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血管内皮细胞乙酰胆碱作用靶标(ETA)作为特异性血管内皮细胞药物作用新靶点具有良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应用前景。通过培养前后血管内皮细胞表达差异基因的筛选,有可能分离获得ETA或其相关基因。在利用抑制削减杂交技术获得14个牛未知基因片段基础上,采用电子克隆途径,使6个未知基因片段得以延伸,并在GenBank的非冗余基因库中找到了对应或同源基因,其中3个延伸出了全长阅读框,另外3个延伸出部分长度;对于延伸出全长阅读框的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验证了电子延伸的可信性,同时也克隆了整个阅读框架区。  相似文献   
22.
乙型肝炎病毒逆转录酶区基因序列准种与变异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P基因编码产物从功能上分为末端蛋白(1~178aa)、间隔区(179~336aa)、逆转录酶区(337~682aa)和RNA酶H区(683~816aa),各区有相应的生物学功能;逆转录酶区包含S基因主蛋白编码区.近年来的研究提出HBV感染者体内存在有准种[1,2]的假说.我们以逆转录酶区序列为研究靶区域,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靶基因序列,随机选择克隆测序,比较其结果,证明了HBV准种特点的存在,并发现多种基因突变形式.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全面质量管理模式时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所起的积极作用,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接受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全面管理组。常规组采取基础护理模式,全面管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及饮食管理等。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全面管理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干预前明显改善,且患者的心理功能、生活能力及社交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面管理组患者对心理护理、饮食管理、健康教育及护患沟通的满意度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全面质量管理的模式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具有显著的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4.
刘晓娜  马丹  杜汉萍  尬谢潇  郭晓东 《生物磁学》2014,(9):1731-1733,1727
目的:重度烧伤早期易合并多种并发症且病情复杂、死亡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周期和生活质量。本研究分析并探讨不同干预措施对重度烧伤患者早期并发症的效果,为临床研究提供可借鉴的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重度烧伤患者66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分级管理组,每组各33例。常规组采取基本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康复期护理,分级管理组根据病情对患者进行分级,分配不同专业技能等级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分层管理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2.3%,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69.7%(P〈0.05);分层管理组的护理质量、患者依从性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大面积烧伤患者实施分层管理的护理模式具有积极的作用,不仅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而且能够合理分配护理人员,优化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对比等渗氯化钠水化、碳酸氢钠水化、大剂量他汀、小剂量他汀、大剂量他汀加等渗氯化钠水化五种干预方式对大鼠造影剂肾病的预防效果,探讨各自的优势及不足,为临床预防造影剂肾病提供可借鉴的方法。方法:选取SD大鼠105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15只。A组:均为肾功能正常的健康大鼠;B组:即对照组,未给予任何干预方法;L组:采用等渗氯化钠水化干预;T组:采用碳酸氢钠水化干预;S1组:服用大剂量他汀;S2组:服用小剂量他汀;(S1+L)组:服用大剂量他汀加等渗氯化钠水化。干预48小时后测定各组大鼠的尿素氮(BUN)及肌酐(Cr)水平,并与与未给予干预组进行比较。结果:①S1、S2、(S1+L)三组的BUN和Cr水平均低于B组、L组及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S1组、S2组及(S1+L)组之间相互比较,BUN和Cr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③L组与T组之间比较BUN和Cr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预防造影剂肾病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其最终机制尚未明确,我们需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26.
摘要目的:近年来医务人员工作压力过重而引起的心理疾病日益突出,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本研究针对军队医院医务人员的 心理压力及工作满意度情况展开调查,分析影响该群体心理健康的因素,探讨改善心理环境的有效方法,为提升军队医院管理提 供参考。方法:对我院312 名医务人员的基本资料、心理应激及工作满意度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军队医院医务人员心理 健康的危险因素。结果: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敏感和偏执,工作中普遍不满的是工资福利、工作负荷、晋升 及人际关系。医务人员所处的岗位和职称等级不同,其心理压力与工作满意度也不同。临床医师与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均较高, 医技与行政人员的工作满意度较高(P<0.05);初级职称与中级职称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较高,副高级职称与高级职称人员的工作 满意度较高,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军队医院的管理人员应完善管理机制,创造良好的发展平台,改善军队医院 医务人员的心理环境,促进医院的发展。  相似文献   
27.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医院面临着自身管理体系和管理方式的重要革新。在新形势下,如何保证医疗质量管理更加规范、管理体系更加完善是医院管理者普遍重视的问题。医疗质量是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的核心、是医院竞争力的实质、是医院发展的根本。医院医疗质量的水平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受益程度,也影响着医院自身的声誉和效益。因此,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可以有效地保证患者的利益,提高医院竞争力,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国防建设的需要,军队医院的职能和作用也发生了变化,其不仅为军人提供医疗服务,也为地方群众就医提供便利。军队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直接关系着军人的健康保障,也影响着地方群众的治疗效果。本文通过分析军队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部队医院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应与时俱进,顺应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同时,着眼于未来发展,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管理模式,从而提高医疗质量,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实现科学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8.
筛选β-干扰素质粒转染下调相关基因.以β-干扰素表达质粒pcDNA3.1(-)-IFN β转染HepG2细胞,同时以空载体pcDNA3.1(-)为对照;制备转染后的细胞裂解液,从中提取mRNA并合成cDNA,经RsaI酶切后将来自pcDNA3.1(-)转染的cDNA分成两组,分别与两种不同的接头adaptor1和adaptor2衔接,再与来自pcDNA3.1(-)-IFNβ转染的cDNA进行两次消减杂交及两次抑制性PCR,将产物与T/A载体连接,构建cDNA消减文库,并转染大肠杆菌进行文库扩增,随机挑选克隆PCR后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成功构建人β-干扰素质粒转染下调相关基因差异表达的cDNA.所获得的50个克隆中,随机挑选37个克隆均含有插入片段,将这些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其全长基因序列,结果共获得22种编码基因,其中3种为未知功能的基因.筛选到的cDNA序列,包括与细胞生长调节、物质代谢和细胞凋亡密切相关的一些蛋白编码基因.  相似文献   
29.
摘要目的:探讨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所起的积极作用,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1 年2 月至2012 年12 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接受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60 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全面管理组。常规组采 取基础护理模式,全面管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及饮食管理等。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 量改善情况,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全面管理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干预前明显改善,且患者的心理功能、生 活能力及社交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面管理组患者对心理护理、饮食管理、健康教育及护 患沟通的满意度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全面质量管理的模式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 康复指导具有显著的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0.
目的:对比索拉非尼(Sorafenib)和舒尼替尼(Sunitinib)单药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44例晚期肝细胞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不同给药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索拉非尼组32例患者采取口服索拉非尼进行治疗,而舒尼替尼组12例患者给予口服舒尼替尼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索拉非尼组总生存时间为6.3月,1年生存率为16%,肿瘤进展时间为3个月,疾病控制率为71%;舒尼替尼组总生存时间为4.7月,1年生存率为8%,肿瘤进展时间为3个月,疾病控制率为64%。两组临床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15,0.5706,0.7132)。索拉非尼组患者手足皮肤反应、中性粒细胞减少及肝损伤等主要毒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舒尼替尼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肝细胞肝癌的临床效果与舒尼替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药物不良反应相对较轻,患者依从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