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eis基因对巨噬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将鼠巨噬细胞Raw264.7以自噬体荧光表达质粒GFP-LC3转染,将含eis基因的重组耻垢分枝杆菌MS—pmv261-eis与不含eis基因的耻垢分枝杆菌MS—pmv261分别感染宿主巨噬细胞,透射电镜下观察自噬小体形成情况,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自噬荧光并计数,Westernblot检测如基因表达的蛋白及自噬蛋白LC3-Ⅱ的表达水平。结果结核分枝杆菌eis基因可抑制感染宿主细胞自噬小体的形成,并显著抑制自噬荧光小点形成(P〈0.05),显著降低了自噬蛋白LC3-Ⅱ表达水平。结论结核分枝杆菌e曲基因对Raw264.7细胞自噬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和方法:为探讨血管活性肠肽(VIP)对嗜酸性粒细胞功能的调节,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培养人脐带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然后分别与VIP和IL-1β共育,再以血小板激活因子(PAF)活化Eos,用嗜酸性过氧化物酶(EPO)活性评估Eos的过氧化反应和脱颗粒反应,以白细胞单层粘附试验测定Eos和EC之间的粘附作用。结果:VIP能抑制PAF致Eos的E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麻杏五子汤联合痰热清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CPHD急性加重期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B、C三组。A组单纯给予西医治疗,B组加用痰热清,C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麻杏五子汤联合痰热清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对Pa CO2、Pa O2、PAMP水平的影响。结果:1治疗2周,A组、B组、C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6%、91.49%、1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C组治疗后咳嗽、咯痰、气喘、肺部啰音评分优于A、B两组,B组优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Pa CO2、PAMP下降幅度、Pa O2上升幅度C组B组A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杏五子汤联合痰热清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血气指标及肺动脉压。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在食管癌细胞增殖过程中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影响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的机制。方法:方法:使用食管癌EC109细胞株,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PAR-2激动组(加入激动剂SLIGKV)、PAR-2反激动组(加入反激动剂VKGILS)、PAR-2 shRNA组(PAR-2shRNA成功转染)和MAPK抑制组(加入阻滞剂PD98059);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以6×104cells/ml的密度接种于培养瓶中,置于孵育箱中培养24 h后使用PBS清洗3次,更换为无血清的1640培养基培养24 h,之后各实验组按实验设计分别加入所需试剂,每组设置3个复孔,于孵育箱中继续培养24 h,采用RT-PCR法检测PAR-2、ERK1、CyclinD1的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AR-2、ERK1、p-ERK1、CyclinD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AR-2激动组PAR-2mRNA、ERK1 mRNA、和CyclinD1 mRN表达明显升高(P<0.05),PAR-2、p-ERK1和CyclinD1蛋白表达升高(P<0.05);PAR-2 shRNA组PAR-2mRNA、ERK1 mRNA和CyclinD1 mRNA表达降低(P<0.05),PAR-2、p-ERK1和CyclinD1蛋白表达降低(P<0.05);MAPK抑制组ERK1 mRNA和CyclinD1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p-ERK1和CyclinD1表达降低(P<0.05)。结论: PAR-2可通过MAPK通路调节CyclinD1的表达从而促进食管癌细胞EC109的增殖。  相似文献   
45.
黄芪甲甙对实验性肺纤维化大鼠Cathepsin B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黄芪甲甙时实验性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中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CB)表达的影响。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干预组。模型组和干预组气管内注射博来霉素(BLM,5mg/kg)诱导肺纤维化,对照组在相同条件下给予生理盐水。第二天起干预组大鼠每天经胃管灌服0.1g/L黄芪甲甙2ml,其余两组相同条件下给予助溶剂羧甲基纤维素钠。治疗的第7d和28d,处死动物取出肺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测定28d肺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用免疫组化和RT-PCR观察各组鼠肺组织CB蛋白及mRNA表达的水平。结果:病理学观察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肺泡炎和纤维化程度均减轻;模型组羟脯氨酸含量显著增高,而干预组与模型组比较羟脯氨酸含量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CB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降低。结论:黄芪甲甙可能通过押制CB的过度表达,对实验性大鼠肺纤维化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伊班膦酸钠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癌疼痛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患者98例,根据其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伊班膦酸钠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伊班膦酸钠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疼痛缓解、KP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患者近期疗效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部分缓解的例数(百分比)及总有效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Karnofsky评分改善的例数(百分比)要明显多余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缓解情况比较分析显示,治疗组患者完全缓解例(百分比)及总的缓解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伊班膦酸钠对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癌疼痛具有明显的作用,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疼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7.
