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1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603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113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61.
研究了西花蓟马取食茉莉酸、水杨酸甲酯、机械损伤、虫伤处理诱导的番茄植株对其虫体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处理的番茄植株对西花蓟马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3种保护酶的活性有明显的影响。只有西花蓟马取食茉莉酸处理的番茄植株24 h,POD活性明显升高,取食其它处理及在其它时间下,POD活性与对照没有明显的变化或活性受到抑制。取食水杨酸甲酯处理的番茄植株6 h和24 h,西花蓟马CAT活性均受到激发;取食虫害植株的3个时间段下,西花蓟马酶活性一直受到抑制;西花蓟马取食茉莉酸处理及机械损伤处理番茄植株,CAT酶活性在任何时间下都没有明显的变化或受到抑制。取食水杨酸诱导处理的番茄植株,西花蓟马SOD活性在6 h和24 h明显升高,36 h明显下降;但取食其它处理的SOD酶活性均在36 h明显升高。结果说明西花蓟马3种保护酶活性在取食不同处理诱导的番茄植株的不同时间下各不相同,说明保护酶活性的变化与不同诱导处理及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62.
贵州大学真菌资源研究所一4℃冰箱中分离到一株能产生黑色素的地丝霉G014512菌株,经产孢结构、菌落特征及5.8S-ITS序列研究分析,鉴定为地丝霉属Geomyces的一个新种,贵阳地丝霉Geomyces guiyangensis。该菌株能在0℃生长,最适生长温度范围在15–25℃,生长上限温度为40℃。微生物产生黑色素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受关注,贵阳地丝霉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63.
为探讨酰胺类除草剂敌草胺的微生物降解机理和土壤中敌草胺降解的生物强化性能,从长期使用敌草胺的烟田土壤中分离到一株敌草胺降解细菌菌株,命名为LGY06.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在纯培养条件下,菌株LGY06对敌草胺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7 d内对50 mg·L-1敌草胺降解率达到75.7%;LGY06降解敌草胺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值分别为35 ℃和8.0.通过气相色谱-质谱鉴定了菌株LGY06降解敌草胺的降解产物并分析了其降解途径,α-萘酚和丙酰胺是主要的降解产物,LGY06对敌草胺的作用方式主要有脱烷基、氧化(或水解),为矿化过程.室内模拟条件下,LGY06能有效促进土壤中敌草胺残留的降解,与未接种灭菌土、非根际土和根际土相比,敌草胺在接种LGY06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缩短了79.5%、36.6%和41.1%.  相似文献   
964.
铁核桃叶片矿质元素和内源激素含量与雌花芽分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铁核桃(Juglans sigillata Dode)叶片和花芽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确定铁核桃雌花芽生理分化和形态分化期,并采用分光光度法、凯氏定氮法、钼锑抗比色法以及ASS法测定花芽分化期叶片中叶绿素和主要矿物质含量,运用液质联用法(HPLC-MS)对花芽分化期雌花芽、雄花芽和叶片中内源激素含量进行分析,探讨铁核桃叶绿素、矿物质和内源激素含量与雌花芽分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铁核桃叶片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在雌花芽生理分化前增加,在形态分化期呈现高峰值。(2)从生理分化到形态分化转换期,铁核桃叶片中Ca、Mg含量降低,K含量升高;在花芽分化过程中,叶片中P含量呈持续下降趋势,Fe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Zn含量呈‘M’型变化。(3)铁核桃叶片、雌花芽和雄花芽中GA_4含量在生理分化期急剧下降,而在形态分化期呈现高峰值;雌花芽、雄花芽中ABA和ZR含量在花芽分化过程中均呈‘M’型双峰曲线,而叶片中ZR浓度持续呈现低含量水平,并在雌花芽分化的生理分化期有峰值;形态分化期花芽中IAA浓度较低。4月底~5月中旬是贵州铁核桃雌花芽由生理分化向形态分化转化的关键期;叶片中高含量的叶绿素和雌花芽中低浓度的IAA、GA_4利于雌花芽初期发育;雌花芽分化过程中消耗大量P,叶片中高含量的K与雌花芽分化关键期关系密切,而Ca、Mg、Zn与雌花芽形态分化关系密切;雌花芽中高浓度的ABA、ZR对生理和形态分化均有显著作用,高含量的GA_4参与花原基的形态建成。  相似文献   
965.
在贵州荔波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的单瞳资眼蝶Zipaetis unipupillata Lee,1962,经鉴定为贵州省新纪录种,同时也是该属昆虫在贵州省的首次发现。同时提出单瞳资眼蝶一新异名,即Zipaetis scyllax yunnanensis Chou,YuanZhang,2001 syn.nov.。本文给出资眼蝶属Zipaetis Hewitson,1863的种级名录和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966.
