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33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621.
肺的出现比鳔早。古硬骨鱼类中的古鳕类演化为现代的硬骨鱼类,出于浮力调节的需要,肺演化为鳔,之后部分鱼类的鳔又演化出其他的功能。由古总鳍鱼类进化产生两栖类,肺的结构逐步进化,成为现代陆生脊椎动物发达的气呼吸器官。  相似文献   
622.
利用平板筛选法从盐场卤水池中筛选到一株高效降解Tween 20的中度嗜盐菌DF-B6菌株。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为Idiomarina属的成员。底物特异性实验确定DF-B6菌株分泌的脂裂解酶为酯酶, 而非脂肪酶。在含8% NaCl的0.05 mol/L Tris-HCl (pH 8.0)缓冲液中, 50°C条件下作用, 酶活性最高。当反应液中金属离子浓度为10 mmol/L时, Mg2+、Ca2+和Mn2+对酶活有激活作用, 而Zn2+、Fe3+和Cu2+则对酶反应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23.
在对山东淡水真菌的种类与分布的调查研究中,发现了砖格孢属的一个中国新记录种——锡兰砖格孢(Dictyosporium zeylanicum)。文中对该新记录种进行了描述、图示和讨论。  相似文献   
624.
AM真菌生活史、遗传特性与纯培养的生物学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丛枝菌根(AM)真菌可能是地球上最古老的通过无性繁殖后代的多核生物,属于单元类群。基于AM真菌分子特征的研究进展,Schü?ler等在真菌界(Fungi)建立一个新门——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并提出了AM真菌最新分类系统:包括1个纲,4个目,7个科,9个属,200余种。虽然该类真菌的分类地位越来越高,但对其生活史和遗传特性了解甚微,而且目前尚未获得纯培养。  相似文献   
625.
落葵粘液细胞分布及发育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落葵粘液细胞的分布及发育构造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除花药、子房及种子外,粘液细胞普遍存在于落葵植株的地上部分内.茎中的粘液细胞多单个散生分布于皮层、髓及髓射线;叶内的粘液细胞主要分布于海绵组织,栅栏组织中则很少见;叶柄中的粘液细胞主要沿叶柄"U"型皮层的两边分布;发育后期作为果实的花萼片中粘液细胞则散生分布很多.(2)根据发育过程的不同形态,可将粘液细胞的发育分为4个阶段:原始细胞阶段、液泡化阶段、成熟阶段和细胞质解体阶段;粘液细胞最早可见于第三叶原基,并且粘液细胞的发育与植株器官的发育不同步.  相似文献   
626.
美丽胡枝子核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常规制片法,对青岛崂山地区野生美丽胡枝子的染色体数目、核型、染色体体积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美丽胡枝子为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22,核型公式为2n=2x=12m+8sm+2st;染色体长度组成为2L+6M2+14M1,染色体总长为20.87 μm,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5.8%,属于2A型.染色体总体积为11.54 μm3,染色体较小,进化上属于较原始状态.  相似文献   
627.
采用常规方法测定颖果的鲜重、干重变化和籽粒中营养成分积累变化,同时用扫描电镜观察淀粉粒的形态变化的结果表明,籽粒中淀粉含量呈“s”型曲线变化;蛋白质含量先急剧下降后缓慢增加;可溶性糖和脂肪含量均呈单峰曲线变化;粗纤维含量呈“快-慢-快-慢”的变化。籽粒鲜重和可溶性糖、脂肪以及粗纤维含量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可溶性糖与脂肪含量呈正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鲜食甜玉米的最适宜采收期为授粉后25d:甜玉米淀粉粒呈现“裸露型”、“非裸露型”和“中间型”3种形态。  相似文献   
628.
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的几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胚芽期和三叶期的玉米自交系‘齐319’幼苗经0、2、4、6℃冷处理后,测定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MDA)含量的结果表明:POD、CAT、SOD活性以及MDA和蛋白质含量均增加,0、2℃下胚芽期幼苗的抗寒性比三叶期的高,4和6℃下三叶期幼苗的抗寒能力更强;无论是胚芽期还是三叶期,温度越低,幼苗受冷伤害越大。  相似文献   
629.
【目的】探讨以狂犬病病毒G糖蛋白单链抗体介导的载体表达shRNA靶向制剂,靶向抑制狂犬病毒复制的可行性。【方法】应用PCR技术获得狂犬病毒G糖蛋白单链抗体scFv(G)和绿脓杆菌跨膜区-酵母DNA结合结构域ETA-GAL4基因,通过搭桥PCR法获得scFv(G)-ETA-GAL4(SEG)嵌合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scFv(G)-ETA-GAL4(pET28a-SEG);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利用镍柱亲和层析法纯化包涵体,经复性、鉴定制得SEG蛋白;ELISA法检测表达蛋白与狂犬病毒特异结合活性;将SEG蛋白与含shRNA的质粒(pRNATU6.3-shRNA)连接制成靶向shRNA,接入100 TCID50狂犬病毒感染BHK-21细胞,35 h观察细胞中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情况;48 h用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测定复合物抑制病毒效果。【结果】克隆得到1557 bp的SEG蛋白编码基因,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57 KDa的SEG蛋白,能与抗His的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SEG蛋白经镍柱纯化、复性后得率为2.8 mg/mL。ELISA试验证明SEG蛋白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RV结合呈正相关。细胞试验表明GFP在细胞内得到表达;直接免疫荧光试验测定该复合物能抑制76%病毒复制。【结论】SEG蛋白能与携带shRNA的质粒结合,可运送该质粒至RV感染BHK-21细胞中,抑制狂犬病毒的复制。  相似文献   
630.
NO参与玉米幼苗对盐胁迫的应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幼苗为材料,研究盐胁迫下其內源NO含量、NR和NOS活性的变化;NOS专一性抑制剂L-NAME和NR非专一性抑制剂NaN3对玉米幼苗內源NO含量的影响;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观测盐胁迫下玉米幼苗根部NO含量的变化及其分布特点。结果表明,盐胁迫下玉米幼苗根尖和叶片中NO含量有猝发现象,NOS活性也随之显著提高,NR活性则显著降低;L-NAME或NaN3均可降低盐胁迫所引起的玉米幼苗NO水平的增加,L-NAME对NO含量的影响比NaN3更显著。推测,NO参与玉米幼苗对盐胁迫的应答,NOS途径是盐胁迫下玉米幼苗內源NO合成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