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71.
目的建立小型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体外分离和培养方法。方法穿刺小型猪髂后上嵴抽取骨髓,经密度梯度法离心得到骨髓单个核细胞,接种后形成单层贴壁细胞。用形态学方法鉴定培养的MSCs。结果经培养存活的MSCs原代和一代呈纺锤型、多边型或星型。至二代起呈均一纺锤型,似成纤维细胞样,长宽比例约为(2~3)?1。体外培养的原代MSCs8~10d达到融合,传代后仍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结论小型猪MSCs可在体外长期、稳定培养,其分离、培养体系的建立为基础研究和组织工程技术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2.
胚胎干细胞(ESC)具有无限增殖和分化为体内3个胚层来源的各种类型组织细胞的潜能,经过体外诱导能够分化为心肌细胞,亦称为胚胎干细胞分化心肌细胞(ESCM).本研究探讨了ESC诱导分化心肌细胞过程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R)的亚型AT1R和AT2R的表达特征.10-4mol/L维生素C体外诱导小鼠R1胚胎干细胞分化为自发搏动的心肌细胞,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分化后的细胞表达心肌细胞特异性标志物α辅肌动蛋白.小鼠胚胎干细胞在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以后,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实时定量RT-PCR(Real-timeRT-PCR)方法检测到ESCM表达AT1R,并且呈时间依赖性逐渐增加的特点,在第14d达到高峰.Western印记法检测AT1R表达特征与RT-PCR结果相符.Western印记法的结果显示,血管紧张素Ⅱ(10-6mol/L)可作为AT1R激动剂激活AT1R,并使其下游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磷酸化水平上调,预孵育AT1R抑制剂Losartan(10-6mol/L),此作用被抑制.RT-PCR方法显示,与新生小鼠心室肌细胞相比,ESCM的AT2R表达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以术前心肺运动试验(CPET)指标精准预测胸腔镜肺切除术后并发症风险的价值。方法: 选取448例患者术前完成含静态肺功能检查(PFT)的CPET,术后随访至出院,以有无并发症分组:418例无并发症、30例有并发症(含1例死亡)。计算峰值摄氧量 (Peak VO2)等核心指标,比较两亚组的异同,选取其预测风险的最佳分切值和危险系数(OR)。结果: ①本研究患者男184/女264例,年龄(54±12,16~79)岁,吸烟85例、淋巴结转移23例、高血压68例、糖尿病45例;Peak VO2和峰值负荷功率(Peak Work Rate)分别为(93.31±17.73,44~158)%pred和(99.70±22.93,53~179) %pred;用力肺活量(FVC)、最大肺活量(VC)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分别为(99.46±15.60,42~150)%pred、(101.58±15.77,44~148)%pred和(98.36±9.27,52~134)%pred。2性别、年龄、吸烟史、淋巴结转移及核心指标的Peak VO2(%pred)、Peak Work Rate(%pred)、FVC、VC、静息收缩压 (Rest SBP)和峰值收缩压(Peak SBP)均有显著差异(P<0.01);Peak VO2 (ml/(min·kg))、峰值氧脉搏(Peak VO2/HR,%pred)、二氧化碳排出通气斜率(VE/VCO2 Slope)、无氧阈时二氧化碳排出通气比值(VE/VCO2@AT)、峰值心率(Peak HR,bpm)、呼吸交换率(RER)、FEV1和空腹血糖也有差异(P<0.05);其它指标无差异。③分切点为Rest SBP(140 mmHg)和FEV1(80%pred)的OR分别为4.24和3.72 (P<0.01);而Peak VO2(80%pred)、Peak SBP(180 mmHg)、Peak VO2 (20 ml/(min·kg))和VE/VCO2 Slope(30)的OR分别为2.66、2.62、2.43和2.12 (P<0.05)。结论: 功能状态好的肺切除手术患者,术前CPET核心指标能精准预测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4.
目的:VSMCs增殖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病理过程之一.本研究通过观察番茄红素对人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与Toll样受体4(TLR-4)有关的信号通路相关分子机制,旨在为番茄红素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番茄红素处理体外培养的VSMC,分别应用MTT及流式细胞术分析处理后的VSMC增殖及凋亡情况;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处理后VSMC的TLR-4及骨髓分化分子88 (MyD88)表达水平的变化;ELISA检测番茄红素对VSM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 (IL-6)分泌量的影响.结果:番茄红素处理后VSMC细胞增殖速度降低,凋亡增加;番茄红素处理后VSMC内TLR-4及MyD88的表达降低,TNF-α及IL-6分泌减少.结论:番茄红素可抑制VSMC生长增殖;促进凋亡,从而发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TLR-4及MyD88表达降低、TNF-α及IL-6分泌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75.