甘薯品种抗旱适应性综合评价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对水分胁迫下甘薯形态、生长势、生理生化和产量性状等指标与品种抗旱性进行相关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抗旱系数法、聚类分析法、隶属函数法对品种抗旱适应性予以综合评价.综合评价的结果,将15个供试甘薯品种按抗旱水平由弱到强划分为不抗(农大红、漳薯1号、8908-383)、低抗(宿芋1号、9318-58、渝苏303、89-1、95-411-153、西蒙1号)、中抗(92-111-107、渝薯34、南薯88、92-103-30)和高抗(Y3、潮薯1号)四级.上述几种关于甘薯品种抗旱适应性综合评价的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67.
太阳女神螺类(helcionellids)是寒武纪常见的一类软体动物,广布全球,多见于碳酸盐岩沉积地层中,而布尔吉斯页岩型生物群中却少有报道。贵州剑河凯里生物群是典型的特异埋藏化石库,产有700余件太阳女神螺类标本,这在世界各地同时期的布尔吉斯页岩型生物群中是很少见的。本文对贵州剑河八郎寒武系凯里组太阳女神螺类化石标本进行了系统研究,采用几何形态测量学的典型变量分析进行量化分析。几何形态测量学(Geometric morphometrics)是用界标点或轮廓线等来描绘生物的形态或者标记特征部位及器官,将生物形态特征归纳为数据变化的定量学方法,其中的典型变量分析(Canonical Variate Analysis)是多变量分析中进行判别分析的一个重要方法,可以用于多组数据之间的判别。CVA判别结果显示:利用壳体侧视轮廓线判别Dorispira属中三个种的正确率为92%,验证了Dorispira accordinonata、D.taijiangensis和D.cf.pearylandica化石种分类合理性。本文研究表明即使壳体形态较为相似的类群,也可以较为准确地使用CVA量化其中的差别,...  相似文献   
968.
通过系统发掘发现遵义松林寒武纪早期牛蹄塘生物群自下而上存在3个化石富集层:锐虾Perspicaris富集层、海绵动物富集层和带有澄江生物群色彩的三叶虫、楔叶形虫Sphenothallus富集层。牛蹄塘生物群化石保存完整、分选性差、无明显的定向性、缺少软躯体化石和底内生物,结合岩性、地球化学、构造等特征综合认为牛蹄塘生物群是弱水动力作用下缓慢沉积的原地埋藏群落。牛蹄塘组沉积时期曾有过多次充氧事件,水体氧化时间的长短以及底层水氧化-还原界面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生物组合。  相似文献   
969.
回顾近年来所发现的与我国三叶虫有关的11个晚出同名属及其替代名的研究现状,详细报导最近新发现的37个晚出同名三叶虫属中的13个属及其替代名。这些属涉及到寒武纪,奧陶纪,志留纪和泥盆纪的三叶虫。此外,河南龙Honania Young,1979(模式种H.complicidentata Young,1979)是产于河南济源晚二叠世爬行类锯齿龙科的一个属,由于晚于三叶虫河南虫HonaniaLee in Luet al.,1963(模式种H.lata Lee in Luet al.,1963)所建,成为无效属名,建议将河南龙的属名更名为钟键龙(新属)Zhongjiania gen.nov.。  相似文献   
970.
魏珊  徐明  张姣  文春玉  张健 《菌物学报》2023,(7):1495-1505
凋落物作为森林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来源,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群落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以清除凋落物层马尾松林(L)和未清除凋落物层马尾松林(NL)作为调查对象,探究凋落物清除对马尾松林外生菌根真菌(EMF)群落的影响。马尾松EMF群落共鉴定出56个OTUs,隶属于2门6纲14目16科24属,且担子菌门丰富度明显高于子囊菌门;其中棉革菌属Tomentella、红菇属Russula、乳菇属Lactarius、土生空团菌属Cenococcum为优势属,特有OTUs高于共有OTUs。NL与L样地间马尾松EMF群落组成和结构差异明显,门水平上,凋落物清除增加了马尾松EMF群落子囊菌门的丰富度;属水平上,凋落物清除马尾松EMF群落土生空团菌属Cenococcum、假小垫革菌属Pseudotomentella和古根菌属Archaeorhizomyces相对丰度占比增加,而乳菇属Lactarius、红菇属Russula和绵革菌属Tomentella相对丰度占比则减少。冗余分析(RDA)表明全磷、pH和有效磷是马尾松EMF群落重要的影响因子。马尾松林凋落物清除对马尾松EMF群落组成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