除血管舒张活性外还有几个其他治疗作用,包括保护血管内皮、抗血小板和抗炎作用。最近的前期临床研究表明,贝前列素不仅通过其舒张血管活性改善四肢缺血,同时改善了影响血管内皮功能的胰岛素抵抗。贝列前素的应用,在早期疾病阶段维持血管内皮功能,减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发挥其系统性血管保护作用。这样,贝列前素最终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可能增加PAD患者的寿命。  相似文献   
997.
肾小球足细胞的损伤不仅是遗传性肾小球病的发病基础,还在很多后天的肾小球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常见的足细胞病以微小病变性肾病(Minimal Change Disease,MCD)和局灶阶段性肾小管硬化(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为主,有实验证明,足细胞损伤同时参与了各种不同类型的肾小球疾病,比如糖尿病肾病,HIV相关肾病,膜性肾病及其他获得性肾小球病等,因此,了解足细胞病损伤的机制尤为重要。临床观察提出局灶节段行肾小球硬化患者体内可能存在一种与大量蛋白尿发生有关的循环因子,相关的动物实验和体外观察同时也证实了循环因子的存在。越来越多的研究支持T细胞功能不全,细胞因子异常释放可能是循环因子的来源之一。如果能对患者循环因子进行检测,借助它来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免疫抑制剂、血浆置换),可能成为局灶节段行肾小球硬化诊断和治疗中的一个突破。本文以国内外研究文献为基础,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综述了足细胞病中相关循环因子的表达,探讨足细胞病发生及复发的机理,为足细胞病的定向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98.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起初被认为是较简单的神经体液调节机制之一。但是,这一想法随着RAAS阻滞剂:肾素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AT1受体拮抗剂及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的深入研究而受到挑战。因此,RAAS的组成、以上药物发挥作用的具体通路及副作用均得到重新定义。在RAAS阻滞剂的应用过程中,机体肾素水平升高,并刺激肾素原受体(即无活性的肾素前体,PRR),进而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同理,在AT1受体拮抗剂的应用过程中,血浆血管紧张素II的水平升高,并与2型血管紧张素II(AT2)受体结合,进而对机体产生有利作用。此外,随着ACEI及ARB的应用,血管紧张素1-7水平升高,其与Mas受体结合,发挥心脏及肾脏保护的作用,还可通过刺激干细胞发挥组织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检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与IL-6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罗氏C6000仪器通过免疫发光法检测和比较本院收治的30例正常人、61例脑炎患者、51例头痛患者、30例肌无力患者以及35例脑梗死患者的脑脊液中IgAcsf、IgMcsf、IgGcsf、AIbcsf与IL-6的表达。结果:除头痛患者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脑脊液中IgAcsf、IgMcsf、IgGcsf、AIbcsf蛋白的表达量均高于正常人群,且脑炎患者与肌无力患者的脑脊液中IgAcsf、IgMcsf蛋白的表达量均高于头痛患者,脑梗死患者的脑脊液中IgMcsf、IgGcsf蛋白的表达量高于头痛患者,肌无力患者的脑脊液中IgGcsf蛋白的表达量高于头痛患者,脑梗死患者的脑脊液中IL-6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高于脑炎、头痛和肌无力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IL-6的表达异常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有关,且在不同种类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之间存在差异,可能有助于预防、治疗和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通过研究山药水浸提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初步探索山药对2型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对山药进行热水浸提,采用1:5的料液比,浸提温度90℃,时间2小时,超滤获得山药水浸提物,利用α-葡萄糖苷酶对淀粉降解反应建立酶活检测体系,通过检测酶反应产物分析山药水浸提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并计算IC50。结果:山药水浸提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大于46%,IC50值为1.9 g/ml。结论:山药水浸提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提示山药可以作为肥胖或者2型糖尿病患者有效的一种药食同源食材,本实验结果为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及患者合理选择膳食结构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