目的建立一种滴注剂量精确的大鼠无创气管滴注方法。方法选用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的胶管制作套管,透射光插管法行大鼠气管插管,微量进样器平头针经由套管插入气管进行滴注。滴注液体为生理盐水,滴注剂量5~200μL,精确度为1μL。结果在体重200—350g的10只大鼠上共完成50次气管滴注操作,实验过程中和实验之后大鼠均无异常表现。结论套管微量进样器法具有无创、精确、安全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大鼠经气管给药或染毒的各类研究。  相似文献   
76.
目的比较五指山小型猪在急性心肌梗死造模前行股动脉穿刺所使用的两种方法的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所花费时间,为动物实验时行股动脉穿刺提供依据。方法拟行股动脉穿刺的五指山小型猪16头随机分为两组即切开直视穿刺组(n:8)和超声引导穿刺组(n=8),比较两组穿刺的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穿刺所花费时间。结果切开直视穿刺组的成功率及感染发生率均无差异,但出血发生率前者显著低于后者(P〈0.05),且花费时间也明显少于后者(P〈0.05)。结论切开直视股动脉穿刺术是一种成功率高,安全性好,花费时间相对较少的方法。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构建体外心肌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模型的方法及实验条件。方法应用Langendorff灌流装置制作大鼠心脏离体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PowerLab系统持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Western blot检测缺血(停止灌流)不同时间/再灌注120 min后心肌ERS标志性分子糖调节蛋白(GRP)78的表达,并检测C/EBP同源蛋白(CHOP)的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二者mRNA的表达;体外孵育心肌组织切片,分别应用不同浓度的衣霉素(tunicamycin,Tm)和二硫苏糖醇(dithiothreitol,DTT)处理3 h和6 h,Western-blot检测心肌GRP78及CHOP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离体灌注心脏缺血40 min/再灌注120 min时,心肌GRP78表达最高(P〈0.01),CHOP蛋白、GRP78 mRNA及CHOP 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P〈0.05和P〈0.05),同时,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受损(均P〈0.01);Tm 10μg/mL和DTT 2 mmol/L孵育心肌组织切片3 h时,GRP78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01),CHOP表达亦均明显升高(P〈0.05和P〈0.01)。结论使用离体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和孵育心肌组织切片的方法,均可成功构建体外心肌ERS模型。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高尿酸血症大鼠血清脂联素的改变,探讨别嘌醇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血清脂联素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使用高酵母膏饲料联合氧嗪酸钾混悬液腹腔注射6周诱导大鼠高尿酸血症模型。别嘌醇治疗组除给予造模剂外同时给予别嘌醇灌胃。6周后处死大鼠,检测血清尿酸、脂联素、一氧化氮,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主动脉内膜层eNOS的表达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尿酸显著升高[(216.0±6.2)vs(45.1±5.6),P<0.05],血清脂联素、一氧化氮及主动内膜层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量显著降低[(52.6±7.9)vs(63.6±9.2),(17.2±3.3)vs(24.1±2.0),(38.3±4.5)vs(48.3±4.2),P<0.05]。别嘌醇治疗组血尿酸降低[(44.8±4.3)vs(216.0±6.2),P<0.05],血清脂联素和一氧化氮水平升高[(159.6±9.2)vs(52.6±7.9),(22.1±2.2)vs(17.2±3.3),P<0.05],主动脉内膜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表达增加[(46.1±4.2)vs(38.3±4.5),P<0.05]。脂联素与一氧化氮呈正相关(r=0.057),与血尿酸呈负相关(r=-0.48)。结论别嘌醇处理可一定程度逆转高尿酸血症可诱导的大鼠血清脂联素的降低,别嘌醇可能是上调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激动剂。  相似文献   
79.
目的为了增加CD151基因转染大鼠缺血心肌的效率和靶向特异性。方法以质粒pAAV-CD151为模板,采用克隆技术,构建一个含缺氧反应元件(hypoxia response element,HRE)和CD151基因序列的腺相关病毒载体,通过HRE促进CD151在大鼠缺血心肌的表达。结果经过测序鉴定成功构建了含缺氧反应元件的质粒pAAV-HRE-CD151。结论成功构建了pAAV-HRE-CD151质粒,为CD151治疗缺血性心血管病的靶向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0.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培哚普利对慢性-22力衰竭(CHF)的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心功能、血浆脑利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和IL-6的影响。方法:95例CHF患者随机分为缬沙坦治疗组(30例)、培哚普利治疗组(30例)和联合治疗组(35例),患者均予以常规西医治疗,缬沙坦治疗组或培哚普利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或培哚普利,联合治疗组则同时加用缬沙坦和培哚普利。观察治疗效果及患者心功能变化,检测治疗前后血浆BNP、CRP、IL-6的浓度。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91.43%,高于缬沙坦治疗组73.33%和培哚普利53.33%的总有效率(P〈0.05);与缬沙坦治疗组和培哚普利治疗组相比,缬沙坦联合培哚普利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降低血浆BNP、CRP、IL-6含量。结论:缬沙坦联合培哚普利能有效改善心功能,调节细胞因子表达,优于单用缬沙坦或培哚普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