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4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91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172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114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137篇
  1996年   153篇
  1995年   158篇
  1994年   165篇
  1993年   152篇
  1992年   141篇
  1991年   114篇
  1990年   128篇
  1989年   7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91.
罗汉果害虫名录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黎天山  丘风波   《广西植物》1984,(2):177-179
<正> 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Swingle)C. Jeffrey)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植物,果实营养价值高,用途广。广西为罗汉果之乡,栽培历史悠久。近年来广西罗汉果生产发展较快,害虫也随之发生。部分害虫如罗汉果实蝇、白蚁、蟀蟋等分布广为害严重,成了生产发展的障碍。而目前国内尚未见有关于罗汉果害虫方面的报道。为了有利于生产,我们曾到广西主要产区调查、采集罗汉果害虫。部分害虫还作了饲养观察。现将初步采集到的7个目15个科25种罗汉果害虫名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2.
993.
梨胶锈菌性孢子和锈孢子阶段吸器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世国 《真菌学报》1992,11(4):289-293
  相似文献   
994.
描述双色革鞍螨Gamasellodes bicolor(Berlese,1948)雄螨及后若螨.  相似文献   
995.
996.
997.
998.
本文就(虫+责)科昆虫的起源,各亚科、族及属的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根据各属的世界分布情况,将其分为8种类型。文中还就中国(虫+责)科昆虫的地理分布及特点作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在我国已知的2亚科4族20个属中,东洋区分布的有10个属,其中有3个属仅分布于我国;古北区分布的有1个属;东洋-古北区分布的有3个属;东洋-新北区分布的有1个属;东洋-古北-新北区分布的有4个属;东洋-古北-新北-非洲区分布的有1个属。此外,(虫+责)科昆虫在中国的一个主要分布特点就是多数种类集中分布于华中区、华南区和西南区;而华中区则很可能是(虫+责)科种类的分化中心,并以此为中心向其他区扩散。  相似文献   
999.
林延谋  符悦冠 《昆虫学报》1997,40(3):311-313
本文记述采自海南岛的杜克螨属一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兴隆杜克螨TuCke。ilaxingl。gensis新种(图雌螨:体长318Pm,宽203Pm,像长119pm。体卵圆形,红色,背面有网状纹。背毛22对,其中前足体4对,第1对掌状,第2‘3对扇状,大小略相等,第4对扇状,较前2对大。后足体有掌状背毛7对,4对在前足体与后足体之横缝间,外边第1对最大,第2对最小,3对在体躯两侧。未体背毛11对,3对在后足体与未体之横缝间,呈扇状;4对在体躯两侧,掌状,比后足体侧背毛长和大;未体中背毛4对,扇状,比其它背毛小,末体…  相似文献   
1000.
研究了不同Zn[2+]浓度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zao状幼体肝胰腺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当Z[2+]浓度超过200 μg/L时,与对照组相比,肝胰腺结构受到了显著的影响。成熟和正在形成的B细胞的空泡中有很多含有金属的电子致密颗粒(EDG,可能为金属蛋白复合体),随着B细胞的成熟和B细胞从肝胰腺管壁上脱落,这些EDG也被释放到管腔中,因此肝胰腺的管腔中常有许多此类颗粒存在。B细胞空泡或管腔中的EDG与环境中Zn[2+]浓度高低呈正相关。E细胞质中也出现了很多空泡,与正常E细胞的结构明显不同。R细胞的细胞质常解体形成大的空泡,被破坏的程度较为严重。在Zn[2+]浓度>1000 μg/L时,肝胰腺遭到严重破坏,细胞结构几乎不存在。研究结果表明,肝胰腺的B细胞在Zn[2+]的解毒方面起重要作用,但当Zn[2+]浓度超过了肝胰腺B细胞的解毒能力时,就会引起肝胰腺细胞(如R和E细胞)结构异常,甚至破坏整个肝胰腺细胞结构,从而影响幼体的生长,甚至造成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