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5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CpG岛是人类基因组中富含CpG二核苷酸的DNA序列,主要位于基因启动子区,大小约为100-1000bp,与约60%编码基因相关。DNA中CpG岛甲基化可导致抑癌基因的表观遗传学转录失活,直接参与肿瘤的发生机制。近年来,甲基化已成为表观遗传学研究的焦点。我们简要综述了DNA甲基化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复发性自然流产与染色体罗伯逊易位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常规G显带技术行染色体核型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分析。结果:57对复发性自然流产夫妇中,检出罗伯逊易位染色体核型4例,检出率3.51%。结论:罗伯逊易位是导致复发性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进行常规的染色体检查及遗传咨询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3.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血流感染1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常引起新生儿、孕产妇、老年人和免疫受抑者患菌血症和脑膜炎。其血流感染发病率低, 但病死率很高, 病原学诊断复杂。本文报道1 例以聚合酶链反应方法确诊的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血流感染, 以提高临床微生物学工作者对该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和实验室检测方法的认识。  相似文献   
64.
空肠弯曲菌( Campylobacter jejuni) 是人类细菌性胃肠炎的病原体。趋化是细菌向合适的寄生部位定向运动, 也是空肠弯曲菌在宿主空肠黏膜表面实现定植的关键起始步骤, 该趋化运动由趋化相关二元信号系统( che-TCS) 以MCPs→Ches→Flis/Mots 方式调控。FliG是Fli 蛋白家族成员, 一些病原菌的FliG被证明是鞭毛马达蛋白, 也是细菌鞭毛马达中开关复合体的必需组分, 但空肠弯曲菌FliG在细菌趋化中的作用未明。本研究中, 我们根据同源重组原理, 构建空肠弯曲菌NCTC11168 株fliG基因敲除( fliG- ) 突变株, 然后对fliG- 突变株的动力、趋化和定植能力进行测定。动力实验和体外趋化实验结果证实, fliG- 突变株在半固体琼脂平板上的菌落直径、在硬琼脂平板上对0. 2 mol/L 脱氧胆酸钠( SDC) 的趋化聚集环直径均明显小于野生株( P <0. 05) 。与野生株比较, 黏附于BALB/c-ByJ小鼠空肠黏膜表面以及空肠内容物中的fliG- 突变株数量也明显减少( P <0. 05) 。实验结果表明, fliG是空肠弯曲菌鞭毛动力以及细菌感染时向空肠黏膜趋化运动的必需基因。  相似文献   
65.
汉族马凡综合征(MFS)患者FBN1基因两种新发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查马凡综合征(Marfan syndrome, MFS)患者的原纤维蛋白-1(Fibrillin-1, FBN1)基因突变情况,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enaturing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DHPLC)对MFS患者的FBN1基因进行突变筛查, 对DHPLC初筛异常的DNA片段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在两个MFS家系中发现FBN1基因两种新的突变: 一种为复合突变包含第55号外显子的缺失突变c.6862_6871delGGCTGTGTAG (p.Gly2288MetfsX109)、同义突变c.6861A>G和内含子的突变c.[6871+1_6871+11delGTAAGAGGATC; 6871+34dupCATCAGAAGTGACAGTGGACA]; 另一种为第20号外显子的错义突变c.2462G>A(p.Cys821Tyr)。研究表明, FBN1基因的缺失突变c.[6862_6871delGGCTGTGTAG; 6871+1_6871+11delGTAAGAGGATC] (p.Gly2288MetfsX109)和错义突变c.2462G>A(p.Cys821Tyr)可能分别是这两个家系患者的致病原因。  相似文献   
66.
目的:对2012年广州市越秀区疑似麻疹风疹的血清学结果进行整理分析,以了解麻疹风疹病例的流行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的166例疑似麻疹风疹患者的血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血清中IgM阳性抗体的检出情况,以及各年龄段、月份IgM抗体阳性的例数及构成比。结果:麻疹风疹疑似病例中有36.1%的患者检测出IgM抗体阳性,其中麻疹IgM阳性以0-1岁婴幼儿的检出率较高,可达44.4%。从月份来看,12月、8月和5月是麻疹的好发时期。风疹IgM阳性以2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检出率最高,为75.0%,7月、4月和5月是风疹的易感季节。结论:疑似麻疹风疹病例有较高的IgM抗体阳性检出率,0-1岁婴幼儿和20岁以上中老年人是麻疹风疹的易感人群,4-5、7-8和12月是发病的高峰时期,临床应注意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衣原体、支原体感染发生与盆腔炎症的相关性,并为相应人群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到2013年5月诊治的盆腔炎患者280例及60名健康妇女进行了衣原体、支原体的培养,采用试剂盒进行检查,并进行药敏实验,分析比较两组生殖道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情况。结果:盆腔炎症组中衣原体感染的检出率为58.5%,支原体感染率为26.2%,衣原体合并支原体感染率为12.4%。健康妇女组衣原体感染、支原体感染及衣原体合并衣原体感染的检出率分别为:9.1%,6.2%和4.9%。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盆腔炎症患者组中,30岁人群中单纯衣原体感染和单纯支原体感染检出率分别为51.3%和26.4%,均要明显高于30岁以上的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腔炎症与生殖道衣原体,支原体感染有密切的相关性,盆腔炎的发病可能与生殖道衣原体、支原体感染有关,针对临床上盆腔炎患者应密切关注生殖道支原体、衣原体的感染问题。  相似文献   
68.
