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目的:探讨血栓通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脉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炎症因子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年10月~2016年10月间收治的ACS患者共92例,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PCI术后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检测两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浆内皮素-1(ET-1)、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统计两组患者心绞痛、心肌梗死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DL水平高于对照组,LDL、TC、T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6、ET-1、ADMA、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脏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行PCI术的ACS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2.
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退行性疾病,至今尚未明确其发病机制,但基于其典型的 病理特征之一是beta淀粉样蛋白(amyloid-beta, Abeta)聚集,A茁沉积假说一直都是研究的重点。近年来,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 APOE)对Abeta代谢清除的影响备受关注。研究表明,APOE着4 等位基因是散发性AD 的危险因素,且APOE 对Abeta具有很高的亲和 力,不同亚型的APOE 对Abeta的代谢有不同的影响,这为对AD的认识、防止及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3.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Alb)、降钙素原(PCT)联合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2月长沙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20例sTBI患者,根据住院期间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收集sTBI患者临床资料并检测其血清Alb、PCT、RDW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TB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lb、PCT、RDW对sTB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120例sTB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为45.83%(55/120)。体温升高、糖尿病、瞳孔散大、基底池异常、中线移位≥5 mm、蛛网膜下腔出血和PCT、RDW升高为sTB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Alb升高、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增加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血清Alb、PCT、RDW联合预测sTB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风险的曲线下面积大于Alb、PCT、RDW单独预测。结论:临床应重视sTB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影响因素,并采取对应措施进行干预。血清Alb、PCT、RDW联合预测sTB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风险的价值较高,可作为sTB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风险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24.
目的:检测胆囊腺癌组织中趋化因子MCP-1和MIP-1α的表达、TAM计数并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及湖南省人民医院近五年胆囊腺癌手术切除标本36例及慢性胆囊炎手术切除标本10例,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MCP-1和MIP-1α的表达,免疫组化法进行TAM计数。结果:胆囊腺癌组织中MCP-1、MIP-1αmRNA表达阳性率及评分均明显高于慢性胆囊炎(P〈0.01);高分化胆囊腺癌中二者的阳性率及评分均低于低分化胆囊腺癌,其中MCP-1mRNA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MCP-1、MIP-1α mRNA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胆囊腺癌组织MCP-1mRNA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与侵犯胆总管及发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MIP-1α mRNA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与侵犯肝脏显著相关。胆囊腺癌组织中,TAM计数(24.89±0.84)明显高于慢性胆囊炎组织(16.19±0.66),有显著性差异(P〈0.01)。TAM与MCP-1、MIP-1α mRNA表达评分值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580,0.567)。MCP-1 mRNA与MIP-1α mRNA评分值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638)。结论:MCP-1、MIP-1α的表达增加及TAM计数升高可能调控和影响胆囊癌的发生和发展,MCP-1、MIP-1α可能促进TAM向胆囊癌组织迁移浸润。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DDAH2启动子区-1150 C/A rs805304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冠心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的分析方法,对381例冠心病患者和629例健康人群中DDAH2基因A-1150C rs805304多态进行基因分型。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A-1150C rs805304位点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nberg平衡;两组间A-1150C位点基因型间无显著性的差异(P=0.34);病例组和对照组A-1150C位点的等位频率分布也无显著的差别,但是在冠心病病例中,A等位频率有低于C等位频率的趋势(P=0.069)。结论:DDAH2启动子区-1150 C/A rs805304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冠心病的发病不相关。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参芎注射液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及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葡萄糖调节蛋白/免疫球蛋白结合蛋白(GRP78/Bip)表达的影响.方法:10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参芎治疗组;后两组根据再灌注时间不同各分为6、12、24、72 h四个亚组;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TUNEL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和RT-PCR法检测各实验组中缺血周围区GRP78/Bip的表达.结果:TUNEL法表明参芎治疗组大鼠大脑神经细胞凋亡程度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减轻.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均发现各时间点缺血再灌注组大鼠GRP78/Bip表达高于假手术组及正常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及参芎治疗组GRP78/Bip的表达于缺血后12 h最高,72 h恢复至正常水平,且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各时间点缺血再灌注组GRP78/Bip表达均高于参芎治疗组.结论:再灌注损伤后12 h内出现GRP78/Bip表达升高.参芎注射液可以下调其表达,从而可能通过减轻内质网应激而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神经元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27.
28.
目的:探讨大鼠缺血再灌注后溶酶体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CD)、caspase-9在不同时段蛋白质及mRNA表达变化。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脑缺血再灌注组(40只),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MCAO),免疫组化及RT—PCR法分别检测CathepsinD、caspase-9的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6h Cathepsin D的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增强(P〈0.05),24h达高峰,48h仍保存高水平。caspase.9蛋白和mRNA6h开始明显升高,12h达高峰,此后缓慢下降,但48h组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athepsin D、caspase.9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表达增强,溶酶体可能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过程。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2012年4月至2012年11月期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10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接受氨氯地平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美托洛尔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血压以及心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的舒张压与对照组治疗后的舒张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思(P〈0.0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效果显著,优于单纯应用氨氯地平。  相似文献   
30.
摘要 目的:探讨跨病灶压力梯度(TLPG)检测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于长沙市第一医院住院并进行腔内治疗的73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造影证实管腔病灶,并通过管腔真径测量记录其狭窄程度。予导丝通过病灶后,进行病灶前-后的管腔压力的测定并记录干预前压力梯度值。根据患者临床表现、术前病灶影像学检查及压力梯度值,决定是否进行球囊扩张和/或支架植入干预治疗。完成所有干预后再次进行病灶近-远端测压,并记录干预后压力梯度值,分析干预前TLPG与Fontaine分期、踝肱指数(ABI)、疼痛评分的相关性,分析TLPG与管腔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并分析干预前后压力梯度值差值与ABI指数差值、疼痛评分差值的相关性。结果: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干预前TLPG与Fontaine分期、ABI指数、疼痛评分呈正相关(P<0.05),TLPG与管腔狭窄程度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干预前后压力梯度值差值与ABI指数差值呈正相关(P<0.05),与疼痛评分差值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在腔内治疗过程中进行TLPG测定,可能成为指导下肢动脉硬化病变评估的客观精确指标,可能有助于临界性病变的干预指征把握,可能有助于客观评估干预的即时效果,从而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规范腔内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