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6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29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91.
<正>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是小麦等多种禾谷类作物上普遍发生的一种害虫,是我国小麦蚜虫优势种。鞣化激素对昆虫表皮鞣化和翅的延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涉及蚜虫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为了进一步研究鞣化激素在蚜虫生长发育及免疫防御中的生理功能,并探索害虫防治新靶标,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刘孝明、燕赛英、安世恒和尹新明等采用转录组测序得到禾谷缢管蚜鞣化激素基因bursicon-α和bursicon-βc DNA序列,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  相似文献   
992.
高倩  陈佳杰  徐兆礼  朱德弟 《生态学报》2015,35(22):7328-7337
依据2002—2003年长江口及邻近海域(29°00'—32°00'N、122°00—123°30'E)4个季节的海洋调查资料,探讨了该水域小型水母(含水螅水母、管水母和栉水母)总丰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季节差异。结果显示,该海域共出现小型水母41种,其中水螅水母28种,管水螅11种,栉水母2种。主要优势种包括管水母大西洋五角水母(Muggiaea atlantica)、双生水母(Diphyes chamissonis)和气囊水母(Physophora hydrostatica)以及水螅水母四叶小舌水母(Liriope tetraphylla)、两手筐水母(Solmundella bitentaculata)和短柄和平水母(Eirene brevistylus),其中大西洋五角水母为冬、春季第一优势种,双生水母则为夏、秋季第一优势种。该水域小型水母总丰度呈明显季节差异,夏季丰度最高((337.33±55.68)个/m~2),春、秋季次之(分别为(142.09±67.71)个/m~2和(132.84±35.17)个/m~2),冬季最低((113.69±32.72)个/m~2)。水温是影响调查区小型水母总丰度季节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小型水母丰度与表层温度显著正相关(P0.01)。盐度是影响小型水母平面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子,春季小型水母丰度与底层盐度正相关(P0.05),夏季与10 m层盐度正相关(P0.01),全年则是与10 m层盐度正相关(P0.01)。此外,调查水域小型水母丰度与其饵料——小型桡足类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  相似文献   
993.
柠条人工林细根不同分枝根序寿命估计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史建伟  秦晴  陈建文 《生态学报》2015,35(12):4045-4052
植物细根在发育结构上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功能异质性影响细根寿命的准确估计,因此了解分枝根序细根寿命差异对于深入认识细根的周转过程和陆地生态系统碳分配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微根管(Minirhizotron)技术对晋西北黄土区的五年生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 Kom.)人工林细根的生长过程进行了为期3a(2007—2009年)的追踪观测,分析了不同因素(土层深度、季节变化、空间位置)对一级根和高级根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各土层深度处,一级根的中值寿命均低于高级根中值寿命,其中一级根中值寿命表现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趋势,而高级根除表层0—20 cm中值寿命较短外,各土层间变化趋势不明显,40—60 cm、80—100 cm土层高级根在观测期结束时其累积存活率仍在50%以上;(2)不同季节出生一级根和高级根的中值寿命季节性表现为:秋季夏季春季,并且在各个季节均表现,高级根寿命显著大于一级根寿命(P0.01);一级根仅夏季与秋季差异性不显著(P0.05),而高级根仅春季与秋季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3)一级根和高级根距树干基部0 cm处细根中值寿命均大于50 cm处一级根和高级根细根的中值寿命。同一位置处高级根寿命要大于一级根寿命。在距树干基部0 cm处和50 cm处,一级根和高级根的寿命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但高级根却在距树干基部0 cm和50 cm处差异不明显,而一级根却表现极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994.
毛翼管鼻蝠在广西和江西分布新纪录及其性二型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13年分别在广西北流大容山和江西井冈山用蝙蝠竖琴网分别采集到1只和9只蝙蝠标本,主要特征为:体型中型,鼻部前端呈短管状,背部毛基黄褐色,毛尖褐栗色,头骨和牙齿均粗壮。在室内使用Pettersson D500X超声波接收仪录制其静止和飞行状态下的回声定位信号,其超声波为FM型,飞行状态下主频率51.3~59.0 k Hz。根据形态特征鉴定该蝙蝠为毛翼管鼻蝠Harpiocephalus harpia,是广西和江西两省翼手目分布新纪录。对该种蝙蝠雌雄标本进行对比发现,6项外部形态和头骨指标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支持该种具有性二型现象。标本现保存于广州大学。  相似文献   
995.