为研究Snail基因修饰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CXCR4表达水平及向SDF-1趋化能力影响, 将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AGGSneo-snail-HA)及对照空质粒(pCAGGSneo)转染MSCs, 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技术及RT-PCR检测细胞CXCR4表达水平; 体外跨膜趋化实验评价MSCs向SDF-1趋化能力, 观察抗CXCR4中和抗体的干预作用。MSCs-Sna的CXCR4表达水平明显高于MSCs-neo。MSCs-Sna在SDF-1诱导下细胞迁移量较MSCs-neo显著增加(P<0.05)。抗CXCR4中和抗体可显著减少SDF-1a诱导的MSCs-Sna趋化运动。研究提示通过上调Snail表达而提高MSCs向正调节表达SDF-1的受损组织迁移效率的可行性, 为优化MSCs迁移力的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在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Livin、JNKI蛋白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187例NSCLC肺癌组织Livin、JNK1[包括总JN1蛋白(t-JNK1),磷酸化JNK1(p-JNK1)]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探讨其相关性。结果Livin主要在胞浆中定位表达,在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对照组;在鳞癌中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腺癌和其他癌类(P〈0.05)。其在肺癌表达的积分明显高于良性对照组(P〈0.05),其在鳞癌中表达的积分明显高于腺癌及其他癌类组织。t-JNK1、p-JNK1在肺癌细胞上及在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均可见表达,主要在胞浆中定位表达,t—JNKl未见核内定位表达,而p-JNKl偶见核内定位表达。t—JNK1在肺癌组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JNKl在肺癌中表达的积分低于对照组;而p-JNK1在肺癌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JNK1在肺癌中表达的积分高于对照组,但两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Livin与t-JNK1呈现显著的负相关,Livin与p-JNK1呈现显著的正相关。结论Livin在肺癌中高表达,其在鳞癌中表达高于腺癌和其他类型癌。t-JNK1在肺癌中低表达,而p-JNK1在肺癌中高表达。Livin与p-JNK1表达正相关,推测Livin可促JNK1蛋白磷酸化。  相似文献   
49.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大鼠肺动脉压力及肺动脉管壁Ⅰ型胶原的影响。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低O2高CO2 4周组(HH组),低O2高CO2 4周+姜黄素组(HC组),采用免疫组化、图像分析等方法观察姜黄素对慢性低O2高CO2大鼠肺动脉压力、肺细小动脉显微和超微结构及肺动脉管壁Ⅰ型胶原的影响。结果:①血流动力学检测显示HH组mPAP明显高于NC组(P〈0.01),HC组mPAP明显低于HH组(P〈0.01),三组间mCAP无明显差异(P〉0.05);②光镜下,肺细小动脉管壁面积/管总面积比值(WA/TA)、肺细小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核密度(SMC)、肺细小动脉中膜厚度(PAMT)HH组较NC组明显增高(均P〈0.01),HC组WA/TA、SMC和PAMT较HH组明显降低(均P〈0.01);③电镜下,HH组肺细小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面积增大,染色质增多,外膜胶原纤维密集,HC组大鼠肺细小动脉内皮细胞结构基本正常,胶原少见,中膜平滑肌细胞和外膜胶原纤维增生较HH组明显为轻;④免疫组化法发现肺细小动脉Ⅰ型胶原平均吸光度值HH组明显高于Nc组(P〈0.01),HC组明显低于HH组(P〈0.01)。结论:姜黄素具有降低慢性低O2高CO2性肺动脉高压、改善肺血管重建及抑制肺动脉管壁Ⅰ型胶原沉积的作用。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