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8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114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白爱芹  傅伯杰  曲来叶  王淼  孙家宝 《生态学报》2013,33(17):5201-5209
通过对大兴安岭重度火烧迹地不同坡度和坡向的土壤微生物群落进行调查研究,旨在揭示重度火烧迹地过火6a后森林恢复过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规律与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平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MBC)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MBC/MBN)均高于坡地,其中MBC/MBN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平地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性AWCD值、对31种4类碳源(糖类、脂类、氨基酸、代谢物)的利用能力和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H')均极显著低于坡地.西坡土壤微生物AWCD值和H'高于南坡,但AWCD和H'与土壤养分、pH值、EC无显著相关关系,说明坡向可能与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并不密切,反映了两坡向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相似性.坡度由于影响了土壤养分和水分条件,进而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和碳源利用能力.火烧迹地恢复初期平地土壤微生物量碳高于坡地,西坡高于南坡;恢复6a后,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差异己不显著,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以及代谢特性仍具有显著差异,这可能与地形坡度仍然显著影响土壤水分含量的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2.
城市不同地表覆盖类型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芝红  呼延佼奇  李锋  宋英石  赵丹  李慧 《生态学报》2013,33(18):5500-5508
采用Licor-6400-09的土壤呼吸测量系统对北京市区3种不同覆盖类型地表(全硬地表、半透砖地表、草坪覆盖地表)的土壤呼吸速率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地表覆盖类型的土壤呼吸速率年均值分别为7.928 μmol·m-2·s-1(全硬地表),5.592 μmol·m-2·s-1(部分硬化地表)、2.625 μmol·m-2·s-1(草坪覆盖地表);土壤呼吸日均值最高均出现在夏季(14.785,10.296,5.143 μmol·m-2·s-1),最低为冬季(0.490,0.319,0.239 μmol·m-2·s-1);(2)3种地表类型的土壤呼吸速率有显著差异(P<0.05),大小排序为:草坪覆盖地表<部分硬化地表<全硬地表;(3)3种地表类型土壤呼吸速率均与土壤温度呈显著的指数相关,Q10值排序为:草坪覆盖地表<部分硬化地表<全硬地表;(4)土壤含水率和土壤电导率与土壤呼吸均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关系较为复杂,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3.
以水稻种植区的砷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联用分析测试系统,研究了不同培养温度(5、27和50 ℃)对灭菌和不灭菌的土壤淹水后其溶液中砷赋存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土壤溶液中检测到的砷形态只有无机三价砷(As)、无机五价砷(AsV)和有机的二甲基砷(DMAV),未检测到单甲基砷(MMAV)的存在;在不同控温条件下随淹水时间的延长,As逐渐转变为砷的主要赋存形态,平均比例约为64%;AsV次之,约占35%,DMAV的含量相对最低,约占1%;土壤灭菌与否对土壤溶液中五价砷的水平没有明显影响,但明显影响了五价砷的还原和促进了无机三价砷的甲基化,并且灭菌的促进效果随着淹水及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50 ℃、淹水23 d时,灭菌土壤溶液中DMAV浓度最高,为23.7 ng·mL-1,这说明灭菌土壤中残留的某些嗜热微生物成为优势菌群并促进了土壤溶液中砷的甲基化.结合水稻生长的实际环境条件对该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培养温度27 ℃淹水23 d后不灭菌的自然土壤溶液中砷浓度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在砷污染的水稻种植区建议采用短周期干湿交替的水分管理模式,在保障产量的情况下可尽量降低土壤溶液中砷的水平.  相似文献   
64.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of broadleaf and conifer vegetation on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a distinct vertical distribution belt in Northeast China.Soil samples were taken at 0-5,5-10 and 10-20 cm depths from four vegetation types at different altitudes,which were characterized by poplar(Populus davidiana)(1250-1300 m),poplar(P.davidiana) mixed with birch(Betula platyphylla)(1370-1550 m),birch(B.platyphylla)(1550-1720 m),and larch(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1840-1890 m).Microbial biomass and community structure were determined using the fumigation-extraction method and phospholipid fatty acid(PLFA) analysis,and soil fungal community level physiological profiles(CLPP) were characterized using Biolog FF Microplates.It was found that soil properties,especially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water content,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the variations in soil microbes.With increasing soil depth,the soil microbial biomass,fungal biomass,and fungal catabolic ability diminished;however,the ratio of fungi to bacteria increased.The fungal ratio was higher under larch forests compared to that under poplar,birch,and their mixed forests,although the soil microbial biomass was lower.The direct contribution of vegetation types to the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variation was 12%.If the indirect contribution through soil organic carbon was included,variations in the vegetation type had substantial influences on soil microbial composition and diversity.  相似文献   
65.