祛斑霜、祛斑汤对实验小鼠微量元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祛斑霜、祛斑汤对实验小鼠微量元素的影响。结果单纯皮肤给予祛斑霜,小鼠血清中Zn、Fe、Cu无明显变化;而配合内服祛斑汤时,小鼠血清中Zn含量显著降低,并与服药剂量有关;而Fe,Cu无明显变化。初步提示,祛斑霜,祛斑汤合并使用,能降低机体内微量元素Zn的含量。  相似文献   
69.
云南澜沧拉祜族HLA-DRB1基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我们改进的高分辨率基于内含子的PCR-SBT分型方法,首次检测云南拉祜族HLA-DRB1基因多态性。在55例拉祜族个体中共检出16种HLA-DRB1等位基因,最常见的DRB1等位基因是HLA-DRB1*12021、09012、15011,基因频率分别为30.909%、15.455%、13.636%,共占拉祜族可检出等位基因的60%,其中DRB1*0413、11081、1312、1418、1504首次在我国人群中检出,并且在世界各地人群中也比较罕见。对拉祜族和世界各地人群的HLA-DRB1频率进行了比较,分析了HLA-DRB1等位基因在各人种中的分布特点,并用Neighbor-joining法进行了聚类分析。比较分析的结果显示拉祜族明显属于中国南方族群,未显示出其族源来自北方的痕迹。对此遗传数据和民族学、历史学研究的矛盾,做了初步的分析。 Abstract:The HLA-DRB1 gene polymorphism in Lahu ethnic of Yunnan,China was the first time investigated using high resolution PCR-SBT method,which is based on sequences of HLA-DRB1 Intron 1 and Intron 2 and with our improvement.From 55 individuals of Lahu ethnic 16 DRB1 alleles were detected.The three most common alleles were HLA-DRB1*12021(30.909%),09012(15.455%),15011(13.636%),and they covered 60% of the total alleles detected from Lahu ethnic.HLA-DRB1*1413,*11081,*1312,*1418,*1504 were the first time detected in the Chinese,and were very rare in worldwide ethnic groups.With comparison of HLA-DRB1 gene frequencies between various ethnic groups we analysi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LA-DRB1 gene distribution in worldwide populations,and constructed the phylogenetic tree by Neighbor-joining method and Nei measure of genetic distance.The result showed Lahu ethnic obviously belong to the Chinese South ethnic groups and can't trace its origin from northern groups with the HLA-DRB1 genetic data.The preliminary explanations about the contradiction were given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70.
目的 研究贵州地区近平滑念珠菌复合群临床分布和药敏特点,检测近平滑念珠菌生物膜形成能力及其CDC28基因的表达水平。方法 收集贵州地区2所三级甲等医院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菌株,利用BACTECTM FX仪、Phoenix-100仪对菌种进行鉴定,通过基因测序对近平滑念珠菌复合群各分型菌株进行鉴定;采用ATB FUNGUS 3试剂盒检测菌株体外药物敏感情况;检测血源性近平滑念珠菌生物膜形成能力及利用qRT-PCR技术检测它们的CDC28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共分离鉴定出163株近平滑念珠菌复合群,其中近平滑念珠菌Ⅰ型、Ⅱ型和Ⅲ型分别占73.0%、6.1%和20.9%;尿液和血液是分离菌株最多的标本(均为50株);血液途径感染的菌株中,Ⅰ型、Ⅱ型和Ⅲ型分别占54.0%、10.0%和36.0%;三种基因型菌株对常见抗真菌药物无明显耐药性;17株临床菌株中,16株(94.1%)具有生物膜形成能力,其中2株、4株和10株菌株生物膜形成能力强、一般、弱,CDC28在2株生物膜形成能力强以及3株生物膜形成能力一般的菌株中表达上调。结论 分离的近平滑念珠菌复合群以Ⅰ型感染为主,三种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