通过刚果红染色法和DNS分光光度法对6种芽胞杆菌分泌胞外纤维素酶进行筛选,再通过管碟法测试对5种病原菌的抑菌作用,得到1株芽胞杆菌(菌株编号为X-02)酶活达182.5 U/mL,而且对几种土传病害有抑制作用。并对其产酶发酵培养基碳源、氮源及初始pH、发酵温度、接种量、摇瓶转速和时间进行优化,结果显示该菌株最佳碳源是2%CMC-Na,其次是葡萄糖,二者产酶之差只为21 U/mL。考虑大量生产的成本和方便性(CMC-Na溶解慢),选择葡萄糖为碳源,氮源为2.0%蛋白胨与酵母膏复合氮源,在pH值为8.0、温度37℃、接种量为2%、转速为180 r/m in、时间48 h条件下酶活达到391.0 U/mL酶液,比优化前提高了2.1倍。  相似文献   
996.
本试验以‘红露珍’山茶为实验材料,分别研究了蕾期(I)、花瓣露出(II)、花冠微展(III)、花冠完全展开(IV)和落地花冠(V)等5个阶段花瓣和雄蕊等部位气孔的分布特点及其动态变化。结果发现,花瓣基部的上下表皮、雄蕊管的内外表皮均有气孔分布。在每个阶段,花瓣基部上表皮的气孔器长度极显著大于下表皮的气孔器长度(P〈0.01)。当山茶花冠微展时,下表皮的气孔开度为(2.5±0.3)μm,而当花冠展开时,下表皮的气孔开度却为(0.9±0.3)μm;上表皮的气孔开度在整个发育过程中未发生显著性的改变,其平均开度为(4.3±0.3)μm。在每个阶段,花瓣下表皮的表皮细胞密度大于上表皮的表皮细胞密度。雄蕊管内外表皮上的气孔在各阶段均维持较大的气孔开度。气孔的不均等分布、气孔开度的变化、表皮细胞的差速生长都可能与花瓣的展开有关。  相似文献   
997.
范佳  刘勇  陈巨莲  程登发 《昆虫学报》2011,54(9):975-981
枫长镰管蚜Drepanosiphum platanoidis是少数几种不分泌E-β-法尼烯(E-β-farnesene,EBF)的蚜虫之一.ApisOBP3是首个被鉴定的特异结合EBF的昆虫气味结合蛋白,来自于豌豆蚜Acyrthosiphum pisum.本研究通过基因克隆技术,在枫长镰管蚜体内获得2个表达ApisOB...  相似文献   
998.
小金蝠蛾Hepialus xiaojinensis Tu.是小金县冬虫夏草主要寄主之一.在小金县海拔3 850 m的自然条件下,完成1代需要4年,以各龄幼虫休眠越冬.每年5月初-7月上旬为蛹期.6月中旬-7月下旬为成虫期,成虫羽化时间多出现在16:00-20:30,羽化当晚或次日交配,在18:30和20:00有2个交配...  相似文献   
999.
于湖南省永州市铜岩洞采集到14只蝙蝠,经鉴定为大足鼠耳蝠(Myotis ricketti),为湖南省翼手目新纪录.本文报道了该物种体型和头骨特征,并与浙江和安徽样本进行比较.大足鼠耳蝠发出典型的下扫调频声波,其低峰频、短时程的声波特征以及强壮的后足和锋利的爪等形态特征与其在水面"拖网式(trawhng)"捕食鱼类的捕食...  相似文献   
1000.
董自超  汪曾炜  王辉山  尹宗涛 《生物磁学》2011,(10):1891-1895,1986
目的:评价采用同种带瓣管道行右室流出道重建术的临床效果,探讨影响手术效果及临床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2002年11月至2010年11月期间应用同种带瓣管道行右室流出道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手术前后的一般信息、血流动力学表现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行右室流出道重建术后49例痊愈出院,5例死亡,存活率90.7%,死亡率9-3%。手术前后比较右室流出道内径较术前明显增加,右室一左室收缩压比值、右室-肺动脉压差较术前明显降低,三尖瓣反流、肺动脉瓣反流较术前加重,肺动脉瓣狭窄较术前减轻。统计分析表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有术后右室平均压、术后肺动脉-主动脉收缩压比值、术后二尖瓣反流。术后心胸比、术后肺动脉收缩压、术后肺动脉一主动脉收缩压比值、术后三尖瓣反流可能和术后患者ICU时间延长有关。McGoon指数、术后心胸比、术后肺动脉收缩压、术后右室平均压、术后肺动脉一主动脉收缩压比值、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术后三尖瓣反流可能和术后患者呼吸机时间延长有关。结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采用同种带瓣管道重建右室流出道可以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术后流出道梗阻矫正满意,可以防止肺动脉返流导致的心脏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