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看植物科学态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冷静  王文国 《植物学报》2016,51(3):369-376
通过对2010-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植物学学科资助的各类项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了植物学学科资助的整体概况,详细分析了各类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特点、在不同分支学科和领域中的分布以及获资助排名前列的依托单位,并展望了我国未来植物学学科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6.
丛枝菌根共生建成的信号识别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侯时季  陈保冬  张莘 《微生物学通报》2016,43(12):2693-2699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共生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互惠共生现象,对促进土壤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及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AM共生体的建立需要AM真菌和宿主植物间一系列复杂的信号识别、交换和传导。本文总结近年来相关文献,从AM共生体形成前期及AM共生体形成期两个阶段,分别综述了信号物质的生物合成过程、调控过程及其作用机制,希望有助于进一步认识AM共生体建成过程,同时通过分析当前研究工作的不足及未来研究动向,期望推动相关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67.
通过对2010—2015 年获批的药物代谢和药物动力学(DM/PK)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分析,总结我国DM/PK 研究取得的 进展,展望其重要研究方向,为DM/PK 学科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8.
New drugs introduced to the market every year represent privileged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biological targets. These new chemical entities (NCEs) provide insight into molecular recognition and also serve as leads for designing future new drugs. This annual review covers the synthesis of thirty-seven NCEs that were approv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2014 and one drug which was approved in 2013 and was not covered in a previous edition of this review.  相似文献   
69.
干旱胁迫条件下AMF促进小马鞍羊蹄甲幼苗生长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亚敏  马克明  李芳兰  曲来叶 《生态学报》2016,36(11):3329-3337
采用温室水分控制试验,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定量化研究优势丛枝菌根真菌(AMF)影响优势乡土植物小马鞍羊蹄甲(Bauhinia faberi var.microphylla)幼苗生长的机理,主要通过研究干旱胁迫条件下摩西球囊霉菌(Funneliformis mosseae)与小马鞍羊蹄甲的共生关系,阐明AMF在植物生长初期的作用。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摩西球囊霉菌能够很好地侵染幼苗,侵染率高达89%—97%,并且不受水分条件影响。接种的幼苗最大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随着干旱胁迫程度从重度到轻度(水分从低到高)逐渐增大,相反地,叶片脯氨酸含量逐渐减小。接种显著地促进幼苗株高、叶片数、叶面积、根长、根面积等生长指标,提高幼苗各部分生物量、地上地下磷(P)含量。当含水量为60%田间持水量时,AMF促进小马鞍羊蹄甲幼苗吸收P的效果最好。接种还显著影响幼苗的生物量分配,在重度干旱胁迫时影响P分配,水分条件也显著影响幼苗的生物量分配。此外,接种和水分的交互作用对叶生物量、总生物量、生长指标以及地上部氮(N)总量影响显著。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菌根效应显著,并在干旱条件下显著促进了小马鞍羊蹄甲幼苗的生长,这为进一步干旱河谷植被恢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0.
祁连山排露沟流域典型植被类型的水源涵养功能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健  吕一河  张琨  陶蕴之  李婷  任艳娇 《生态学报》2016,36(11):3338-3349
土壤水分是"绿水"重要的储存,连接植被与水文系统的纽带。水源涵养功能是山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这种功能主要体现是生态系统将水分保持在系统内的过程和能力,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植被类型、土壤类型和地形)。通过对祁连山排露沟流域的土壤属性、土壤温湿度和降雨2个生长季的野外调查与观测,以及计算水源涵养功能指标来评估3种典型植被类型土壤水分涵养能力的差异。研究结果:(1)灌丛和青海云杉林下有机质、粉粒和砂粒含量、田间持水量、饱和持水量和孔隙度等土壤属性值高于草地,而土壤容重和粘粒含量低于草地;(2)青海云杉林的根区土壤累计入渗量高于灌丛和草地,草地土壤水分损失较灌丛和青海云杉林更快;(3)整个生长季内青海云杉林和灌丛土壤湿度明显高于草地湿度,青海云杉林的水源涵养功能指标值多大于1。这些结果表明青海云杉林较灌丛和草地具有更强的水源涵养能力。因此,研究结果能为国内干旱区山地生态系统的流域生态系统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